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主義

作家賴為楷沉寂三年之後的破空大作之名,這是一個作者自創的新名詞,英文翻譯為flowerism,其象徵著這個時代被稱作祖國花朵的青少年們所必須“奉行”的主義——無論想與不想、快樂不快樂,都必須按部就班地機械化地完成祖國賦予的“使命”,即學習學習再學習。

書籍介紹

學習固然沒錯,勇毅然地接下祖國的重任也是每一個青少年所必須盡到的義務,但是,當我們都在麻木地默默接受這一“主義”、全社會都在高喊“花兒”的時候,有沒有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以及我們的社會呢?社會教育的定義是什麼?教育傳導給社會的信號又是什麼?難道,只有考試拿第一的人才能叫做花兒,而那些考試不行但其他方面很出眾的才子就不是祖國的花兒了嗎?縱使沒人會這樣承認,但是我們的社會其實已經習慣了這種當前的教育體制以及競爭機制,於是悲劇也就順理成章地不斷產生了。如同作者在引子的最後說的那樣:
“當然,這只是大多數人的認為。不過正是因為有這種大多數的‘認為’存在,才創造了當今中國式的教學環境,才成就了中國式的高考,才培養了中國式的教育工作者,才影響了中國式的學生家長,才催生了中國式的整個教育體制,才導致了最複雜的中國學生的前途命運的出現,才影響了這個國家發展的腳步。如果照著上面的邏輯,也會同時影響了地球發展的腳步,影響了太陽系發展的腳步,影響了全宇宙發展的腳步。而這一切,又將反過來作用於大多數國人的意識,作用於教育我們這些一路披荊斬棘的學生們的教育。到最後,一切都混雜在一起了,互相糾纏,互相左右,互相推動,如同一顆從山頂滾落而下的巨大雪球,一層一層包裹著無數元素,堅不可摧,就像莫名其妙我們就已經適應了的習慣。”
——多么可怕的推理啊,但是我們今天的教育正是沿著這樣的推理前進的,而支持這種荒唐推理的,是我們的社會。賴為楷所創造的那幾個可愛又有點小聰明的角色代表的是反叛,當然不是憤青式的庸俗反叛,而是一種既妥協又不屑的反叛,既幼稚又個性的反叛,既衝動又搞笑的反叛。因此笑料百出,讓人笑中又有淚。《花兒主義》所要訴說的,恐怕都將是這種對教育的不滿、對社會的反思、對自身的信念以及對明天的期許的心情點滴吧,所以它一口氣全程再現了當代大學生原生態生活,它成為了一部當代大學生具體生活的“寫真書”,成為了一部又笑又反思的“教育書”,甚至成為了大學生入學以後值得趕快一讀的“參考書”。

社會反響

2007年《花兒主義》系列小說的轟動出版,終於填補了多年來青春文學的一大空缺,奠定了中國校園喜劇開山之作的地位。同時,它也是第一部完完全全立體呈現當代大學本科生四年學習生活的記錄文學式小說、第一部以本三學院為創作背景從而生動訴說了本三學生心聲的另類型小說、第一部巧妙借用了大量閩南等方言的地方特色小說、第一部以自創的新名詞為書命名的青春小說、第一部愛國主義新題材青春小說、第一部對關鍵字詞進行個性化註解的青春小說。也許這么多的“第一”都出乎了作者當初的意料,但是,正是因為作者平日用心觀察大學生活、仔細記錄大學生活,並且在創作上找到了一個全新的突破點——從喜劇理論的研究與探討角度入手,才如此成功地塑造了這部作品,使這部作品能夠從眾多的青春文學中如一匹黑馬般的脫穎而出。

相關信息

小酷、太高、三精、殺菌皂,是故事開篇的四大人物,清晰脈絡由此展開。小說中加入了喜劇元素,融合了地方特色與潮流文化,玩絕了文字遊戲,讓詼諧更詼諧,讓幽默更幽默。輕鬆背後的沉重、常態背後的荒誕、微笑背後的諷刺、黑暗背後的光明,更加深其整體風格在讀者腦中呈現的鮮活影像,全程再現當代校園原生態生活,對中國式教育進行充分反思。同時,小說基本取材自作者親身經歷,讀來更加真實可信,有滋有味。但作者又不拘泥於生活事實,對人物和情節作了大量典型化處理,讓小說更小說,讓精彩更精彩。2007年的中國青春文學,誰能萬眾矚目?或許有一些吧,但《花兒主義》絕對是其中的一部。
賴為楷說,它是一種信仰,也是一種主義,幾乎每個人都奉行過它,也背離過它,它就是“花兒主義”。沒從國小到大學念完這一程的人,恐怕無法真正理解花兒主義,但是這本書將告訴這些人。那些對當下教育覺得理所當然的教師和家長也永遠無法理解花兒主義(雖然他們自認為理解),在他們看來,這種主義就是一種必然的驅使,必然的壓迫,以及必然的服從,但是在賴為楷看來,或者說,在小說中那些可愛的小人物們看來,這種主義不僅包括了對當前教育的厭惡與反抗,也包括了自身對學習的一種期待、對將來貢獻祖國的信心。其實這是矛盾的,但《花兒主義》就是由矛盾組成的作品,沒有矛盾就沒有它的存在,而矛盾,同時也讓這部作品讀來更加有趣,更加值得反思,至於誰才是真正的花兒主義者,恐怕已經不重要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