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護豆屬

苞護豆屬

苞護豆屬葉具羽狀3小葉,小葉全緣,有小托葉;花小,具短柄,數朵里不規則的總狀花序式排列於腋生的花序柄之頂,產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和紐幾內亞。

基本信息

名稱

屬中文名:苞護豆屬
屬拼音名:baohudoushu
屬拉丁名:Phylacium
中國植物志:41:90

描述

Phylacium Benn. 苞護豆屬,蝶形花科,纏繞草本;葉具羽狀3小葉,小葉全緣,有小托葉;花小,具短柄,數朵里不規則的總狀花序式排列於腋生的花序柄之頂;苞片有些於結果時增大,膜質而葉狀,其餘的小;萼片在上部的2枚全合生;花瓣具柄,旗瓣近圓形,內面在基部以上有小痂體和有內彎的耳,翼瓣狹,基部有距,龍骨瓣內彎,比翼辨短;雄蕊10,單體或二體(9+1),花葯同型;子房近無柄,為環狀的花盤所圍繞,有胚珠1顆;莢果扁平,卵形,不開裂,果瓣膜質,有網紋。
所屬科:蝶形花科

分布量

引種狀況:非引種
世界分布3種,產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和紐幾內亞。我國雲南有產P.majusColl.etHemsl.。

屬模式種

馬來亞苞護豆PhylaciumbracteosumBenn.

所有植物:苞護豆

苞護豆墨線圖苞護豆墨線圖
纏繞草本,基部稍木質。莖幼時被貼伏長毛,後漸脫落變無毛。葉為羽狀三出複葉;托葉小,近線形,長1.5毫米,漸尖,宿存;葉柄長7-10厘米,基部膨大,被貼伏柔毛;葉軸長l厘米;小葉紙質,卵狀長圓形,頂生小葉長(5-)8-13厘米,寬(2-)4-5(-6.5)厘米,側生小葉略小,先端極鈍,有時微凹,基部圓形或稍心形,上面無毛,網脈明顯,下面密被灰黃色短毛;側脈每邊8-10條,纖細,弧曲,達葉緣處消失;小托葉近線形,長1.5毫米;小葉柄長2-3毫米,密被柔毛。總狀花序腋生,長10-15厘米,有時有1-2分枝,有倒向糙伏毛;花簇生,長12-14毫米;苞片兜狀摺疊,花後增大,長2.5-3.8厘米,有脈,外面無毛,內面被糙伏毛,每苞有花1.4朵;花梗短,長2-3毫米,被倒向糙伏毛;花萼外面被糙伏毛,5裂,上部2裂片全合生,三角圓形、近三角圓形,下部3裂片卵圓形,先端急尖;花冠白色,長約1厘米,近等長,旗瓣近圓形,瓣柄短,基部具明顯的耳,翼瓣長圓形,具長耳,龍骨瓣近挺直,先端鈍,具短耳;雄蕊二體,對著旗瓣的1枚雄蕊基部與旗瓣的瓣柄貼生;子房具短柄,基部有環狀花盤,有不明顯的槽,上部被短柔毛,具1胚珠。莢果卵形,長8毫米,寬約5毫米,先端急尖,被倒向貼伏毛,有網脈;種子1顆,腎形,長5毫米,寬約5毫米,棕色。花、果期9-11月。
產雲南南部、廣西西南部。生於山地陽處、混交林或叢林中,海拔220-900米。緬甸、泰國、寮國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