蒙古繡線菊

蒙古繡線菊

蒙古繡線菊,灌木,多分布在中國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其花入蒙藥,具有治療瘡瘍、創傷等功能;從生長特性來看絕大多數抗旱性強,喜光,耐貧瘠土壤,根系發達,可作為荒山綠化的先鋒植物,起到固沙及水土保持的作用。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蒙古繡線菊蒙古繡線菊

灌木,高1~2米。小枝淡褐色,具棱,無毛,老枝皮條狀剝落;冬芽有2枚褐色外露鱗片。單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狀倒披針形,長0.5~1.5厘米,寬2~7毫米,先端圓鈍或微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極短,長1~2毫米。傘房花序有總梗,有花10~17朵;花直徑6~7毫米;萼片5,三角形,裡面密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近圓形;雄蕊19~23;花盤環狀;子房被短柔毛。蓇葖果被短柔毛,萼片宿存,直立。花期6~7月,果期8~9月。

變種

毛枝蒙古繡線菊毛枝蒙古繡線菊
蒙古繡線菊毛枝變種SpiraeamongolicaMaxim.var.tomentulosaYü,本變種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其小枝、葉柄及冬芽多少密被短絨毛。產內蒙古、甘肅、寧夏、新疆。生於陽坡岩石上,海拔1500-1700米。

生長環境

生於石質山坡灌叢中或山谷多石礫地。

主要分布

陰山陰南丘陵賀蘭山龍首山。我國內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產地產量

烏蘭察布盟巴彥淖爾盟(烏拉山)、阿拉善盟(賀蘭山、龍首山)。產量較少。

入藥部分

蒙古繡線菊蒙古繡線菊
夏、秋季開花時採收,陰乾。

醫藥:花入蒙藥。可治瘡瘍,創傷及“希日烏素”症。

藏藥 麻息:花治腹水《青藏藥鑒》。麻息:花治腹水,托引黃水,黃水病,瘡瘍,肺瘀血,子宮出血《中國藏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