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人節

茅人節

茅人節,是兩汪鄉空申、空烈等地超短裙苗族古老的情人節,苗語稱為“撈沙麗”,又稱作“爬茅人坡”、“插茅人”。“茅人節”是他們紀念祖先反抗包辦婚姻、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古老、最奇特的民族習俗之一。

族人簡介

茅人節茅人節

榕江縣北部的,兩汪鄉的空伸、空烈一帶居住著數百戶苗族同胞,這支苗族,婦女頭裹錐形頭帕,身著百褶裙,長僅有16厘米左右,被譽為世界超短裙故鄉。

這支苗族勤勞手巧,她們所做的裙子,除繡花絲線和襯底用的綢緞外,均為自種的棉花,自紡成紗、自織成布,白染自縫而成。所穿的衣服袖口大而短,領口滿襟,多數鑲有色彩艷麗的欄乾和繡有精美的圖案,穿著古樸、大方、瀟灑。青年婦女還配上一副繡有精巧鮮活的魚、蟲、花、草等圖案的圍腰布,抄上腰間,風姿綽約,猶如天鵝秀態、芙蓉出水、天仙玉女,與世爭奇鬥豔,加上銀核,銀花鬢夾,銀耳環,銀項圈,銀手鐲等銀飾,更顯得如風拂百花,翩翩起舞,光彩奪目。2000年4月黔東南州在州府所在地——凱里市舉辦的服飾表演節上,空伸女青年盛裝參加表演,受到有關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受到中、外遊客的高度讚美,稱之為“世界上絕無僅有”。他們的文化品味、如同大自然一樣樸素、純真,凡身臨其間的,都為他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這支短裙苗,每年3至6月份不結婚嫁女,但隨春暖花開季節的到來,蟬、鳥嘈林,這裡的男女青年就互相邀約夜間串寨,借屋腳或穀倉邊幽會,更為世人矚目的是他們每年一度的“茅人節”。

“茅人節”是他們紀念祖先反抗包辦婚姻、追求幸福生活的最古老、最奇特的民族習俗之一。

節日由來

茅人節茅人節

相傳,短裙苗族古時有同寨男女不通婚的習俗,婚姻由父母包辦,姑娘都要遠嫁他鄉,許多青梅竹馬的同寨青年男女不得不勞燕分飛。遠嫁的姑娘陽春三月均要返回娘家幫助春耕。勞作之餘,她們便帶著“三月粑”邀約寨里的未婚姑娘和小伙子到山上唱歌,用歌聲抒發與心上人被迫分離,遠嫁他鄉的傷悲,並勸告未嫁的妹妹不要遠嫁,向情人傾訴內心深處的思念。唱到情深之處常常是淚水漣漣,泣不成聲。為了表達對家鄉和情人的依戀,她們用新長出的嫩綠枝葉茅草紮成高低大小不等的“茅人”把,捆在杉樹桿上,插於最高的山頂上。一般插七根、九根、十一根或十三根,插單不插雙,按中間高兩邊低排列,中間最高的象徵大姐,兩邊的象徵妹妹,寄予姐妹情意。

由於社會的不斷進步,同寨的苗族男女可以通婚,不用遠嫁了,但這一古老的戀愛習俗卻一直沿襲下來,變成了青年人談情擇偶的情人節。每年農曆三月至四月,寨子裡成年男女皆可結伴上坡遊玩,對歌,扎茅人。無論婚否,只要情投意合,兩情相悅,便可另尋幽處。

舉辦活動

玩“茅人坡”是短裙苗的一種有趣的活動,更是青年人的一種主要的戀愛方式。這種活動,一般在農曆二至四月栽秧前進行。鶯飛草長的時節,男青年選擇佳日上山用茅草和小樹桿紮成茅草人(草人要單不要雙),插在寨子附近的山坡頂上.姑娘們(已婚婦女亦可參加)高興地打扮起來,提個小籃子上山采蕨菜.小伙子們(已婚男子亦可參加)身背柴刀或斧頭上山砍柴,他(她)們在“茅人坡”相會後,便對歌取樂。唱歌,一般有“初相會”(即見面歌)、“讚美歌”、“盤查歌”、“思念歌”、“求愛歌”、“盟誓歌”、“送別歌”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