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原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坐落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濱的鄭州市,是水利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河南省重點建設骨幹高校之一,是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高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學校前身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曾三次搬遷,四易校址,歷經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河北水利水電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等時期,2013年更名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目前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水利和電力為特色,以工學為主幹,工學、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科、人文學科和農學等6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高等學校。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有花園校區和龍子湖校區兩個校區,占地2330畝,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00多萬冊,儀器設備總值2.1億元。擁有63個本科專業,3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58個學術型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專業碩士學位領域,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5000多名。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坐落在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之濱的鄭州市,是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點支持建設的骨幹高校。學校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是全國首批碩士學位授予高校,是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學校前身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先後在北京、岳城、邯鄲、鄭州等地辦學,歷經河北水利水電學院、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等時期,2013年4月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1]。
學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以水利和電力為特色,以工學為主幹,工學、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科、人文學科和農學等6大學科門類協調發展的高等學校。
新中國成立伊始,為了滿足國家對水利建設人才的需求,在時任國家水電部部長傅作義先生的關心和大力支持下,1951年學校前身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正式建立,隸屬國家水電部管理。1960-1978年的19年中,著名水利專家、新中國水利科技開拓者、中國科學院首屆學部委員汪胡楨先生擔任學校校長。1965年,學校開始招收培養研究生。1969年,學校遷至河北省(“京校外遷”),先後在岳城水庫和邯鄲市辦學;1978年,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並在原北京校址成立了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1986年以來,學校曾先後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20餘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990年,學校遷至河南省鄭州市辦學;2000年,實行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的管理體制;2009年,水利部與河南省簽署共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戰略協定,成為河南省第三所省部共建院校;2012年,入選國家教育部中西部100所工程大學;2013年4月18日,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7月獲批新增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歷史沿革

六十多年來,華水三次搬遷,四易校址,發展成為以水利電力為特色,理、工、管、經、文、農、法相互滲透的多科性大學。

北京時期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當時的水利部部長傅作義於1951年主持創建了學校的前身--水利部北京水利學校。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教學樓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教學樓

1951年9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在北京創辦的水利部水利學校正式開學,有學生115人,校長由水利部辦公廳副主任郝執齋兼任,校址設在阜城門內巡捕廳十號(今民康胡同)。
1958年10月6日,北京水利學校與北京水利發電函授學院、北京水力發電學校合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院長由北京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張子林兼任。10月6日確定為校慶日。
1958年起,先後接受越南、尼泊爾、印度尼西亞、喀麥隆等國留學生(1966年停止,2004年恢復)。
1959年7月23日,北京水利水電學院一部收歸水利電力部直接領導,恢復北京水力發電學校。
1960年,學校援建越南水利水電學院。
1960年9月,著名水利專家、黃河三門峽水庫工程局總工程師、中科院學部委員汪胡楨調來學院任院長。
1963年,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現併入哈爾濱工業大學)河川樞紐及水電站建築專業合併到該校,同年開始招收研究生。
1966年4月,周恩來總理來河北地震地區視察,於4月3日到大名縣前桑園大隊,在座談時了解到基層缺乏水利人才,於是提出了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從北京遷至邯鄲的建議。
1966年5月30日,水利電力部致河北省委、省革委將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遷往河北省邯鄲市磁縣岳城水庫工地。

岳城時期

文革開始後不久,受國內外形勢影響,中央決定將北京十三所重點高校外遷,北京水利水電學院為13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1969年遷往河北省磁縣岳城水庫工地。
1970年12月23日,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改名為河北水利水電學院。1971年1月1日起啟用新校名。

邯鄲時期

1972年11月7日,河北水利水電學院在邯鄲中華大街南頭建校,岳城建教學點。
1978年9月28日,河北水利水電學院改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北京西郊花園村原北京水利水電學院舊址成立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由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和北京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雙重領導。
1980年1月3日,撤銷岳城教學基地辦公室,決定將學校的房屋、設備等暫時移交水利電力部第五工程局。
1981年11月,國務院批准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
1983年12月,根據水利電力部指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劃歸北京水利電力經濟管理學院領導,對外仍稱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
1984年9月23日,水利電力部同意汪胡楨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名譽院長。
1986年起,學校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20餘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1987年6月30日,國家教委同意將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成建制地由河北省邯鄲市遷至河南省鄭州市。

鄭州時期

1990年7月22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第一次信息發布會在鄭州市河南省科技館舉行。宣布學校1990年開始搬遷鄭州,90級本科生在鄭州新校入學上課。
1990年9月6日,由國務院總理李鵬題寫的“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新校牌揭幕儀式在鄭州新校隆重舉行。
1991年9月1日,校本部遷鄭辦公。遺留校舍和人員組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
1992年5月經水利部批准,在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和中共水利部直屬機關黨校的基礎上成立北京水利水電管理幹部學院。
2000年2月28日,中央部屬院校下放,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由水利部管理為主調整為省部共建,以河南省管理為主。
2000年10月,教育部批准學校碩士研究生單獨考試權資格。學校成為河南省惟一一所、全國159所之一的具有該項資格的高校。
2001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北京研究生部和北京水利電力函授學院併入北京工業大學。
2001年6月15日,學校重建研究生處,即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研究生處。
2003年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邯鄲)與河北建築科技學院、邯鄲農業高等專科學校、邯鄲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河北工程學院(後更名河北工程大學),原址改為河北工程大學中華南校區。
2003年3月25日,河南省計畫委員會批覆同意該校在龍子湖高校園區選址建設新校區,總征地面積1770畝,遠期發展規模為在校全日制學生18000人,主要承擔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
2004年5月23日,河南省教育廳同意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恢復招收來華留學生。
省部共建省部共建

2009年8月12日下午,河南省政府和水利部在京簽訂《關於共建華北水利水電學院的協定》,成為河南省繼鄭州大學、河南大學後第三所省部共建大學。
2009年11月,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成為第十一批博士點立項單位。
2011年,學校成為教育部公布的第二批卓越工程師培養計畫高校。
2012年6月,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部分專業在河南本科一批招生。
2012年8月,入圍國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一百所高校。
2013年1月,學校八個一級學科獲高等學校副教授評審權。
2013年4月18日,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更名為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2013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審批通過,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獲批新增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術科研

學術交流

學校從1958年起就先後接受越南、尼泊爾、印度尼西亞、喀麥隆等國留學生。1960年學校受水利電力部委託負責援建越南水利水電學院。學校先後選派優秀中青年教師到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等國進修、考察或開展合作研究。
學校分別與英國沃里克大學、莫斯科建築工程大學、美國史丹福大學等國際知名學府建立了校際合作交流關係。學校與美國托伊州立大學和匹茲堡州立大學簽訂了《1—2—1中美人才培養計畫》,2006年開始與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合作辦學。

科研成就

教學樓教學樓
2008年至2013年,學校主持承擔科研項目1564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03項,省部級重大(點)項目127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3項、省部級以上獎勵97項;發表論文5964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417篇;出版專著110部,教材356部;在2008年國家水利科技大會上,學校被授予“全國水利科技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學校參與科研和參加監理的“東江--深圳”供水改造工程榮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被中紀委譽為“廉潔工程”。學校注重產學研相結合,主動參與地方經濟建設和國家大型水利工程,先後參與了三門峽、萬家寨、葛洲壩、小浪底、長江三峽、南水北調、東深港(東莞—深圳—香港)供水、珠江入海口疏浚等國家重大水電建設項目的科研、設計、監理、模型試驗等工作。
學院勘察設計研究院具有乙級資質,曾成功承接設計了海南國際會展中心“美麗之冠”、鄭州市雜技館等省市重點、亮點工程。

科研機構

學校有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院士工作站,1個院士實驗室,30個研究機構,與90多個科研院所和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研究或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協作關係。
水利部水務研究培訓中心、水利部開放教育試點辦公室設在該校;學校設有黃河科學研究院、岩土工程與水工結構研究院、城市水務研究院、鋼結構研究院、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廣譜哲學研究所、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30多個研究機構。
研究機構 名稱
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水工結構重點實驗室
水利部結構材料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岩土力學與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
河南省節水農業重點實驗室(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共建)
河南省生態高性能建築材料高校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水利水運及治河重點實驗室(培育)
河南省車用能源利用清潔化與工程車輛重點實驗室(培育)
水工混凝土材料與結構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農業節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河南省高透水路面材料工程實驗室
節能型智慧型污水處理河南省工程實驗室
河南省岩土力學與結構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水工結構與材料工程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河南省河流環境與河流工程模擬重點學科開放實驗室
鄭州市鋼結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維可視化仿真實驗室)
鄭州市虛擬現實新技術重點實驗室
鄭州市測控技術與儀器重點實驗室
鄭州市文物保護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鄭州市生態建築材料重點實驗室
鄭州市水沙災害防治重點實驗室
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地下空間利用技術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水利防災減災工程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水文學及水資源研究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多沙河流治理院士工作站
河南省現代數值分析與可視化仿真院士工作站
院士實驗室 河南省岩土力學與結構工程重點實驗室(顧金才院士)
協同創新中心
中原經濟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與保障工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
新型城鎮建築技術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參與)
山洪地質災害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校級)
河南省糧食核心區農業節水高產技術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校級)

學術期刊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於1980年。1986年,取得國內統一刊號,由內部刊物半年刊轉為國內公開發行的季刊。1990年,獲得國際刊號,可在國內外公開發行。2007年,改為雙月刊。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以反映水利水電科研成果為主。其宗旨和任務是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國家關於水電工作的要求,及時報導和傳遞院內外科研成果、科技新動態,推動水利水電開發事業和國民經濟的發展。刊物內容包括學術論著、學術討論、新技術等。

校企合作

學校是水利部、建設部監理工程師定點培訓基地,培訓點遍布全國,每年為國家培養監理工程師和監理員2000餘名。學校工程監理中心是甲級建設監理資質單位,承擔了東江─深圳供水改造、珠江河口整治、山西萬家寨引黃工程等多項大型工程的監理任務。
戰略合作:
水利部農田灌溉研究所、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水利部水工金屬結構質量檢驗測試中心、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許繼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河南省交通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登封電廠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市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中心、新鄉市人民政府、盾構及掘進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科達節能環保有限公司。

合作辦學

美國托伊州立大學、匹茲堡州立大學、澳大利亞斯威本科技大學、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美國中央阿肯色大學、澳大利亞新英蘭大學、英國提賽德大學、台灣靜宜大學、台灣亞洲大學、台灣育達商業科技大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嵩山少林武術職業學院、法國尼斯綜合理工。

辦學條件

院系設定

截止到2013年,學校現有水利學院、資源與環境學院、土木與交通學院、機械學院、電力學院、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建築學院、管理與經濟學院、信息工程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外國語學院、法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學院、軟體學院、體育教學部、人文藝術教育中心、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
18個教學單位,總計63個本科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卓越計畫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15個。其中土木工程(2007年)、工程管理(2012年)通過住房與建設部高等院校專業評估,水文與水資源工程(2013年)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專業認證。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院系設定
  • 專業設定
學院名稱 專業
水利學院 本科: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
資源與環境學院 本科:地質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及地下建築方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測繪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 
土木與交通學院 本科:土木工程(含專升本)、交通工程、工程力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建築節能技術與工程、再生資源科學與技術 專科:建築工程技術國際教育
機械學院 本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交通運輸、測控技術與儀器
電力學院 本科:熱能與動力工程、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科學與技術、核工程與核技術
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 本科:環境工程、給水排水工程、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消防工程、套用化學
信息工程學院 本科: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網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管理與經濟學院 本科:經濟學、會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行銷、物流管理 專科:會計電算化
外國語學院 本科:英語、對外漢語、俄語
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本科:數學與套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統計學
建築學院 本科:建築學、城市規劃、環境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公共藝術
法學院 本科:法學、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
國際教育學院 本科:地質工程(災害管理方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英語、俄語、漢語國際教育 專科:建築工程技術、會計電算化
軟體學院 專科:軟體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圖形圖像製作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
思想政治教育學院
繼續教育學院 成人水利水電工程、水文水資源工程、電氣工程及自動化、熱能與動力工程、土木工程等42個本、專科函授教育專業

學科建設

截止到2013年,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現有花園校區和龍子湖校區兩個校區,占地2330畝,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200多萬冊,儀器設備總值2.1億元,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是具有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的院校。
學校擁有63個本科專業,14個專業碩士學位領域,2個部級重點學科,13個省級一級重點學科,39個省級二級重點學科,5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5個院士工作站,
1個院士實驗室,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14個,省級教學示範中心4個,省級精品課程15門,涵蓋了58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點。在碩士專業學位中,共有3個專業學位類別,涵蓋了14個專業學位領域,其中土木工程(2007年)、工程管理(2012年)通過住房與建設部專業評估。
學校是國務院首批(1981年)確定的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是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是國家首批具有推薦並接受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的高校,是河南省唯一具有碩士研究生單獨招考資格的高校和唯一承擔國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畫”的高校,是具有同等學力和專業碩士學位授予資格的高校。1986年以來,學校曾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農科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20餘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2013年通過博士點驗收,成為具有博士授予權的單位。
  • 碩博士學位授予
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 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點(9個) 水文學及水資源,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水工結構工程,水利水電工程,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地質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點(12個) 水利工程,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數學,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土木工程,農業工程,工商管理,軟體工程。
特色專業
特色專業
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 地質工程 、水利水電工程 、農業水利工程。
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專業 (1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個) 地質工程、農業水利工程。
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4個)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 [19] 。
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專業(4個) 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港口航道與海岸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特色專業(11個) 土木工程 、工程力學、交通工程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 、能源與動力工程 、工程管理 、藝術設計 、數學與套用數學、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水文與水資源工程、會計學。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6個) 工業工程、土木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環境工程、建築學、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師資力量

學校擁有一支科研能力強、教學水平高、結構合理、數量充足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截止到2013年10月,現有教職工1668人,其中專任教師1345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教師1039人,其中博士學位教師396人;教授185人,副教授387人。學校8個一級學科具有副教授評審權。中國工程院院士顧金才、王浩、倪維斗、周豐峻、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為學校教授、雙聘院士;學校聘請鄭強、劉光鼎、王思敬、林皋、趙國藩、李焯芬、厲以寧等百餘名國內外知名學者、中國科學院或工程院院士擔任學校兼職教授。
截止到2012年7月,學校設有6個省級特聘教授崗位。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的“地質工程教學團隊”、水利工程學科的“水力發電動力工程教學團隊”、土木工程學科的“土木工程結構類課程教學團隊”和機械工程學科的“機械類專業基礎課程教學團隊”等4個省級教學團隊,水利工程學科的“水工混凝土結構耐久性科研團隊”為河南省科技創新團隊。在近兩屆教學成果獎評選中獲得省級特等獎1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7項。
兩院院士
姓名
備註
王光謙
中國科學院院士、水利專家、雙聘院士
顧金才
中國工程院院士、岩體加固工程專家、雙聘院士
王浩
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專家、雙聘院士
倪維斗
中國工程院院士、動力機械工程專家、雙聘院士
周豐峻
中國工程院院士、防護工程專家、雙聘院士

人才培養

學校面向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近五年除北京、上海等少數省市外,在全國其他省份第一志願報考率均超過100%,部分省份錄取分數超過所在省控制分數線50分以上,理科錄取分數多年在省內同批次院校中排名第一。經過多年的人才培養改革和探索,學校逐步形成了“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培養特色,學校這一鮮明的人才培養特色得到用人單位的公認。
截止到2013年,學校為國家水利電力建設事業培養了10萬餘名專業技術與管理人才。在全國水利系統廳局級領導幹部中,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畢業生約占30%,學校校友中,不僅有國內著名科
幻作家劉慈欣,有以水利部部長陳雷、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鄂竟平等為代表的多位省部級領導,更有一大批默默無聞的基層水利工作者,奮戰在長江三峽、南水北調、小浪底、萬家寨、紫坪鋪等世紀大工程中,擔當技術骨幹。學校每年約有10%的畢業生志願服務西部、邊遠地區,約有70%的水利類專業畢業生在水利系統一線從事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等工作,畢業生足跡遍布祖國的江河湖海。
截止到2013年,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位居河南省高校前列。

知名校友

文藝界

劉慈欣,1985年畢業於水電工程系,中國電力投資公司高級工程師,科幻作家,中國新生代科幻小說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三體》系列作者。
陳珂,美國休斯敦中國人活動中心執行長,美國KCUnited,Inc.總裁。
陳東明,現任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副社長。
金炎,曾任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總編輯。
毛躍光,現任三峽工程檔案館館長,中國三峽總公司副研究館員。
周文鳳,中國水利報社副社長。

科教界

汪胡楨(1897~1989),中國現代水利專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17年畢業於南京河海工程專門學校(現河海大學),後留學美國,1923年獲康乃爾大學土木工程碩士學位。回國後,歷任河南工程學校、中央大學、浙江大學教授,導淮委員會設計主任工程師、整理運河討論會總工程師。1960~1978年任北京水利水電學院院長,以後任華北水利水電學學院名譽院長。
張鏡劍(1931-),中國著名水利專家,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生導師,該校原校長。195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水利系研究生班。後在北京水利水電學院、河北水利水電學院任教,1984-1993年任華北水利水電學院院長。國際岩石力學學會中國國家小組成員,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名譽理事。
劉俊國,北京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套用系統分析研究所(IIASA)客座研究員,IIASA實施規劃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水足跡網路(WFN)同行評議委員會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水資源專業委員會委員,國際期刊HydrologyandEarthSystemSciences編委。在2009年獲歐洲地理協會傑出青年科學家獎,是目前為止全球榮獲此獎的惟一一位水文學家,也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科學家。
戴會超,河海大學校長助理,教授、。曾獲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中國青年科技獎和中國工程院光華工程獎等多項國家級榮譽,是國內水利水電工程學科享有較高聲望的學科帶頭人之一。
李勝才,英國華威大學博導教授,國際上研究流體機械和空化現象的知名專家。1959年考入北京大學學習核物理,後因故轉至北京水利水電學院學習流體機械。
高占義,教授級高工。現任國際灌溉排水委員會主席、國家節水灌溉北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國際灌溉與排水委員會“戰略規劃與組織事務常設委員會”主席、中國國家灌排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
魏群,中國鋼結構研究知名專家,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並被錄入中國名人大辭典。鋼結構與工程研究所所長、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兼職教授博導、華中科技大學兼職教授、美國伊利諾依理工大學客座教授、加拿大勞倫森大學地質力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劉之平,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院長,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水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嚴大考,現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漢東,現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教授,國家百千萬人才第二層次人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全達仁,歷任中國科學院、水利電力部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利技術與地壤改良研究所技術員、中國農業科學院農田灌溉研究所井灌井排研究室主任,寧夏農學院水利系教授。
顧輝,原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天津大學、三峽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任德記,三峽大學土木水電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圖學部黨支部書記;安全監測與加固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
遲世春,現任大連理工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教授,大連理工大學土木水利學院抗震研究所所長,大連理工大學海岸與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
段樹金,石家莊鐵道大學交通工程系教授、系主任。與中川教授提出的斷裂過渡區模型在國際上被稱為“段-中川氏模型(DuanandNakagawa'smodel)”,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孫繼江,現任水利部河北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黨委委員;河北省水利學會天津分會常務理事,水工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水庫大壩安全鑑定專家,河北省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招標評標專家網成員。
李運華,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機械電子工程學科博士生指導教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制分會委員兼液壓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力學學會流體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自動化系統集成與機器人標準化委員會委員。國際著名學術刊物IEEE/ASMETransactionsonMechatronics編委,鄭州新大方重工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副主任。
孔留安,現任河南城建學院校長。
臧乃青,現任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副校長。
馮躍志,現任商丘師範學院黨委副書記。
蘇萬益,現任濟源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
劉憲亮,曾任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黨委副書記,教授、黃河河務局副局長。現為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建管局副局長。
王春良,現任河北政法職業學院校長。
蘇萬益,現任河南經貿職業學院校長。
陳恩華,現任貴州財經大學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劉占周,原河北工程大學校長,現省部共建主任。
劉沛清,現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
沈志剛,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務處處長,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專家組成員。
朱爾玉,現任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建築工程學院橋樑與防災工程研究所工作,博士生導師。
喬蘭,現任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土木工程系主任。
江恩惠,現任黃科院副院長,水利部水利青年科技英才。
趙明華,曾任長春水利電力高等專科學校校長。
田玉青,現任黃河水利科學研究院科研處處長。
孫景亮,現任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水利學會、中國環境學會、中國水利發電工程學會會員。省科技評審專家、水資源論證專家。河北省水利學會常務理事、水利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
王秀茹,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文杰,華北電力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教授、博士生導師。
劉福勝,現任山東農業大學水利土木學院院長兼黨委副書記。
董興輝,華北電力大學(北京)計算機系副主任,博導。
劉志申,河北工程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孫明權,曾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利系系主任、黨總支書記,現科技處處長。
丁繼輝,河北大學教授,土木系主任。
烏雲娜,華北電力大學工程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工程管理評標專家;電力系統監理招標評標專家;
趙蘭浩,河海大學教授。
李春,北方民族大學教授、研究生處處長、博士生導師。
齊梅蘭,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魏占民,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陳恩利,石家莊鐵道大學交通環境與安全工程研究所教授。
許文年,現任三峽大學產業集團總經理。
李其軍,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北京市水利科學研究所所長。
秦大庸,現為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水資源研究所副所長。
秦四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國際工程地質學會會員;中國地質災害委員會滑坡專業委員常務委員。
王現方,現任珠江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院長。
朱明溫,現任中國兵器工業北方勘察設計院院長。
朱發升,現任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黨委委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甘肅省“555”創新人才工程。
薛守義,山東建築大學教授。
丁躍元,現任北京市水利科學研究所副所長。
路新景,現任水利部黃委會設計院任副總工程師;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兼職教授[23]。

黨政界

侯捷(1931-2000),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主任,建設部原部長、黨組書記,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曾任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房改領導小組副組長,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首都規劃建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市長協會執行會長,中國土木工程協會理事長,中國建築業協會會長,中國城市公共運輸協會會長,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名譽理事長等職。
陳雷,現任水利部部長、黨組書記兼武警水電指揮部第一政治委員、黨委第一書記,中共第十七、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鄂竟平,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矯勇,現任水利部副部長、黨組副書記。
李國英,現任水利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共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蘇立清,原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中共十六大代表,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全總十二屆執委,八屆浙江省人大常委。
宋密,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原副主席。
何榮林,現任天津市第十二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汪成傑,中國武警水電部隊指揮部第一副主任,少將,中共十三大代表。
劉松林,少將,武警水電部隊指揮部副主任,1975年從部隊到華北水利水電學院機械系學習,先後擔任過武警水電三總隊、一總隊總隊長。四川汶川大地震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處置中的主要指揮員之一。
齊玉亮,現任松遼委副主任,黨組成員。
趙功佩,河南省焦作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程廣安,現任河南省開封市政協主席。
張志彤,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曾任水利部辦公廳副主任。
邱瑞田,曾任國家防辦總工、國家防辦副主任。現任國家防辦巡視員。
高波,水利部國際合作與科技司司長。
俞衍升,現任水利部建設與管理司司長。
李興洲,原水利部水利建設與管理司司長。
馮廣志,曾任中國水利協會秘書長,現任水利部農村水利司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魏如剛,現任武警水電部隊三總隊後勤部部長(大校)。
廖多祚,武警水電部隊三峽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一總隊總隊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陳自強,水利部人事勞動教育司副司長。
劉偉平,曾任水利部資源司副司長;水利部建管司副司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現任水利部水利規劃總院院長。
段虹,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長。
邰源臨,現任水利部沙棘開發管理中心主任。
於興軍,現任中國水利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交流中心(外資辦公室)主任。
張忠義,曾任中國水利投資公司副總經理,中國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監督中心副主任,現任南水北調中線幹線建管局局長、黨組書記。
劉遠書,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政策及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由國文,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監管中心副主任。
謝民英,南水北調工程設計管理中心副主任。
耿六成,南水北調工程設計管理中心副主任。
劉岩,現任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監督司副司長。
韓乃義,河北省水利廳廳長,黨組書記。
吳洪湘,寧夏水利廳黨委書記、廳長,自治區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管理局(扶貧揚黃指揮部)黨委書記。
金世俊,現任貴州省水利廳黨組成員、機關黨委書記。
趙鴻儒,曾任吉林省水利廳廳長,現任吉林省家經委主任。
王葆光,現任吉林省外經貿廳廳長、黨組書記。
張世豐,現任青海省水利廳副廳長。
陳欣,現任內蒙古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
王福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現任遼寧省水利廳副廳長。
張原,新疆任自治區交通運輸廳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曹新民,龍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
梁貞堂,現任鶴崗市政府副市長、黨組成員。
趙玉堂,原雲南省經貿委副主任。
李明堂,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副局長。
曹應超,現任小浪底建管局黨組成員,總經濟師。
溫友祥,甘肅省政府研究室副研究員、原副主任(正廳級)。國家農業部政策法規司特邀研究員,中國農經學會常務理事,甘肅省農經學會理事長,甘肅省人民政府農民負擔調查特派員。

工商界

於文星,現任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黨組成員、紀檢組組長、工會主席。
周衛平,曾任中國排灌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許波,現任中國華電集團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
許平,現任中國灌排技術開發公司副總經理,兼任中國水利企業協會灌排設備分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
胡剛,國投華靖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陸挺宇,北京懋源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北京三環新城經濟適用住房項目領軍人物,第二屆北京“京城十三新銳”人物。三環新城”領軍人物。
段傳良,現任中國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
許波,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任中鋁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
郭華濤,中國水利水電建設集團公司紀檢部副主任。
蔣華,大唐(雲南)水電聯合開發公司副總經理。
陳家重,廣進集團董事長,兼執行總經理。
初曰亭,現任中國大唐集團四川分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鄭仁義,多年任珠江水利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改制後任珠江設計公司名譽董事長。
李志謙,曾任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現任中國電建集團工程處處長。
高明,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副總經理。
郝榮國,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副總工程師;現任中國水電顧問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
張躍民,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武永新,天津勘測設計研究院水工處處長。
吳萬闖,現任雲南盤江糯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鄭太然,現任東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水工處處長。
王永強,現任西北院國際合作處處長,院副總經濟師。
任前,1993年—1995年任河北省廓坊市副市長。現任北京市贏和房地產綜合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海峰,現任內蒙古蒙達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
王洪柱,1995年—1998年任河北省滄州市副市長,現任北京市環境地科岩土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趙雄飛,現任四川二灘國際工程諮詢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美國遂洞快速施工大會國際委員會中國代表。
翟淵軍,註冊諮詢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現任河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院長,黨委書記。
馬玉林,1997年創建上海國仕幕牆工程有限公司,現任公司董事長,總經理。
齊越,深圳市奇江電力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梁冰,曾在中鋼集團工程設計院任副院長,現任河北莊宸土木工程設計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永志,現任遼寧蒲石河抽水蓄能電站常務副總經理。
張小廳,現任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總工程師。
林立敖,現任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業務副總經理。
王洪玉,現任河南國網寶泉抽水蓄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馬忠明,現任山西省電力貿易總經理,高級工程師。
郭雲峰,水利部江河機電裝備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趙成生,長江設計院副院長、院黨委委員。
王永祥,任雲南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兼任雲南華能瀾滄江水電有限公司小灣建設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
侯建國,山西張峰水庫管理局局長,山西省張峰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世周,青海省水利水電集團公司副總。
鄧玉敏,國三峽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玉印,山東省水利廳副總工。
王志強,甘肅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院長。
李洪,四川省紫坪鋪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
王德書,曾任大慶三環企業集團總公司總經理,大慶市及黑龍江省優秀企業家,省企業家協會副會長,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
王建品,曾任中國電力公司西北勘測設計院原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張志華,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鄭州新大方重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州市政協常務委員。
賈金祿,現任遼寧省遼河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兼盤錦公司經理。
王海峰,現任內蒙古蒙達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高級工程師。
劉長余,現任山東省水利勘測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孫秋艷,現任北京市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趙貴東,蘇州天山混凝土有限公司總經理。
李彥坡,現任中水北方勘測設計有限責任公司勘察院院長、黨總支副書記。
張玉峰,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
鍾彥祥,中國水利水電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
鄭久存,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總經理。
茹彩江,中國水利水電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總經理。
徐世明,中國水利水電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金建國,中國水利水電第十六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學校領導

歷任校長

時期 姓名 任職時間 備註
水利部水利學校 郝執齋 1951.9~? 水利部辦公廳副主任兼任
北京水利學校 劉鵬夫 1951.9~ ? 北京水利學校創始人、副校長、黨委書記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張子林 1958.10~1959.2 北京水科院院長兼任,牽頭組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魏國元 1959.2~1960.5 ——
汪胡楨 1960.9~1971.1 擔任19年院長、後為名譽院長
河北水利水電學院 汪胡楨 1971.1~1978.6 擔任19年院長、後為名譽院長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白認 1979.8~1981.11 院長兼黨委書記
張鏡劍 1984.7~1993.4 ——
王克修 1994.7~1998.6 ——
林勁松 1998.6~2001.4 院長兼黨委書記
嚴大考 2001.4~2013.4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嚴大考 2013.4~2015.11
北京水力發電學校 韓沖 1953~1966 北京水力發電學校第一任校長直到文革中學校被解散。

歷任書記

時期 姓名 任職時間 備註
北京水利學校 劉鵬夫 1951.9~1958.10 北京水利學校黨委書記、水電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
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張子林 1959.2~1960 北京水科院院長兼任,牽頭組建北京水利水電學院
河北水利水電學院 林牧 1973.11~1976 代理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周鏡 1977.1 ~1978.8 黨委書記、革委會主任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白認 1979.9 ~1981.11 院長兼黨委書記
程俊賢 1983.1 ~1984.7 ——
尹雙增 1984.7 ~1989 ——
黃瑾 1990.2 ~1993.4 ——
馮國斌 1993.4 ~1998.6 ——
林勁松 1998.6 ~2001.4 院長兼黨委書記
朱清孟 2001.4~2005.7 ——
朱海風 2005.7~2013.4 ——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 朱海風 2013.4~2015.5 ——

王清義 2015.5~ ——
北京水力發電學校 韓沖 1953~1966 校長兼黨委書記直到文革中學校被解散。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王清義
黨委副書記、校長 劉文鍇
黨委副書記 石品
副校長 劉漢東、王天澤、高京燕、解偉、蘇喜軍
紀委書記 馬英
工會主席 張加民

校園環境

校區分布

學校位於河南鄭州,共有兩個校區,一為花園校區(鄭州市北環路36號),校區面積560畝。該校區主要是部分院系的高年級、研究生以及國際教育學院和軟體學院。
另一個為龍子湖校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東路龍子湖高校園區1號),校區面積1770畝。該校區涵蓋學校各個院系以及部分研究生。

通信地址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花園校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北環路36號
郵編:450045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龍子湖校區)
地址:河南省鄭州市金水東路龍子湖高校園區1號
郵編:450046

文化傳統

辦學理念

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從嚴治校,從嚴執教”的
“兩嚴”方針,確立了“厚基礎、寬專業、強素質、重實踐、有創新”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了“平台+模組”的本科教育課程結構體系,深化了“基礎、實踐、創新”的三位一體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目標明確、信息全面、評價合理、過程嚴密”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校徽

校徽中“耒(lěi)的圖形”:耒相傳是大禹治水用的工具,耒的圖形寓意為大禹精神,象徵著該校“情系水利、自強不息”的辦學精神;“耒”的圖形像人,蘊涵該校“育人為本、學以致用”的辦學理念;“耒”的圖形高大,希冀該校廣大學子成為頂天立地的棟樑之才;“耒”的圖形像古代錢幣,寓意該校實力雄厚,前途輝煌。
校徽中“黃河圖案”:寓意該校“立足黃河,服務水利;立足河南,面向全國”的服務面向定位。
校徽校徽

校徽中“藍色背景”:代表水的顏色,寓意該校以水利學科為特色,致力於祖國的水利事業。
校徽中“1951”:是該校的建校時間。

校訓

勤奮嚴謹求實創新

校歌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
嵩山北麓,黃河之畔,中原綠城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振興中華是我們的理想。開發水電是我們的志願。
勤奮學習,努力鑽研,在知識的海洋中破浪向前。
我們想的是興利除害,愛的是水庫電站。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事業可愛,前程燦爛。
嵩山北麓,黃河之畔,中原綠城有我們可愛的校園。
求實創新是我們的校訓。面向世界是我們的誓言。
團結友愛刻苦攻關。在科學的高峰奮勇登攀,
我們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把青春奉獻。
我們是未來的水電建設者,事業可愛,前程燦爛。

特色文化

教育理念:育人為本,學以致用;固本強基,特色發展
華水人格:忠誠、堅毅、務實、奉獻
辦學精神:情系水利,自強不息
學科特色:以工科為主幹,水利電力為重點
管理思想:從嚴治校,從嚴執教
畢業生特色:下得去、吃得苦、用得上、留得住

學校榮譽

學校是13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
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高校
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畫高校
國務院首批確定的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
具有同等學力和專業碩士學位授予資格的高校
中國第一個CIS/2鋼結構世界標準研發組織成員
河南省唯一具有碩士研究生單獨招考資格的高校
河南省唯一承擔國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畫”的高校
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建設高校(河南共七所高校)
國家首批具有推薦並接受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的高校
水利部與河南省共建高校,是河南省繼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之後的第三所省部共建大學。
龍灣湖龍灣湖

2005年,在全國高等院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優秀學校。
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教育系統紀檢監察先進單位”;
2007年學校教務處被國家人事部、教育部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2008年被河南省授予“依法治校示範學校”稱號。
2008年在國家水利科技大會上,學校被授予“全國水利科技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2008年以來,“河南省畢業生就業市場水利電力類分市場”、“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河南分市場”和“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服務基地”先後落戶學校。
2009年榮獲“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2010年被評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2010年獲得中國志願者集體的最高榮譽——“第八屆中國志願者優秀組織獎”;
2011年在河南省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位居第一名並獲得“優秀”稱號。
截止到2013年9月,學校連續16年榮獲“河南省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單位”;
截止到2013年9月,曾連續四屆被評為“河南省藝術教育一類院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