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莆田學院管理學院於2005年7月成立,將高等教育專業目錄下的工商管理專業整合在一起,最佳化了專業教師隊伍結構。管理學院現設六個系(會計系、旅遊系、市場行銷系、財務管理系、人力資源管理系、公共事業管理系),有二個實驗室(會計模擬實驗室、綜合實驗室)和四個實訓室(中西餐服務與管理實訓室、模擬導遊實訓室、客房服務與管理實訓室、沙盤實訓室)。管理學院在各級領導的關懷和全系師生共同努力下,現已逐步成為校內一個師資力量較雄厚、教學科研能力較強、教風嚴謹、學風優良和辦學水平較高的專業系。全院現有教職員工7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具有碩士學位44人。已逐步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年齡、學歷、技術職稱結構合理,具有學科帶頭人的教學科研梯隊。
我院現有六個本科專業,分別為會計學、旅遊管理、市場行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公共事業管理,目前有全日制在校生1952人。
現任領導
院長、黨委副書記 | 徐國喜 |
黨委書記、副院長 | 盧鳳華 |
副院長 | 陳育儉 |
黨委副書記 | 戴傑孫 |
副院長 | 蔣長春 |
辦公室主任 | 康林 |
辦公室副主任 | 楊國祥 |
專業介紹
財務管理專業
財務管理專業是國家教育部於1998年將其作為一個本科專業而列入工商管理學科大類,由"理財學"專業更名而來的,目前有許多高校開設了財務管理專業。我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於2004年正式招生,現有專任教師14人,其中副教授6人,教師中具有博、碩學位者比例為57%。由於近幾年國內外經濟環境的重大變化再加上該專業開辦的時間較短,各校積累的辦學經驗不多,無論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合理定位上還是專業教學體系的建立健全上都不是十分成熟,為了辦好財務管理專業,向社會輸送合格的財務管理人才,我系教師們進行了教育觀念與教育思想大討論,在此基礎上認真研討了財務管理專業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關係,特別討論了財務管理專業與相鄰會計專業的聯繫與區別,明確了財務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認真討論與制定了財務管理專業建設規劃並制定了在師資隊伍、課程建設、科研、實踐環節、教學改革、教學管理等相應的措施。在專業建設過程中,以為中小企業培養從事財務、金融管理工作套用型人才為目標,根據“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理念,合理構建“平台+模組”的課程體系結構,通過不斷提升師資隊伍素質、加強課程建設、構建專業實踐教學內容體系、改進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和加強教學質量監控等措施加強專業建設,取得了比較好成效。2004級財務管理專業的同學具有良好學風,學生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該班34名學生中有3名學生考上碩士研究生。學生的英語四級、六級通過率分別為68%和24%;計算機一級、二級過級通過率均為100%;畢業率為97%;學位授予率為79%;就業率為100%。
市場行銷專業
莆田學院於2001年正式設定市場行銷專科專業,並於同年9月開始招生,經過幾年的專科教學管理實踐,於200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2008年正式獲得教育廳管理學學士學位授予權,是莆田學院第三批設定的本科專業之一。受市場需求和專業發展需要,市場行銷專業師資隊伍發展迅速,現有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占40%,碩士以上學歷占80%,多數教師有幫助企業進行調研、策劃、培訓等諮詢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已形成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實踐能力強、結構合理的教學團隊與學術隊伍。現有在校全日制學生390名,設定八個教學班。本專業將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為導向,擴大基礎學科的支持力度,培養既有紮實的理論功底又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從事行銷管理和服務工作的複合型、套用型的中高級行銷專門人才;專業建設的主要特色在於結合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實際情況,拓展專業知識面,突出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
專業主幹課程:管理學、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經濟法、會計學原理、市場行銷學、消費行為學、市場調研、行銷策劃、網路行銷等
旅遊管理專業
莆田學院旅遊管理專業創建於1992年,1993年開始招收全日制專科生,2003年升格為本科專業,2005年6月組建管理學院旅遊系。旅遊管理專業經過10多年的建設,在省內外已有一定的影響力。目前莆田學院旅遊系是中國區域科學協會旅遊開發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是中國旅遊教育學會的理事單位,是福建省旅遊局指定的導遊員資格考試培訓定點單位。2008年旅遊管理專業獲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008年旅遊管理教學團隊獲校級教學團隊建設點;
2008年《旅遊文化》獲省級精品課程;
2009年《旅遊資源學》獲省級精品課程;
2010年旅遊管理專業獲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
2011年旅遊管理教學團隊獲省級教學團隊建設點。旅遊管理專業至今畢業生1000餘人。現有在校本科生350人左右,分8個教學班;旅遊系也承擔莆田市及周邊地區的旅遊人才的培訓工作,培訓學員1200多人,已成為推動海西旅遊業發展、閩台旅遊交流的重要人才培養基地。
會計學專業
會計學專業創建於1988年,迄今為止已有近20年的辦學歷史。在此期間,會計學專業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和兩個重要轉折點。三個重要階段包括:專科辦學階段、本科申報階段和本科辦學階段。兩個重要轉折點分別是1996年的專業體系大調整和2001年的會計學專業申本。1996年的專業體系大調整使得會計學專業在整個專業體系的構建上趕上了國內其他院校。2001年申本成功為會計學專業的規範化發展提供了新的平台。2002年會計專業本科招生正式開始,首屆招收80名學生。2005年7月學校對管理學學科門類的二級學科工商管理學科所屬專業進行整合,成立了管理學院。在學校領導和職能部門的關懷指導下,通過全系教師的共同努力,於2006年6月順利通過省教育廳組織的學位授予權的資格評估。一、本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是培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需要的,德、智、體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具有比較紮實的經濟和會計理論基礎,較高文化素質和較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應社會經濟發展要求的套用型、複合型高級會計專門人才。
二、本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在牢固掌握本學科所需的數學、經濟學、法學、英語、寫作、統計、計算機等基礎及專業知識的基礎上,系統學習會計專業知識,掌握國內外會計的基本方法,掌握本學科的最新成果,了解本學科的發展方向,並經過必要的實踐鍛鍊,培養從事會計實務與理論工作的初步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與能力:
1、掌握管理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2、掌握會計學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具有較強的語言與文字表達、人際溝通、信息獲取能力及分析和解決會計問題的能力;
4、熟悉國內外與會計相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及國際會計慣例;
5、了解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三、主要課程:
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成本會計、會計電算化、審計學、財務管理等。
四、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包括會計綜合模擬實習、會計電算化實習、電腦程式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
五、主要專業實驗:
會計學原理實驗、中級財務會計實驗、成本會計實驗、稅法實驗、會計電算化實驗等。
六、學制學位與學分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管理學學士
學生畢業應達到最低總學分:163學分,其中課堂教學:145學分,實踐環節:18學分
相近專業:財務管理經過六年的建設,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建設、教材建設、專業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手段和教學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本達到了專業建設預期的目標。目前會計學專業已成為我校的重點建設專業,同時也是著名愛國華僑李文正先生鼎力資助我校的兩個“海外合作班”專業之一。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
公共事業管理學是一門新興學科,形成於本世紀70年代;它是一門運用管理學、政治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方法,專門研究公共組織的管理活動及其規律的學科體系。或者說,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以政治學、經濟學為學科基礎,是一門集政治學、經濟學、行政學、法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為一體的新學科。公共事業管理同傳統的行政管理專業的主要區別是:公共事業管理更強調運用經濟學原理和定量的方法去處理實際問題,而不僅僅從政治、社會學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公共事業管理是近幾年才剛進入我國的新興學科,未來發展的前途不可限量。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是屬於管理類學科,其一級學科是公共管理。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公共管理已成為當代中國社會科學和管理科學領域教學與研究的一個充滿生機活力和具有遠大發展前景的學科。作為國內新興的領域,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也是國家重點扶持和發展的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興起與成長過程是,教育部根據1997年東北大學和雲南大學的申請,於1998年將其列入本科專業目錄。1999年秋季東北大學、雲南大學兩所高校在全國率先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大學生。到2000年,全國有57所高校招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本科大學生,2001年招生院校是132所,2002年是180所,2003年是220所,2004年發展到300多所,目前全國開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院校已達到426所。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公共事業專業的培養目標中,涉及到了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多個公共事業部門,由於各高校的背景和特點不同,不同院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側重點也不同,如有的側重於社會公共經濟管理、有的側重於教育管理、有的側重於科技管理、還有的側重於文化管理、社區管理、保險管理、資源與環境管理、社會保障管理、社會勞動管理以及城市事務管理、農村事務管理等。
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我國是一門新興專業,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1998年教育部在正式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列入普通高校本科專業目錄時,明確規定這一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具備現代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以及套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行政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通過專業建設與發展培養新型的公共事業複合型專業管理人才,以適應我國社會改革與經濟發展的要求,滿足公共事務和公共事業改革發展的需要。
我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設立於2005年。其的培養目標確定為:本專業培養具備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等方面的知識及套用這些知識的能力,能在政府部門、公營企業、非營利性組織、文教、體育、衛生、環保、社會保險等公共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工作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層次、套用型、複合型人才。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現代公共管理科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一般公共管理方法、管理基本素質和基本能力培養和訓練,掌握現代公共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在管理公共事務中,具有調研、寫作、規劃、協調、決策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體地說,本專業的學生應獲得專業知識與能力:掌握管理科學、經濟學、社會科學等現代科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具有從事公共管理工作的套用辦公自動化的技能和管理決策定性、定量分析的能力;具有信息的收集和處理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熟悉我國的有關公共部門的法律法規、方針政策及制度;具有較強的社會調查和寫作能力;具有初步的公共部門管理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學生畢業應達到最低總學分:167學分左右,其中課堂教學:148學分,實踐環節:19學分。學制4年,授予管理學學位。
我院公共事業管理側重於一般公共事業管理方法與技術。主幹課程有:公共管理學、公共事業管理、公共經濟學、、社會調查、行政法、公共項目管理、公文寫作、公共管理方法與技術。
我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現有教師6人,專業負責人為陳志勇博士。其畢業於廈門大學行政管理專業,教學、科研能力較強,承擔較多的教學任務,取得較好的科研成果,在中文核心等期刊上發表9篇論文,參與編寫5本著作和教材。他較為年青,具有很強的事業心,具有較強的團隊合作能力。本專業師資隊伍比較強大,力量比較雄厚,結構比較契約。林震教師既是北京大學博士,也是武漢大學博士後,主持或參與較多的省級或校級課題,獲得了較多的科研經費,也取得較好的教學獎勵。林國建、黃美花、朱少文都是畢業於重點大學的碩士。關松立在文化產業經濟學具有較強的研究潛質。
該專業在政府部門建立了較多的實習基地,為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平台和載體。本專業與莆田市人事局、教育局、文化、出版、廣播局、工會等單位簽訂實習基地協定。學校已經批准城廂區龍橋街道辦事會作為本專業的重點實習基地。
該專業的重點研究方向有公共事業管理方法與技術、文化事業管理和公共部門績效管理。該專業從2006年正式招生,現有學生150名左右。學生學風較好,能積極加入各種社團,主動參加各種公益活動,體現公共精神,在各種比賽中獲得不少榮譽。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掌握管理、經濟與法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全面掌握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操作技能,具有分析和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問題的基本能力,富有創新精神和良好的職業理念、專業精神,能在企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尤其是適合從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套用型專門人才。本專業要求學生系統學習管理學、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和相關基礎專業知識,重點學習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基本原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熟悉我國的人事政策和法規,具有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專業技術手段分析、解決人力資源管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本專業學制四年,主要課程為管理學、西方經濟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概論、勞動經濟學、組織行為學、人才測評與選拔、薪酬設計與管理、績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