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霧氣中的夢

內容介紹

我很怕將來的中華民族也會像美洲的紅印第安人一樣,被劃出一個地方,做為民族的保存區域,留一百幾十萬人,做為人類過去種族與一種文化民族遺型,供人家的學者來研究,三時五時到那區域去,看看中國人怎樣用毛筆畫小鳥,寫草字,看看中國人怎樣拜祖先和打麻雀。種種色色,我不願意再往下說了。我只要提醒諸位,中國的命運是在青年人手裡。青年現在不努力掙扎,將來要掙扎就沒有機會了。將來除了用體力去換粥水以外,再也不能有什麼發展了。我真是時時刻刻為中國的前途捏一把冷汗。

作者介紹

許地山(1893.2.14—1941.8.4)
原名許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花生。生於台灣台南,甲午之戰後全家遷居福建龍溪(漳州)。幼年隨父在廣東讀書,中學餓畢業因家境衰落,到漳州第二師範教書,1913年赴緬甸仰光中學任教,1916年回國。次年入燕京大學,得文學士學位後再入宗教學院,得神學士學位。1923年赴美入哥倫比亞大學,次年到英國牛津大學研習。他對宗教史有精深研究,也下工夫鑽研過印度哲學、人類學、民俗學,掌握梵文、希臘文和中國古代的金文、甲骨文,是著名學者。
1919年積極參加五四運動,曾與鄭振鐸、瞿秋白共同編輯《新社會旬刊》。是我國最早的新文學團體文學研究會發起人之一。第一篇短篇小說《命命鳥》,發表於1921年1月《小說月報》,以虔城的宗教感情塑造了一對青年男女因愛情受阻而厭世。希望轉生“極樂國土”,以求解脫。小說以獨特的宗教神秘色彩和藝術風格在讀者中引起很大的反應。收入第一本小說集《綴網撈蛛》中的早期作品大都表現對宗法禮教和封建習俗的不滿,同時也流露出濃厚的宗教觀念和虛無思想。著名的散文小品集《空山靈雨》也反映了他早期思想的“雜沓紛紜”。有主題明確內容深刻的佳作,也有宣揚佛教思想的篇章。
1935年赴香港大學任教,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新文學學會理事等職。抗戰爆發後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這幾年寫的作品,主題和風格都有轉變,結合現實日益緊密。1934年的小說《春桃》塑造了一個勞動婦女潑辣而善良的形象。1940年的《鐵魚底腮》寫了一個舊知識分子學無所用的苦悶心情及悲慘遭遇。這些現實主義作品和他逝世後編輯出版的《雜感集》都顯示出他的人生態度的積極變化。在抗日戰爭的洪流中,他積極參加進步文化活動,教學任務有十分繁重,勞累過度,不幸因心臟病逝於香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