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翠娜

董翠娜

董翠娜,煙臺市京劇團演員,1962年生於煙臺市福山區回里鎮旺遠柳村。1976年考入山東煙臺藝校,受教於宋燕玲、李美雲、王筠青、方月珠等老師,1981年畢業分配到煙臺京劇團。她於1984年拜京劇名家張君秋為師,是張派傳人中優秀的一位。 她的扮相端莊秀麗,表演樸實大方,唱工圓潤華麗。擅演劇目有《望江亭》、《玉堂春》、《秦香蓮》、《西廂記》以及新編劇目《甲午恨》等,另外,她還參加過多部張派名劇的音配像工作。 自小喜愛藝術。她的父親董玉亭是煙臺建材局的一名幹部,痴迷於京劇藝術,拉得一手好京胡。在鄉里四鄰頗有名氣。董玉亭每當在節假日回鄉,就與子女們在自家院內擺開了“戲台。”他操琴,董翠娜便與弟弟妹妹輪流登“台”。由於家裡沒有圍牆,街坊四鄰也前來觀看,有時院裡擠滿了大人小孩,熙熙攘攘,很是熱鬧。此時,小翠娜唱得更起勁兒。那時主要演唱現代戲,董翠娜幾乎將現代戲裡的女主角唱了個遍。她雖然年紀小,但表現出較高的藝術天賦,街坊四鄰對董翠娜讚不絕口。董玉亭對女兒的期望值更高,他要求女兒深悟藝術內涵,唱出人物的神韻,將來方有希望進入藝術圈內。然而,在董翠娜13歲那年,父親便撒手西去,使小翠娜悲苦萬分。父親的離去,不僅使全家生活更加困頓,而且使小翠娜失去了一位良師。小翠娜暗暗發誓:將來一定要在藝術天地里有所作為,以不辜負父親生前的殷殷期盼。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董翠娜 董翠娜

從國小到中學,董翠娜一直是學校的文藝骨幹。她不僅參加學校組織的演出活動,而且還常到田間地頭為老百姓演唱。1977年,董翠那懷揣著自己的夢想報考了煙臺藝術學校京劇科。當得到錄取通知書時,董翠娜興奮得徹夜難眠。

京劇演員董翠娜劇照 京劇演員董翠娜劇照

董翠娜在藝校從師於宋燕玲老師,主要學一些文武兼備的劇目。她在排演《扈家莊》時,不慎將腳腕摔斷。這次受傷使董翠娜吃驚不小。她擔心傷後不能從事自己心愛的京劇藝術。所幸的是在傷後未留下大的後遺症。但對於一些武功要求較高的戲,她就很少能演了,主要是以唱青衣為主。這個階段她的主要老師是李美雲。李美雲對董翠娜十分看重,認為她嗓子條件十分出色,可塑性極強,只要路子走得正,必成大器。董翠娜也不負恩師的厚望,在學戲時十分投入,她對一每句唱腔都反覆揣摩。她認為唱腔既要宏亮,又要有韻味。韻味不足的唱腔再宏亮,也不具備藝術底蘊。因此,她平時反覆聆聽梅蘭芳、尚小雲、荀慧生、張君秋等大師的錄音,仔細揣摩大師的演唱技巧,使自己的唱腔藝術有了新的突破。

1987年,全國首屆青年京劇演員大獎賽在首都北京舉行,全國各地京劇院(團)都在推薦自己的優秀青年演員。煙臺京劇團將黃翠娜、張萍推薦到省里。當時山東只有15個人選名額,在省里初評中,董翠娜榜上無名,張萍則有幸入圍。山東省戲劇家協會主席張玉鳳看到一些實力不俗的選手無法參賽,心中焦急,山東作為一個京劇大省,只給15個名額,確實太少了。後來全國評審在張玉鳳的要求下,又增加了5個名額。評審們對這20個名額進入了重新篩選,但在評完19名時,仍然沒有董翠娜的名字。此時,煙臺京劇團的何冠奇導演再也坐不住了。他提議道:“第20名該是董翠娜了吧。小董絕對是個實力型的演員,如果落選,那就有遺珠之憾了。”評審們經過權衡,決定董翠娜參加全國角逐。董翠娜算是搭上了末班車。當預賽結果公布後,何導演連夜給董翠娜打電話,報告她一個令人振奮的好消:在全國高的如雲集的角逐中,董翠娜在預賽中名列榜首,張萍位居第三。董翠娜在聽到這個訊息後,感到十分驚奇,她認為這不太可能,是否某位演員與自己重名?一名“替補選手”在全國預賽中奪得頭名,這豈不是天方夜譚?她讓何導演重新落實一下。第二天,何導演確定無疑就是煙臺京劇團的董翠娜時,董翠娜才真正地興奮起來。她默默地向父親禱告:“爸爸,您的女兒末辜負您的期望,終於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您的在天之靈也可得到安慰了!”

1987年10月,董翠娜進京參加決賽,參加這次角逐者有來自全國的51名京劇新秀。比賽順序採取抓鬧的方式,結果董翠娜抓了最後一名。預賽是看錄像,決賽時演員才正式登台亮相。首屆全國青年演員大賽,吸引了很多觀眾,場面十分火爆,中央電視台向全國直播。各位參賽選手均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競爭呈白熱化。董翠娜演唱了《詡江亭》譚記兒的一段唱腔,她扮相俊美,做派大方,唱腔委婉動聽,字字傳情,以情帶聲,意韻悠遠。場下掌聲如雷,叫好聲聲。董翠娜在 51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榮登榜首,從預賽到決賽,董翠娜力壓群芳,獨領風騷,占盡了風光。自此後,董翠娜的大名在梨園叫響。

1984年,京劇大師張君秋到煙臺參加活動。市里將董翠娜推薦給張君秋,請他將董翠娜收為弟子。張君秋在觀看了董翠娜的演出後,十分高興地收下這位弟子。他稱董翠娜天賦高,悟性強,自身條件十分優秀,是一位頗具潛質的京劇新秀。在長達十餘年的歲月里,董翠娜不時得到張君秋的傳授,使她吸納了張派藝術的精華,藝術水平有了實質性地突破。自1994年始,張君秋便讓董翠娜將自己的某些演出劇目音配像。她先後配演了《狀元媒》、《大·探·二》、《祭塔》、《年年有餘》等劇目,張君秋對於董翠娜的配像十分滿意,給予高度評價。

1997年,董翠娜在京參加全國中青年幹部培訓班。當時張君秋正準備為自己《秋瑾》一劇音配像,她認為只有董翠娜最適合這個角色。於是,董翠娜被特批赴天津參加《秋瑾》一劇的音配像。當時已是77歲高齡的張君秋親自給董翠娜說戲,使得《秋瑾》順利完成音配像。未曾想在董翠娜拍完戲回到煙臺後的第13天,自己的恩師便溘然長逝。董翠娜為此痛異不已。她慶幸恩師在世時搶拍了《秋瑾》這齣戲。自1987年後,董翠娜極少參加全國性比賽。1992年,她榮獲全國新劇目會演優秀表演獎,同年獲文化部大獎。在這長達10年的時間裡,她主要隨團里參加演出。

1998年,董翠娜參加中國戲劇梅花獎角逐。她出演《狀元媒》、《盜仙草》、《甲午恨》等劇目。董翠娜在工人俱樂部演出那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觀看了演出。演出結束後,李主席在接受某電視台記者採訪說,小董深得張派神功,唱得不錯,很有發展前途。這屆梅花獎共有21名演員獲獎,董翠娜與天津的趙葆秀奪得梅花獎,再度展示了自己不俗的實力。

1999年6月,董翠娜擔任了煙臺京劇團團長。這對於年輕的董翠娜來說,無疑是一副沉重的擔子。而對京劇的窘境,董翠娜並不悲觀。她說,京劇是流傳數百年的藝術自然有其生命力,暫時處於低谷不等於永遠處於低谷。日前中央領導對京劇事業十分關心,戲迷隊伍在不斷壯大,相信京劇振興之日不會太遠。

董翠娜的藝術成就也得到了人民的嘉許。自1987年起,她當選煙臺市人大代表,並已連任三屆市人大常委。1998年,她榮幸地當選全國人大代表。2000年,她當選山東十大傑出青年和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

身兼多種社會職務的董翠娜並未放棄對京劇事業的追求,她孜孜以求,不斷探索。她說:京劇藝術博大精深,只有全身心投入,方能有所作為。

所獲獎項

1987年首屆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的最佳表演獎;1992年全國國京劇青年團隊新劇目匯演優秀表演獎;2000年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榮譽獎;第16屆中國戲劇梅花獎。

活動年表

1987年11月14日,農曆丁卯年九月廿三日:第一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選賽閉幕

由中央電視台、中國劇協、北京電視台、各省市自治區電視台等單位舉辦的第一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選賽閉幕。共評出25名最佳表演獎、26名優秀表演獎。

最佳表演獎獲獎名單

老生組:言興朋、于魁智、關懷、齊寶玉、杜鎮傑

花臉組:宋昌林、唐元才、譚少英

醜行組:孫紹東、王宏

武生組:劉子蔚、桂漢慶、周龍

武旦組:李靜文、喬麗

小生組:李宏圖、江其虎

老旦組:藍文雲、鄭子茹

青衣組:董翠娜、張萍、刁麗、劉桂娟、李海燕、侯丹梅

優秀表演獎獲獎名單

老生組:蔡際東、裴勇傑、莊順海、孫忠勇、李春立

銅錘花臉組:孟廣祿、楊嘉陵

架子花臉組:景璉璉、朱玉峰

武丑組:呂建平

文丑組:呂崑山

武生組:程和平、趙飛

武旦組:李占榮、劉以淑

小生組:宋小川、胡正中

老旦組:郭躍進、張大環

青衣花旦組:李勝素(《廉錦楓》)、王蓉蓉、葉芳、李水蓮、張靜琳、雷英

1988年1月24日,農曆丁卯年十二月初六日:南北京劇優秀青年演員交流演出舉行

1月24日至1月28日,上海電視台、上海人民廣播電台等主辦的南北京劇優秀青年演員交流演出在人民大舞台舉行。主要參演者有上海的關懷、唐元才,北京的杜鎮傑、周龍,山東的宋昌林、董翠娜、張萍,湖北的桂漢慶,江蘇的江其虎,貴州的侯丹梅等。

1999年,農曆己卯年: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揭曉。

戲曲演員獲獎名單

陳霖蒼、黃孝慈、陶琪、姚志強、董翠娜、張保平、趙秀治、陳輝玲、曾昭娟、楊秀薇、張建琴、雷通霞、王振義、朱桂芹、李萍、趙秀君、周衛華、顏永江

2001年1月6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十二日: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第十四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

本日演出陣容:

日場

阮學東(《伐子都》飾子都)、張丹露(《斷橋》飾白素貞)、譚曉令(《八珍湯》飾孫淑琳)、朱玉峰(《盜御馬》飾竇爾墩)、朱強(《馬前潑水》飾朱買臣)、李曉蘭(《馬前潑水》飾崔氏)

夜場

王燕(《人鬼鑒》飾朱妻)、陳長慶(《探陰山》飾包拯)、李保良(《上天台》飾劉秀)、董翠娜(《狀元媒》飾柴郡主)、魏建海(《界牌關》飾羅通)

2001年1月9日,農曆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在長安戲院舉行,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副部長潘震宙、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李牧、文化部藝術司司長馮遠以及有關方面的領導和專家、評審出席了閉幕式並向獲獎演員頒獎。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員分成25台節目進行評比展演,經過評審會的評選,榮譽獎和一、二、三等獎各有得主。

獲獎名單

榮譽獎

王蓉蓉(北京京劇院)

鄧敏(中國京劇院)

江其虎(中國京劇院)

張克(天津青年京劇團)

張火丁(中國京劇院)

李軍(上海京劇院)

李勝素(中國京劇院)

李海燕(中國京劇院)

孟廣祿(天津青年京劇團)

趙永偉(中國京劇院)

趙秀君(天津青年京劇團)

閆巍(天津青年京劇團)

董翠娜(煙臺市京劇團)

一等獎

刁麗(中國京劇院)

王艷(天津京劇院實驗團)

王小蟬(河北省京劇院)

王東華(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王佩瑜(上海師大表演藝術學院)

王桂榮(錦州市京劇團)

馮蘊(瀋陽京劇院)

石曉亮(天津青年京劇團)

劉建傑(山西省京劇院)

劉桂娟(天津青年京劇團)

呂崑山(中國京劇院)

孫慧珠(大連市京劇團)

安平(上海京劇院)

年金鵬(北京京劇院)

朱強(北京京劇院)

江峰(湖北省京劇院)

嚴慶谷(上海京劇院)

宋小川(中國京劇院)

張軍強(青島市京劇團)

張淑景(北京京劇院)

張慧芳(湖北省京劇院)

李瑋(吉林省京劇院)

李潔(江蘇省京劇院)

李紅賓(北京京劇院)

李紅艷(北京京劇院)

李宏圖(北京京劇院)

李佩紅(天津青年京劇團)

李國靜(上海京劇院)

李曉蘭(北京京劇院)

李淑蘭(維坊市京劇團)

楊少彭(北京京劇院)

范樂新(南京市京劇團)

鄭佳艷(浙江京昆藝術劇院)

金喜全(中國戲曲學院)

胡璇(上海京劇院)

趙群(上海京劇院)

耿巧雲(中國京劇院)

袁慧琴(中國京劇院)

郭文華(維坊市京劇團)

常東(瀋陽京劇院)

康雲翔(陝西省京劇院)

黃炳強(中國京劇院)

程聯群(重慶市京劇團)

董圓圓(北京京劇院)

裴永傑(吉林省京劇院)

二等獎

尹松濤(中國京劇院)

王萍(吉林省京劇院)

可雙(錦州市京劇團)

劉軍(上海京劇院)

劉露(成都市京劇團)

孫亮(中國戲曲學院)

朱福(雲南省京劇院)

朱玉峰(烏魯木齊市京劇團)

阮學東(福建省京劇團)

嚴陣(江蘇省京劇院)

吳愛民(河北省京劇院)

張威(中國京劇院)

張晶(天津青年京劇團)

張麗媛(北京京劇院)

張馨月(中國戲曲學院)

李師友(北京京劇院)

李紅梅(中國京劇院)

李曉玉(雲南省京劇院)

李繼春(內蒙古自治區京劇團)

楊淼(中國戲曲學院)

楊占凱(錦州市京劇團)

楊雪斌(吉林省京劇院)

陳長慶(德州市京劇團)

周天(江蘇省京劇院)

羅戎證(浙江京昆藝術劇院)

范永亮(上海京劇院)

姜玲(德州市京劇團)

姜艷(浙江京昆藝術劇院)

姜亦珊(天津京劇院實驗團)

趙永墩(中國京劇院)

項星(湖南省京劇院)

凌珂(湖南省京劇院)

卿松(成都市京劇團)

賈艷麗(山西省京劇院)

郭偉(北京京劇院)

郭睿玥(上海師大表演藝術學院)

高頌(成都市京劇團)

扈金娜(河北省京劇院)

董宏利(吉林省京劇院)

韓冰峰(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靳學斌(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熊明霞(上海京劇院)

管波(中國京劇院)

翟萍(山東省京劇院)

翟墨(北京京劇院)

譚曉令(中國戲曲學院)

顏蓓(貴陽市京劇團)

魏建海(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魏積軍(中國京劇院)

三等獎

馬少敏(甘肅省京劇團)

馬翔飛(攀枝花市京劇團)

方未艾(浙江京昆藝術劇院)

王燕(寧夏京劇團)

王琳琅(大連市京劇團)

包飛(北京京劇院)

史蘭雲(大連市京劇團)

劉小榮(淮陰市京劇團)

張歡(黑龍江省京劇院)

張強(陝西省京劇院)

張薇(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張丹露(中國戲曲學院)

張虎彪(重慶市京劇團)

張曉波(湖北省京劇院)

李昕(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李青(濟南市京劇團)

李靜(雲南省京劇院)

李璨(湖南省京劇院)

李為群(江蘇省京劇院)

李保良(濟南市京劇團)

楊妍妍(黑龍江省京劇院)

周利(重慶市京劇團)

易燕(湖北省京劇院)

松岩(風雷京劇團)

林涵(哈爾濱市京劇院)

苑瑞芳(河北省京劇院)

趙新田(山西省京劇院)

徐暢(中國京劇院)

郭瑤瑤(中國戲曲學院)

都金玲(哈爾濱市京劇院)

崔延龍(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康靜(北京京劇院)

唐雅麗(成都市京劇團)

盛海寧(江蘇省京劇院)

黃華(中國戲曲學院)

舒桐(中國京劇院)

2005年10月14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十二日,晚: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第一天

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行。

演出劇目

《秦香蓮》(4位張派弟子分別飾演秦香蓮:趙秀君演“闖宮”、王蓉蓉演“琵琶詞”、董翠娜演“殺廟”、張學敏演“大堂”(原定薛亞萍因為感冒而未能演出),馬長禮攜弟子張克、馬連生分飾陳世美,張學津飾王延齡,孟廣祿飾包公,王平飾韓琪,劉藝傑飾皇姑,楊光飾門官,劉樹軍飾張三陽,李鳴岩飾國太)

2005年10月16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十四日,晚: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第三天

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行。

演出劇目

日場

組織中外張派票友聯歡演出。

夜場

《西廂記》(4位張派弟子、再傳弟子分別飾演崔鶯鶯:趙群演“相遇”“酬韻”“寺警”、董翠娜演“賴婚”、趙秀君演“琴心”“拷紅”、王蓉蓉演“送別”,葉少蘭率弟子康健分飾張珙,劉淑雲飾紅娘)

2005年10月18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十六日,晚: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第五天

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行。

演出劇目

《趙氏孤兒·宮中》(翟萍)

《狀元媒》(3位張派弟子、再傳弟子分別飾演柴郡主:姜亦珊演“行圍”、雷英演“宮中”、董翠娜演“金殿”,張學津飾呂蒙正,譚孝曾飾宋王,王立軍飾楊延昭,康健飾趙德芳,楊光飾傅丁奎)

2005年10月19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十七日,晚: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第六天

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行。

演出劇目

《龍鳳呈祥·洞房》(劉明珠)

《劉蘭芝》(4位張派弟子、再傳弟子分別飾演劉蘭芝:劉錚演第一場至第二場前、張萍演第二場中、趙秀君演第二場後、董翠娜演第四場,康健飾焦仲卿,石曉亮飾劉洪,劉樹軍飾焦母,孫麗英飾劉母,高瑞麗飾焦妹)

2005年10月20日,農曆乙酉年九月十八日,晚: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第七天

紀念張君秋誕辰85周年張派代表劇目匯演在天津中國大戲院舉行,此為匯演最後一天,為閉幕式暨大型演唱會,參加清唱演出者為薛亞萍、楊淑蕊、王蓉蓉、董翠娜、張萍、趙秀君、關靜蘭、雷英、吳吟秋、張學敏、趙群、姜亦珊、翟萍、劉明珠、溫如華、劉錚、王潤菁、張立媛、楊永樹等,最後由張君秋子女張學津、張學浩、張學濟、張學海四人聯袂演出《狀元媒》“宮中”一折。

2006年6月6日,農曆丙戌年五月十一日:煙臺市京劇院首演《巍巍功德樓》

在首屆山東(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即將舉辦之際,煙臺市京劇院特意趕排了一台新編京劇《巍巍功德樓》,在濟南百花劇院首演。

這台新劇敘述了新婚三個月的將軍之子目睹戰場慘烈,心生畏懼而臨陣脫逃,由此展開了一系列複雜的矛盾衝突。

該劇由董翠娜擔綱主演,並特邀山東省京劇院花臉宋昌林加盟主演。

因演員嗓子壞了,演出進行一半即閉幕。

2007年5月27日,農曆丁亥年四月十一日,晚:濟南紀念張君秋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動第一天

濟南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動舉行。本日在山東劇院舉辦開幕式晚會,梅葆玖、尚長榮、張學津、王蓉蓉、董翠娜、張萍、趙秀君等參加。

2007年5月28日,農曆丁亥年四月十二日,晚:濟南紀念張君秋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動第二天

濟南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動在山東劇院舉行。

本日上午在南郊賓館舉行“紀念張君秋先生逝世十周年座談會暨張派藝術研討會”。譚元壽、梅葆玖、葉少蘭等近200人出席。

當晚繼續在山東劇院舉行紀念演出。

演出劇目

《秦香蓮》(王蓉蓉、董翠娜、翟萍、王潤菁、張雙捷分飾秦香蓮)

2007年5月29日,農曆丁亥年四月十三日,晚:濟南紀念張君秋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動第三天

濟南紀念京劇大師張君秋逝世十周年系列活動在山東劇院舉行。

演出劇目

《望江亭·廟遇》(趙群)

《西廂記·賴婚》(萬曉慧)

《二進宮》(翟萍)

《詩文會·考場監試》(王蓉蓉)

《狀元媒·深宮》(董翠娜)

2007年7月18日,農曆丁亥年六月初五日:李亦平先生京胡演奏藝術專場音樂會舉行

由霸州市人民政府、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中國京劇院一團三方聯合推出李亦平先生京胡演奏藝術專場音樂會(傳統京劇演唱伴奏部分)在霸州市李少春紀念館小戲樓隆重舉行。

演出結束後,李亦平先生的兩名弟子敬獻了鮮花,祝賀演出圓滿成功。

演出曲目

《春秋配》、《望江亭》選段(張萍)

《遇皇后》、《釣金龜》選段(張靜)

《狀元媒》選段(董翠娜)

《碰碑》、《洪羊洞》選段(于魁智)

《小宴》選段(宋小川)

《四郎探母》選段(尚慧敏)

《坐寨》、《趙氏孤兒》選段(康萬生)

《生死恨》、《太真外傳》選段(李勝素)

2007年8月4日,農曆丁亥年六月廿二日:2007煙臺市專業藝術院團演出季京劇演出月舉行

2007煙臺市專業藝術院團演出季京劇演出月於8月4日至9月8日逢周六、周日在藝都影劇院、市府禮堂舉行。

本次演出精選了優秀傳統劇目和現代京劇專場,劇目包括《望江亭》、《紅娘》、《遇皇后·打龍袍》、《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杜鵑山》、《紅燈記》、《沙家浜》等優秀劇目,董翠娜、王曉艷、劉東利等領銜主演。

2007年8月28日,農曆丁亥年七月十六日,19時30分:金裕豐之夏煙臺市首屆京劇名家演唱會舉辦

為大力弘揚民族優秀文化,活躍和豐富廣大民眾的文化生活,由煙臺市文化局、煙臺金裕豐無縫鋼管有限公司主辦,煙臺市演出公司、煙臺市京劇院承辦的“金裕豐之夏煙臺市首屆京劇名家演唱會”在煙臺市政府禮堂隆重開幕。

晚會特邀葉少蘭、于魁智、李勝素、趙葆秀、孟廣祿、王艷、呂洋、董翠娜、王曉艷、劉東利等各位名家採取清唱的方式聯袂演出。

2007年11月30日,農曆丁亥年十月廿一日,19時15分:“菊壇名角·走馬換將”煙臺市京劇院、上海京劇院聯合演出第一場

“菊壇名角·走馬換將”煙臺市京劇院、上海京劇院聯合演出第一場在逸夫舞台舉行。

演出劇目

《蔣平撈印》(郝傑)

《望江亭》(全本)(董翠娜,米彥民,蕭潤年,張晨晨,虞偉,殷玉忠,陳宇)

2007年12月1日,農曆丁亥年十月廿二日,13時30分:“菊壇名角·走馬換將”煙臺市京劇院、上海京劇院聯合演出第二場

“菊壇名角·走馬換將”煙臺市京劇院、上海京劇院聯合演出第二場在逸夫舞台舉行。

演出劇目

《挑華車》(傅希如,齊寶玉,劉大可,李雪計)

《龍鳳呈祥》(洞房)(張學浩,范永亮,劉長江)

《探陰山》(高明博)

《三堂會審》(董翠娜,米彥民,蕭潤年,何澍,許錦根)

2008年7月12日,農曆戊子年六月初十日:煙臺市京劇院首演《西廂記》

董翠娜 董翠娜

煙臺市京劇院首演改編歷史劇《西廂記》,由董翠娜主演。張學浩導演。該劇目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造和完善。首先,該劇的結尾部分進行了較大修訂,使劇情更加符合當時時代的要求。此外,原版《西廂記》的時長大概是4個小時,新編版適應現代社會節奏,時長壓縮到兩個半小時。

京劇旦角演員百科(一)

安雯
畢谷雲
畢楊
寶幼亭
白玉薇
鮑綺瑜
碧雲霞
遲小秋
曹玉慶
曹建紅
陳宇[京劇武旦]
常秋月
崇元碧
崔榮英
崔壽兒
儲蘭蘭
查思娜
彩福祿
程硯秋
程聯群
程玉菁
蔡英蓮
陳世鼎[京劇旦角]
陳陽[京劇旦角]
遲喜珠
陳正薇
陳嘯雲
陳彤仙
陳五兒
陳麗芳
陳德霖
陳淑芳
陳桂壽
陳永玲
陳開群
陳文啟
陳嬡
陳盛蓀
曹毅琳
杜近芳
翟墨[京劇旦角]
刁麗
段來喜
丁至雲
段麗君[京劇演員]
杜富興
戴韻芳
竇曉璇
董圓圓
董翠娜
鄧敏
丁曉君[京劇演員]
董雪平
戴綺霞
李喜鴻
劉筱衡
劉山麗
劉杉杉
方松齡
馮蘊
傅世蘭
傅世雲
方連元
馮子和
方小亞
鳳凰旦
粉菊花
粉牡丹
福芝芳
范韻芳
范富喜
馮金芙
范春桂
果湘林
耿巧雲
耿世華
貫榴生
貫紫林
郭敬悉
高玉倩
顧正秋
郭睿玥
郭雪香
高喜玉
郭明月
龔雲甫
郭偉[京劇青衣]
郭際湘
郭瑤瑤
龔蘇萍
關麗卿
郭小莊
高韻芬
葛香汝
高紅梅[京劇旦角]
胡文閣
侯宇
侯丹梅
侯玉蘭
扈金娜
胡喜祿
胡璇
胡碧蘭
胡金萍
胡菊琴
胡素仙
胡芝風
黃孝慈
黃桂秋
韓寶芬
韓慧梅
韓冬柏
黃樺
郝蘭田
韓鳳英
何喜春
劉琪
何佩森
何蕾
郝瑩
江新蓉
姜亦珊
冀韻蘭
姜雙喜
江汁
計斌慧
賈華
賈麗雲
賈世珍
賈桂喜
金友琴
金月梅
金嘯虹
金喜棠
金素雯
金佩芳
金素秋
金碧艷
金少梅
孔元福
康靜
李佩紅
呂慧敏
李海燕[京劇旦角]
李多奎
李維康
李玉祥[京劇旦角]
劉秀榮[京劇旦角]
李莉[京劇旦角]
李琳[京劇旦角]
李慧娟[京劇旦角]
劉丹丹[京劇旦角]
劉薇[京劇旦角]
李金泉
劉美娟[京劇旦角]
李宏[京劇旦角]
李世芳
劉玉琴[京劇旦角]
李國靜
李紹華[京劇旦角]
劉錚[京劇旦角]
李曉玉[京劇旦角]
李硯萍
陸義萍
呂洋
李玉壽
李連貞
李凌楓
劉桂娟
李喜泉
李金鴻
路三寶
李經文
李玉芙
李薔華
梁小鸞
李硯秀
羅巧福
李新蘭
劉寧[京劇旦角]
李佩卿
李淑媛
梁秀娟
劉佳[京劇旦角]
李香勻
呂琳[京劇旦角]
李鳴岩
李富齋
李紅梅[京劇旦角]
李玉茹
劉淑雲
林桂蘭
李妙春
李靜文
劉雙壽
李丹林
李玉芝
李蓉芳
羅蕙蘭
雷元碩
劉慧琴
厲慧敏
李文敏[京劇旦角]
律喜雲
李慧芳
劉長瑜
陸素娟
李世濟
雷金福
李盛泉
陸鳳琴
李麗芳
劉昭容
李炳淑
李占華
盧小玉
李多芬
李艷儂
劉喜奎
林麗娟
劉盛蓮
雷英[京劇旦角]
劉元彤
藍文雲
李薇華
李毓芳
羅福山
李勝素
李潔[京劇旦角]
劉慧權
李韻秋
劉連湘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