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沙拐棗

蒙古沙拐棗

蒙古沙拐棗(Calligonum mongolicm Turcz.)是一種適應於流沙上生長的優良固沙植物。它對沙漠地區嚴酷的氣候條件和土壤條件有著特殊的適應性。近年來有人對其同化枝的旱生結構特全l日進行了研究。

基本信息

植物學特徵

灌木,高1—3米。老枝灰色,當年枝淡黃色。果期7—8月。

生物學特性

古沙拐棗是高大的灌木,又有強烈耐旱和適應流沙的生特性,固沙性能良好,是很有價值的固沙植物。飼用價值也很高。抗寒、抗旱、耐風蝕,不怕沙壓。根系發達,主根深3­­—6米,水平根可達20米,側根多盤結在1.5米沙層內。
當年播種的蒙古沙拐棗出苗快,植株高度可達15—30厘米,到第二年生長速度加快,一般株高可達80—100厘米。種子產量也高。

栽培技術

蒙古沙拐棗可以直播,植苗移栽,還可壓條造林。在春季播種前,將種子混沙埋藏催芽40天左右,或用硫酸銅浸種催芽。可在風期過去,雨季到來之前,直接在沙地上播種。也可在沙丘背風坡部位設定沙障,進行播種,播後最好復土4—5厘米,也可借風力覆土。每畝播種量0.75公斤。近年來,蒙古沙拐棗在阿左旗騰格里沙漠東緣半固定沙地飛播取得很好效果。

經濟價值

蒙古沙拐棗營養價值較高,駱駝和羊都喜食,尤其羊在花期最喜食,是一種優良的飼用植物。
蒙古沙拐棗除飼用外,還可以防風固沙,保持水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