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建國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員、中國影協第三屆理事。范雪朋(1908--1974),電影女演員。原為女工。江蘇宜興人。1926年後在“復旦”、“天一”、“藝華”等影片公司任演員。主演《十三妹》、《七劍十三俠》、《鐵血男兒》等影片。在《山間鈴響馬幫來》、《早春二月》等影片中飾演角色。
演藝歷程
范雪朋1926年從影,在“友聯”影片公司拍攝了她的第一部影片《娼門之子》,接著主演了《荔鏡記》。從1927年至1931年,她以女俠客的姿態在銀幕上出現。因在影片《兒女英雄》中飾演主角十三妹而走紅,被捧為“武俠新星”。此後,她相繼輾轉於復旦、大華、天一、藝華等影片公司,拍攝了《紅樓夢》、《林沖》、《七劍十三俠》、《舞宮春夢》、《掌上珠》、《紅俠》等幾十部純屬商業性的影片。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日戰爭爆發。范雪朋停止拍片,到南京、天津等地演出舞台戲,其中的《啼笑姻緣》頗受歡迎。1933年冬,在左翼電影運動的推動與感召下,她與親友合資組織了強華影片公司,並身體力行,改變戲路,拍攝了《覺悟》、《母親》、《鐘聲響了》、《淪落》和《我們的生路》等影片,均有一定的現實教育意義。其中《淪落》,反映了當時農村凋敝的悲慘情景,遭到查禁,致使公司被迫倒閉。隨後,范雪朋加入天一公司。這時武俠片已經衰落。她在“天一”主演了《舞宮春夢》、《黎明》、《楊柳村》等七八部影片。隨著歲月的流逝,因年齡的關係,她改演中年婦女及老太婆角色。“天一”停業後,她到香港做了一年錄音工作。回到上海後,進入“藝華”,出演了《三笑》、《觀世音》等影片。在這些影片中,她多是扮演母親角色,因此贏得了“大眾母親”的雅號。由於身體支持不了,1942年她從影壇消失。解放後,她積極參加上海劇影協會組織的學習活動,後在《婦女代表》、《歸來》等劇的演出中飾演角色。1952年3月,她正式重返電影工作崗位,加入上影演員劇團,先後參加拍攝了《山間鈴響馬幫來》、《幸福》、《霧海夜航》、《布穀鳥又叫了》、《萬紫千紅總是春》等十幾部影片。1960年,她出席了全國第三次文代大會,並被評為上海市文教系統先進工作者。1974年文革期間因肺癌逝世。
初涉影壇
出生在封建大家庭的范雪朋並沒有像傳統女子一樣被禁錮,而是在四歲父親病逝家道中落時選擇了做一個自由女性。因為生活的貧困,讀完國小的范雪朋便進入一家襪廠當工人,貼補家用。更可氣的是,在未徵得同意的前提下,母親就做主把她許配給人。為了反對這場封建婚姻,她勇敢地逃離家門,隻身投奔上海謀生,後通過國小同學徐琴芳的關係,進入了上海友聯影片公司,並開始試拍電影。
范雪朋拍的第一部影片是部愛情戲,她在裡面飾演一位稚氣未脫的女中學生,其單純清朗的表演贏得了初試的成功。接著,她作為主演,參加了根據福建民間故事《陳三五娘》改編的《荔鏡傳》的拍攝,同樣取得了成功。1926 年友聯公司籌拍武俠片《兒女英雄》,這是中國電影史上最早的武俠片之一。當物色主人公十三妹的演員時,因范雪朋生得體形矯健,自幼喜愛體育運動,導演要她試騎一下大青騾,她上下騾背,輕快矯健,一下子就被認定是十三妹飾演者的最終人選。
范雪朋生性好強,在接受了飾演十三妹的角色後,決心為演好這一角色付出全部心血。她首先私人租來一匹騾子,天天抽暇到上海江灣路上練習騎技,風雨無阻。為練好武功,又跟一位武術師傅學會使用單刀雙劍,這才投入拍攝工作。為了追求與其他演員演出逼真生動,她自己要求十分嚴格,演出分外艱苦。如拍攝十三妹與惡僧對打時,演員不找替身,全是真人真刀地打。
作品
早春二月(1963)
鋼鐵世家 (1959)
萬紫千紅總是春(1959)
前方來信 (1958)
霧海夜航(1957)
英烈傳 (1941)
蕩婦 (1941)
新茶花女 (1941)
觀世音 (1940)
女皇帝 (1940)
秦香蓮(1940)
三笑 (1940)
碧雲宮 (1939)
掌上珠 (1937)
楊柳村(1937)
女同學 (1936)
堅苦的奮鬥 (1935)
母親 (1935)
重歸 (1935)
淪落 (1934)
黎明 (1934)
紉珠 (1934)
鐘聲響了 (1934)
舞宮春夢 (1934)
殘夢 (1934)
我們的生路 (1933)
覺悟 (1933)
人月圓 (1931)
兒女英雄-第5集 (1931)
梵燈鬼影 (1930)
續紅俠 (1930)
兒女英雄-第4集 (1930)
火燒九曲樓-上集 (1929)
火燒九曲樓-下集 (1929)
虎口餘生 (1929)
兒女英雄-第3集 (1929)
樑上夫婿 (1929)
紅衣女大破金山寺 (1929)
大人國 (1929)
大鬧五台山 (1929)
豹子頭林沖 (1928)
兒女英雄-第2集 (1928)
江湖情俠 (1928)
泣荊花 (1928)
華麗緣(1927)
兒女英雄-第1集 (1927)
倡門之子 (1926)
荔鏡傳 (1926)
母親 (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