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茅市以石橋眾多而聞名,至今保存的有清初的雞崽、蔡公、興隆三座石橋,橋口多生芭茅草,橋下泉水清冽。唐詩人司馬題《送曲人之衡州》有“茅洞玉產流暗水,衡山碧色映朝陽”詩句,茅洞橋由此而得名。周圍村民在此設市趕墟,始稱“茅市”。1995年撤區並鄉,由原茅市鎮、長沙鄉、斗山橋鄉合併而成,全鎮總面積158.6平方公里。
人口數據

總人口 53800
男 28636
女 25164
家庭戶戶數 13563
家庭戶總人口(總) 53536
家庭戶男 28443
家庭戶女 25093
0-14歲(總) 14429
0-14歲男 8113
0-14歲女 6316
15-64歲(總) 35516
15-64歲男 18611
15-64歲女 16905
65歲及以上(總) 3855
65歲及以上男 1912
65歲及以上女 194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53720
物產資源
茅市資源豐富,物產富饒,是優質大米、花生、大豆、油料等農產品的重要產地;牲豬、鮮魚、菜牛、山羊等年產量均居全縣前列。茅市山多林多,有大片松、杉、楠竹等經濟林。水利資源充足,水面積占全鎮面積的8%,境內河流縱橫,相互貫通,有大小水庫50多個。塘、壩、堰萬餘個。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地下現探明有銅、鐵、鉛鋅等多種有色金屬和重晶石、石灰石等非金屬,具 有極大的開採價值。經濟建設

茅市的集市商貿和鄉鎮企業蓬勃發展,其中茅洞橋市場是集商業、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主要交易市場,吸納了周圍數十公里的人們。
小城鎮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和配套,昔日“鳥飛不進,人走不出”的舊面貌得到了徹底改變;如今的茅市,樓房林立,商貿繁榮,交通通訊便捷,鎮內公路縱橫交錯,村村組組實現了路通、電通,程控電話直撥海內外,極大地便利了茅市與外界的交往與聯繫。
“昔日窮山溝,今日小康鎮”。勤勞智慧、精明能幹的茅市人民在鎮黨政領導帶領下,立足於山區資源優勢,致力於改變山區貧窮落後面貌,一個嶄新的茅市正在崛起。
旅遊景點

據載,以前讀書人所記文字紙張,與一般垃圾是有著嚴格區別的,一定是要在字紙塔中焚燒,這便是字紙塔的來歷吧。
文魁塔 位於衡南縣茅市鎮占禾村楠木組,距茅市鎮政府所在地南面約20公里。該塔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二年,塔高約5米,共3層,塔基約2平方米左右,現保存完整。每層正面的石雕圖畫和“文魁”“文章入化、翰墨流香”等石刻文字依然清晰可見。
氣候特點

土地資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