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地環境
莆田市地處福建沿海中部,位於東經18°27′-119°39′,北緯24°59′-25°46′,整個地勢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巒疊嶂,中部丘陵起伏,東南部平原廣闊與逶迤的木蘭溪、延壽溪、秋蘆溪構成了江南水鄉。
莆田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1℃,年均日照時數1995.9小時,無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常年多為東南風,氣候宜人,溫暖濕潤,終年鮮花爭艷,四季佳果飄香。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極宜種植龍眼等亞熱帶珍貴果樹,其中龍眼、枇杷、荔枝、蜜柚是莆田市傳統的四大名果,歷來馳名海內外,尤以龍眼為佳,素有“興化桂元(莆田桂元)甲天下”之美譽。
產品特點
品質特徵
明朝文學家宋鈺白《桂圓詩》云:“圓若驪珠,赤如金丸,肉似玻璃,核如黑漆,補精益髓,蠲渴扶肌,美顏色潤肌膚,種種功效不可枚乘。”又作詩讚美:“外袞黃金色,中懷白玉膚。臂破皆走盤,顆顆夜光珠。”
由於莆田地處中國龍眼栽培適宜區的北緣,日照充足,雨量適中,日夜溫差大,有利於可溶性固形物(糖分為主)的積累,所以興化桂元(莆田桂元)風味較其他產地香甜,並培育了許多優良品種。“水南1號”、“友誼106號”這兩個品種,已達國家一級龍眼標準,為國內領先;“松風本”、“立冬本”以其晚熟而倍受青睞。主栽品種“烏龍嶺”、“油潭本”、“水南1號”、“松風本”、“立冬本”等品種成熟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平均單果重13-19克,可良率65-7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3-5%,維生素C含量豐富,每百克果肉中含有43.12-167.7毫克,這些指標都明顯優於其他產區。
莆田市龍眼乾加工工藝世代相傳,獨具特色。“興化桂元乾”以其顆粒大,外殼橙黃、渾圓不塌陷,果肉晶瑩剔亮、易剝離,香甜可口而久負盛名,歷史上已遠銷東南亞及江、浙、滬、皖一帶。
藥用價值
龍眼不但是營養豐富的果品,而且具有藥用價值。據《興化府志》記載,1083年,宋徵宗即位的次年八月,皇后玉體欠安,御醫無策,恰逢興化進貢龍眼到京,皇后品嘗,頓
覺生津,再食能吞食行走,皇后玉體康復,徵宗大悅,賜予“桂元”美名,流芳至今。並稱龍眼超眾果而獨貴,卓絕美而無儔。醫學、營養學分析證明:龍眼及其製品龍眼乾、龍眼肉、龍眼膏、龍眼醬等,具有開胃健脾、補虛益智、養血安神之功效,桂元乾可作為治療病後體虛、貧血痿黃、神經衰弱、產後血虧的佳品。龍眼的醫療價值早在《本草經》中已有載:“龍眼甘平、無毒、主治五臟邪氣,安志厭食,久服強魄、聰明、輕身不老、通神明”。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又述及:“龍眼開胃、健脾、補虛、益智。”據日本醫學專家奧村音三郎分析,龍眼果肉中還含有粗蛋白質、維生素K(196.5毫克/100克果肉)及無機鹽類等,對人體健康殊有裨益。在中國第二次抗衰老的天然食品上,有關專家指出:“龍眼、何首烏是抗衰老的天然食品。”日本醫學界實驗證明:“龍眼具有很強的抗癌作用,其功效不亞於抗癌藥物——長春新鹼。”生產情況
莆田桂圓(龍眼)栽培始於公元前後的漢代,歷史悠久。據左太沖《蜀都賦》記:“旁挺龍目,側生荔枝。龍眼唯閩中及南粵有之。據《興化攬勝》載:興化在公元7-10世紀的唐代就已有龍眼種植,宋、明兩代尤盛。公元15世紀的明弘治《興化府志》載:仙遊、莆田兩縣每年進貢興化桂圓乾有一千多斤。
又據唐御史黃滔撰寫的黃山靈岩寺碑銘記述,莆田縣東峰廟當時已有龍眼栽培和加工技術居中國領先地位,如高接換種、小苗嫁接、品種選育、桂元乾加工等。莆田市為中國重點龍眼生產基地之一,1999年,全市龍眼面積近1.2萬公頃,投產面積0.6萬公頃,可年產量約3萬噸,其中1.8萬噸用於焙乾,可以加工“興化桂元乾”產品0.6-0.7萬噸。[6]莆田桂圓因其栽培地域獨特,孕育了眾多品種和優良品質。有品種80多個,為中國最多。2008年12月10日起,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莆田枇杷、莆田桂圓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保護範圍為莆田所轄行政區域。2007年,莆田桂圓產量達到1.2萬噸,在中國國內同類產品中所占市場份額超過30%。
相關傳說
據民間傳說,莆仙兩地靠海,海中有一惡龍,經常上岸傷人害物。當地有一青年力士名“桂圓”,自告奮勇與惡龍進行搏鬥,桂圓終以智謀騎上惡龍,用手挖掉龍眼。惡龍失去雙眼,無法行動,終被桂圓斬殺。想不到龍眼落地後,竟然萌發成樹,樹上所結之果,又形如龍眼,時人便把此果稱為龍眼,又因惡龍被桂圓斬殺,桂圓去世後,就把焙乾的龍眼,稱為桂圓。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組織了對莆田桂圓等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12月10日起對莆田桂圓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
保護(公告2008年第132號)。
保護範圍
莆田桂圓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關於請求界定莆田桂圓地理標誌產品產地保護範圍的函》(莆政函〔2007〕142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江口鎮、萩蘆鎮、梧塘鎮、國歡鎮、涵西街道辦事處、涵東街道辦事處,荔城區西天尾鎮、新度鎮、黃石鎮;城廂區靈川鎮、東海鎮、華亭鎮、常太鎮、霞林街道辦事處、鳳凰山街道辦事處、龍橋街道辦事處,仙遊縣楓亭鎮、榜頭鎮、蓋尾鎮、郊尾鎮、園莊鎮、賴店鎮、大濟鎮、鯉城辦事處、鯉南辦事處等25個鄉鎮街道辦事處所轄行政區域。
專用標誌使用
莆田桂圓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福建省莆田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烏龍嶺、油潭本、大鼻龍、松風本。
(二)立地條件。
保護區範圍內海拔高度200m以下;土壤類型為磚紅壤性紅壤和紅壤,pH值5.0至7.0,土層厚度>1m,表層有機質含量>1%。
(三)栽培管理。
1、苗木培育:以實生苗為砧木,用成熟枝條進行嫁接。
2、栽植密度:栽植密度小於330株/公頃。
3、樹冠管理:以春剪為主,夏、秋剪為輔。通過疏花果,營養枝與結果枝比≥2。秋剪於采果後進行。
4、施肥:以有機肥為主,複合肥為輔。成齡樹株產50kg果,年施有機肥不少於15kg,施純N1.0kg至1.6kg,N、P、K比例1.0:0.5至0.6:1.0。全年施三次肥,即花前肥、壯果肥、采果肥。
5、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成熟度達九成,可溶性固形物≥18.5%時採收。
(五)加工。
1、剪果:剪果時留果蒂(梗)長<3.5mm。剪後要除去不符合原料選擇要求的殘次果。
2、浸洗:浸洗5min至10min,洗去果面髒物、灰塵,提起滴乾。
3、搖砂、掛黃:採用人工或機械搖砂、掛黃。每批次裝果35kg至40kg。果實與細河砂、薑黃粉比例為3500至4000:50:1。
4、預曬:搖砂洗後的果實,要攤放晾曬,除去部分水份。
5、烘焙管理:
(1)初焙:將晾曬後的龍眼果粒進行初焙,初焙溫度65℃至70℃,時間24h。
(2)復焙:回軟後按大小果分別進行復焙。復焙溫度55℃至65℃,復焙時間4h至8h,每間隔2h翻焙一次。(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果粒大,果殼呈黃褐色,色澤均勻,果形圓整、不凹陷;搖動無響鈴現象;果肉呈半透明褐縮狀,表面有皺紋,晶瑩剔亮、易剝離;具有濃郁香甜的特有滋味。
2、理化指標:
項目指標
乾果橫徑,mm≥25
乾果可食率,%≥36
總糖(以轉化糖計),%≥60
總酸(以檸檬酸計),%≤1.5
粗纖維,%≤1.0
果肉含水率,%≤23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達到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