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自幼便喜隱遁,性情內向。在學習上刻苦自勵,於是博通典籍,精於《三禮》。家境貧寒,親自耕作度日。父母死後,他背土成墳,在墓側結廬而居,以盡孝道。晉成帝鹹和元年(326),太尉郗鑒任他為主簿,朝廷徵召為太學博士、散騎郎,都拒而不就。太守殷羨見其茅屋破陋,要給他修建新屋,也被婉辭拒絕。庾爰之因其家境長期貧寒,又遭遇荒年和疾病流行,送去許多東西,宣也拒而不受。自魏正始以後,《老》、《莊》之學盛行,但他言談從不涉及老、莊。宣招集生徒,以講授儒學為業。譙國名士戴逵等都聞風敬慕,自遠方前來求教。東晉孝武帝太元中,博通儒學的范寧任豫章太守,他在郡設立鄉校,常有弟子數百人。從此江州兩地人士並好儒學。宣卒年五十四歲。這一時代,儒者多注重學《三禮》,而《三禮》中的《儀禮》,對《儀禮》中《喪服》篇比漢代經師講得更詳細,也更煩瑣。討論喪服的等差區別,主要是依據親疏、尊卑等級來決定。晉成帝鹹康末年,殷浩問范宣,天子、諸侯之臣退職時,按照身份等級所規定的喪服制度有無同異時,范宣認為,由於古代禮制的殘缺,有關天子的典章制度多不完整,不過戰國時國君之禮還存在。按《禮》的規定,臣下退職便要為舊君齊衰(五服之一)三月,天子之臣--諸侯也是如此。他指出,《公羊傳》曾說,諸侯在位一年後稱即位,由此可知天子在位一年也稱即位。以此類推,則臣下喪服的制度也是相同的。萬蔣問他,嫡孫死後無嫡長子,次子的後代是否有資格入祖牌?他認為可以。理由是依照《禮》的規定,為祖後三年。可不分嫡庶,這種情況都可繼承,何況有孫。他主張非嫡孫為祖父服孝,並無二樣。其它如《答兄子問四祖遷主禮》、《二墓論》、《答雷孝清問》等有關喪葬的問題,他都依據僻》的規定,表明自己的觀點。所著《周易說》八卷、《禮記音》二卷,已佚。其有關“禮”的答問,散見於杜佑的《通典》中。清人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有校輯。
評價
他的社會地位方面,在江南傳經授業,學徒廣眾,對儒學的傳播以及對古代喪儀的規定,於後世都產生深遠的影響。故唐人評論他說:“宣子之樂道安貧,弘風闡教,通儒之高尚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