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襄流民起事

荊襄流民主要指宣德至成化年間(1426-1487)為土地兼併或租稅徭役所迫而逃入荊襄山區謀生的農民,他們千百為群,開墾荒地,伐木架棚,流徙不定,故稱棚民,成化年間集眾一百五十萬,官府視之為“盜賊淵藪”。成化元年三月,流民首領劉通(號劉千斤)聯合石龍(號石和尚)、劉長子等,在房縣立黃旗聚眾起事,稱漢王,攻襄、鄧,屢敗官軍。

中文名稱: 荊襄流民起事
發生時間: 公元1465年至公元1477年
所屬年代: 明代

發生地點

: 荊襄

事件介紹

荊襄流民起事
明廷派工部尚書白圭為提督湖廣軍務,入山進討。次年閏三月,劉通兵敗被擒,十月,起事失敗,白圭在流民中推行強制附籍與發還原籍的政策,導致成化六年流民第二次起事。右都御史項忠受命為總督,俘其首領,並勒令流民選丁,戍湖廣邊衛,余歸籍給田。在官府強行驅迫下,流民不前即殺,戍者舟行多疫死。朝廷為防事態擴大,於成化十二年派左都御史原傑撫治荊襄流民,設定鄖陽府與湖廣行都司,流民附籍後,墾闢老林,從事農作,開發資源,荊襄山區逐漸民戶稠密、商旅不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