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雞

草雞

草雞一詞多見使用在方言,也有指土雞的意思。

基本信息

簡介

草雞草雞
草雞雞肉的肉質細嫩,滋味鮮美,適合多種烹調方法,並富有營養,有滋補養身的作用。雞肉不但適於熱炒、燉湯,而且是比較適合冷食涼拌的肉類。雞的全身上下都可以食用,且營養功效豐富,隨處可見,故民間稱雞為“濟世良藥”。該雞習性活潑,體型肥壯,覓食能力強,適應性廣,抗病力強,體形適中,皮膚黃,腳細長,飼養比較容易,經濟效益較好。
嚴格地講貨真價實的草雞就是本地雞
草雞草雞
種,且要農家自己散養的、飼養期相對較長時間的雞。目前農貿市場賣的草雞有一些確實是本地雞種,但卻是圈養,或者用人工合成飼料等大大縮短了飼養期的;有一些是肉雞種,卻是農家自己散養,飼養期相對較長,吃些五穀、菜葉和小蟲子等長大的。以上兩種並不是真正的草雞。根據有草雞飼養經驗的農戶介紹,貨真價實的草雞可從外觀看,即看雞頭雞腳來識別。通常放養的草雞頭小嘴尖,雞腿相對較細,腳爪細小尖長,粗糙有力,雞皮也較薄、光滑且緊繃。而圈養雞腳短、爪粗圓而肉厚。另外,雞冠分叉處的厚度也是真假草雞的判斷標準之一:通常雞冠較厚的才是真草雞。還有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是拔毛。購買前,可以從雞身上拔出一小撮毛仔細觀察。肉雞的毛在根部帶有微微的血跡,而好的草雞的毛乾乾淨淨,什麼都不帶。對買回的雞是否為草雞的驗證方法,吃雞的小腿時,草雞有6、7根像牙籤般大小、形狀的雞骨。還可看雞的肌胃,通常草雞的肌胃有3.2-3.5cm厚,有小孩拳頭大小,而肉用仔雞肌胃只有1-1.5cm厚,只有拇指大小
草雞覓食能力強,適應性強,抗病力較高,體形適中,皮膚黃,腳細長,青色和黑色腳居多,飼養比較容易,經濟效益較好,其肉質細嫩,滋味鮮美,適合多種烹調方法,並富有營養,有滋補養身的作用。

生活習性

草雞主要在山林、果園、草山、草坡和荒灘等場所散養,以各類昆蟲及青草等作飼料,既節省了餵養飼料,又有益於草雞生長發育及提高產蛋質量。草雞具有冠紅、羽毛緊湊光亮,四肢矯健,脂肪沉積適中,皮薄肉嫩,細滑味美,骨硬肉豐等優點。草雞蛋個體小,蛋清濃稠,香味濃郁,無抗生素,無農藥殘留,高蛋白質,低膽固醇,且富含胺基酸、鈣、磷、鐵、VA、VD、核黃素、尼克酸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長期食用能滋陰補腎,開胃益智,強身健體。
(1)草雞喜歡溫暖乾燥的環境,不喜歡火熱潮濕的環境。
(2)草雞喜歡登高棲息,習慣上棲架休息。光照直接影響草雞的活動,光照由弱到強,雞的活動能力也逐漸加強,相反則活動能力減弱,黑夜時雞完全停止活動,登高棲息。
(3)草雞的合群性很強,一般不單獨行動,剛出殼的的雛雞就會找群,一旦離群就叫聲不止。
(4)草雞膽小怕驚,任何新的聲響、動作、物品等突然出現,都會引起一系列的應激反應,如驚叫、逃跑、炸群等。
(5)草雞都有不同程度的抱窩性,自然孵化是母性強的標誌。(6)公、母草雞認巢能力都很強,能很快適應新的環境,自動回到原處棲息,同時拒絕新雞進入,一旦有新雞進入,便出現長時間的爭鬥,特別是公雞,爭鬥更為劇烈。
(7)高密度養雞常造成啄肛、啄羽等惡癖,如不及時採取措施,有大批被啄死的危險。

養殖

場地選擇

選擇坐北朝南的旱地、坡地或荒地,旁邊要有較大面積的果園、草地或山地作為放養場地。可建造塑膠大棚雞舍或改造舊建築物為雞舍,棚舍中間高,兩邊低,寬4米,中間高2.5-3米,兩邊滴水檐高1.2-1.5米,頂蓋毛草,四周挖好排水溝。雞舍建築面積按8-10隻/米2計算。根據雞隻密度在場地四周圍上簡易圍欄,蓋上防雨遮陽棚,場地上每30-50隻雞設一個料位,80隻雞使用一個飲水器。

育種

進雞前對雞舍及環境要徹底沖洗,嚴格消毒。苗雞入舍時溫度要求在33-35℃,以後每周下降2-3℃,直至脫溫。苗雞進舍後,應及時供給清潔的溫開水使其儘快適應新環境,減少應激,防止脫水以及卵黃的吸收。3日齡前加入3%—5%葡萄糖。在苗雞充分飲水後(進舍後3-5小時)再進行開食,用顆粒破碎料開食,讓其自由採食,注意“勤添少餵”。
在雞舍保溫的同時,要注意通風換氣。1—30日齡採用24小時光照。30日齡後每天減少1小時光照,直至過渡至自然光照。光照強度,1-30日齡4瓦/米2,以後逐漸減少光照強度,以雛雞能看見吃食飲水為宜。
0-2周齡,每平方米飼養80隻,2—5周齡每平方米飼養40隻,6—10周齡每平方米飼養18隻,11周齡以後每平方米飼養12-15隻,視季節、氣候可靈活掌握。在7-8日齡進行斷喙,必要時在30日齡進行修喙。

放養

一般選擇4月初至10月底放牧,此間草木茂盛,蟲、蟻等昆蟲繁衍旺盛,雞群可採食到充足的生態飼料。其他月份則採用圈養為主、放牧為輔的飼養方式。脫溫雞苗可選擇晴天室外風小、溫度高時小面積適當放牧,第1次在1小時左右,以後逐步延長放牧時間,直至全天候放牧。
全天候放牧時,要有可飼牧草,如白三葉、紫花首蓓、魯梅克斯、菊芭乃至小白菜、甘薯葉等。放牧場地應有能緊急避雨和避陽的地方。剛放牧時,雞苗太小,不應放入高出雞背的草叢中。晚上回棚的育成雞應適當補料,主要為玉米、小麥、豆粕等五穀雜糧,料量為每隻雞20-30克。飼養期間要加適量微量元素和多維素,以增加機體免疫力。

疾病防治

必須按免疫程式和預防性投藥來預防,主要是防治寄生蟲、大%桿菌、葡萄球菌等感染和中毒。放牧的雞易生寄生蟲,主要有球蟲、滴蟲、卡氏白細胞蟲等。對剛放牧的雞苗用柴胡、常山的煎汁供飲水,做預防性驅蟲,並對放牧場地用0.02%燒鹼溶液消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