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公廟

董公廟

董公廟坐落在油石鄉塘角村,是上猶縣歷史悠久、享有盛名的神廟。明末天啟年間,上猶境內外不分地區和姓氏的眾多信民,為紀念道教正一派大師――董公,慷慨捐助,選址油石建成董公廟,距今四年。清代光緒19年繪製的《上猶縣山川總形勢圖》中,標有該廟的具體地理位置,贛州市道教協會檔案中存有董公廟的記載。

基本信息

介紹

贛州市贛州市
唐宋以來,江西各地廣大信民建有神廟祭祀董公。油石董公廟建成數百年來,遇有大旱或六畜瘟疫,善男信女雲集廟堂設壇拜祭,祈求董公降雨驅瘟,每每靈驗,因而香火長盛不衰。清末戰亂,廟宇被焚,後由鄉紳楊朝漢等人募捐主修,歷時4年建成,規模宏大。
20世紀60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董公廟被拆除.2000年10月由鄉賢數十人,倡議重建董公廟,社會各界信民捐款20萬元,先後奠基重建主殿和前棟山門。主殿建成,舉行開光慶典,被縣宗教辦定為重點寺廟。從此,董公金像再塑,古廟重輝。

董公簡介

油田鄉油田鄉
董公,名光,晉朝人。東晉末年(距今1538年)與師兄許真君拜吳猛為師學道,修煉成道教大師,是著名的水利專家。唐朝初年,江西豫章郡等地遭遇歷史上罕見的水災,董公與許真君一道率領百姓戰勝了水災,深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許真君鎖住孽龍精”,董公曾助一臂之力。
另據嘉慶九年,仲三公裔孫國學生春撰:“迄兩漢,及以至於復公,生子三,長曰晉,字混成,世居河中,少以明經上策,歷官顯爵,至唐宗貞元年間及拜相爵,升封隴西開國郡公,次曰申,字洛成,吏部待郎,溢恭惠,幼曰三,從許旌陽真人,斬蛟有功,追封白馬將軍,至大宋邊萬里,崇祀廟享,先公有靈,能無拘痛乎,至今族人象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