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附生草本。莖直立或斜立,株高60厘米,株幅30厘米;單莖,較長,不分枝,有明顯的莖幹;少有弧曲上舉![萬代蘭屬物種之一:卓錦萬代蘭](/img/a/ba8/nBnauM3XwUjNxMTMxQj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0YzL3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地理分布
![萬代蘭屬物種之一 :小藍萬代蘭](/img/9/11d/nBnauM3X4ATM2cDNxQjN3QDN2MTM4gzNzIDMwADMwAjMxAzL0Y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栽培技術
![萬代蘭屬物種之一:大花萬代蘭](/img/9/98c/nBnauM3X0cTM0IDN4EDOwEzMxITM0QTNzIDMwADMwAzMxAzLxgzL1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日照溫度: 夏天約50-60%的遮光,冬天約50%的遮光,日光以東南向為佳。18-30攝氏度生長良好,冬天小苗3度以下應置於溫室或室內。
澆水濕度:近開花期應減少澆水,促進花芽分化,夏天每1-2天利用早上或傍晚澆水,冬天約3-5天澆一次,寒流來襲停止澆水,澆水應予一次性澆透為佳,待植料乾後再予再次澆水,平時空氣中的濕度保持60-80%。
肥料:春天和秋天給予緩效性置肥,平時用水溶性液體肥料1000-2000倍,每10-15天噴灑一次,小苗用氮磷鉀比為 3:1:1的肥料,中苗至大苗用氮磷鉀比為 1:1:1,開花株用氮磷鉀比為 1:3:2,以薄肥多施為原則,以防肥害。
植料:力求通風、排水良好,水苔(水草)、蛇木屑、松樹皮、小石頭皆可,約每二年於春天或秋天換盆一次,植料種植前先予浸水1-2天,再經陽光曬乾後使用較佳。
農藥:每半至一個月噴施殺菌劑(例如鋅錳乃浦、甲基托布津),以預防疾病,每個月噴施殺蟲劑(例如萬靈、氧化樂果)預防蚜蟲及介殼蟲等蟲害。
所有物種
萬代蘭屬(全世界總共63種) | ||
拉丁學名 | 中文名稱 | 地理分布 |
vanda lamellata | 雅美萬代蘭 | 台灣、菲律賓、婆羅洲 |
Vanda coerulescens | 小藍萬代蘭 | 藏南、雲南南部 |
Vanda tessellata | 格線萬代蘭 | 印度次大陸、中南半島 |
Vanda taiwaniana | 台灣萬代蘭 | |
Vanda sanderiana | 桑氏萬代蘭 | 現異名:Euanthe sanderiana |
Vanda tricolor | 三色萬代蘭 | 寮國、爪哇、巴厘島 |
Vanda concolor | 琴唇萬代蘭 | 中國南部、越南 |
Vanda luzonica | 呂宋萬代蘭 | 菲律賓呂宋島 |
Vanda hookerana | 虎克萬代蘭 | |
Vanda coerulea | 大花萬代蘭 | 印度阿薩姆邦、雲南南部 |
Vanda subconcolor | 純色萬代蘭 | 雲南西半部、海南 |
Vanda alpina | 垂頭萬代蘭 | 喜馬拉雅山、雲南南部 |
Vanda cristata | 叉唇萬代蘭 | 喜馬拉雅山、雲南西北部 |
Vanda teres | 棒葉萬代蘭 | |
Vanda brunnea | 白柱萬代蘭 | 雲南、中南半島 |
Vanda denisoniana | 白花萬代蘭 | 雲南、中南半島北部 |
Vanda pumila | 矮萬代蘭 | 尼泊爾、海南、蘇門答臘北部 |
Vandopsis lissochiloides | 暫無 | 東南亞、菲律賓 |
Vanda wightii | 暫無 | 印度南部 |
Vanda vipanii | 暫無 | 緬甸 |
Vanda ustii | 暫無 | |
Vanda thwaitesii | 暫無 | 斯里蘭卡 |
Vanda testacea | 暫無 | 印度次大陸、中國中南部 |
Vanda sumatrana | 暫無 | 蘇門答臘 |
Vanda subconcolor var. subconcolor | 暫無 | 雲南西半部、海南 |
Vanda subconcolor var. disticha | 暫無 | 海南 |
Vanda stangeana | 暫無 | 藏南、印度阿薩姆邦 |
Vanda spathulata | 暫無 | 印度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斯里蘭卡 |
Vanda scandens | 暫無 | 婆羅洲、菲律賓棉蘭老島 |
Vanda roeblingiana | 暫無 | 菲律賓 |
Vanda punctata | 暫無 | 印度Pen市、馬來西亞 |
Vanda petersiana | 暫無 | 緬甸 |
Vanda merrillii | 暫無 | 菲律賓 |
Vanda lombokensis | 暫無 | 小巽他群島 |
Vanda liouvillei | 暫無 | 印度阿薩姆邦、中南半島 |
Vanda lindenii | 暫無 | 馬魯古群島 |
Vanda limbata | 暫無 | 爪哇、小巽他群島、菲律賓 |
Vanda lilacina | 暫無 | 雲南、中南半島 |
Vanda leucostele | 暫無 | 蘇門答臘北部和西部 |
Vanda javierae | 暫無 | 菲律賓 |
Vanda jainii | 暫無 | 印度阿薩姆邦 |
Vanda insignis | 暫無 | 小巽他群島 |
Vanda hindsii | 暫無 | Papuasia、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部 |
Vanda helvola | 暫無 | 馬來西亞西部 |
Vanda hastifera var. hastifera | 暫無 | 婆羅洲 |
Vanda hastifera var. gibbsiae | 暫無 | 婆羅洲北部 |
Vanda hastifera | 暫無 | 婆羅洲 |
Vanda griffithii | 暫無 | 喜馬拉雅山東部 |
Vanda fuscoviridis | 暫無 | 中國南部、越南 |
Vanda furva | 暫無 | 爪哇、馬魯古群島 |
Vanda foetida | 暫無 | 蘇門答臘南部 |
Vanda devoogtii | 暫無 | 印尼蘇拉威西島 |
Vanda dearei | 暫無 | 婆羅洲 |
Vanda chlorosantha | 暫無 | 不丹 |
Vanda celebica | 暫無 | 印尼蘇拉威西島 |
Vanda bidupensis | 暫無 | 越南 |
Vanda bicolor | 暫無 | 不丹 |
Vanda bensonii | 暫無 | 印度阿薩姆邦、泰國 |
Vanda arcuata | 暫無 | 印尼蘇拉威西島 |
Vanda arbuthnotiana | 暫無 | 印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