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色達佛學院:全稱是 色達縣 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也簡稱為“色達五明佛學院”,誤稱是五明佛學院(很多大寺廟都有五明佛學院):德將多吉於1880年在此興建佛學院,樹立寧瑪(前譯)派講修法幢。 1980年法王晉美彭措吉祥賢在第一世敦主仁波切的修行地——色達喇榮溝、即大密乘虹光身靜處,創建了修學不偏佛法的大學院,當時僅有30餘人。
1987年,十世班禪大師表示贊成在這裡成立佛學院,親筆寫信給色達縣政府,請求支持。1993年,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為學院題寫了校名。1993年被美國《世界報》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1997年,甘孜州宗教局報請四川省宗教局同意,正式批准設立了“色達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佛學院分長期和短期進修兩種,長期學制為6年,特殊學位卻需要13年,學員通過各學科的單科考試,立宗論和口頭辯論考試及格的,學院可以授予堪布(法師)的學位。佛學院有不少漢地顯宗學生,故也設漢經院,由堪布用漢語講經。僧人雖來自不同地域,卻都平和相處。
色達縣是個藏傳佛教寺廟比較集中的地方,全部為紅教,當地人有「色達山河一片紅」的說法。 這裡的僧舍很壯觀,連綿數公里的山谷布滿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樑上分布著幾座寺廟和佛堂,建築規模雖都不很大,但裝飾考究而輝煌;身披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來來往往,空氣中充滿生機和祥和氣氛。
在佛學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個金碧輝煌的建築,叫做“壇城”(音譯)。壇城的梵文名稱為“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平時是人們轉經的場所。它的上半部分是轉經的地方,據說如果你有什麼疾病,在這裡轉上一百圈就能夠好;下面一層是轉經筒,金色的圓筒在人們乾枯的手轉過之後留下一串悠長的嘎吱嘎吱的響聲。
傳說
二百多年前,大成就者多珠根桑銀彭在《未來預言》中寫道:“色達當天喇溝處,烏金化身名晉美,賜給四眾菩薩徒,顯密正法如明日利生事業高如山,清淨徒眾遍十方,結緣其者生極樂”。這裡的“色”指色達,“阿”指學院左邊的啊拉神山,“當”指學院右邊的當金神山,“天”指學院前邊的樹天女神山,“喇溝”指樹天女神居住的喇榮溝。此預言受記了法王的名號眷屬地址、事業。
德將多吉於1880年在此興建佛學院,樹立寧瑪(前譯)派講修法幢。傳說有數十人曾在此成就虹光身。
一年一度供護法的日子。早上八點,幾千僧眾手持各色旌旗,根據自己房屋所在區域,分別登上了學院的五台山。學院的五台山,是幾年前法王以特殊因緣迎請藏地的五大神山、漢地的五台山諸佛菩薩降臨的聖地,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被人們稱為藏地的五台山。據說,一百多年前,一世頓珠法王與西山的土地護法樹天女護法神產生了糾葛,並將護法女神趕到了爐霍,最後經當地大成就者從中調解,雙方最終達成協定:頓珠法王的傳承弟子於每年藏曆六月二十六日(也即雙方和解後,天女返回喇榮的日子)供養以天女為主的護法,天女也不得再興風作浪。此風近20年來一直未曾間斷。
自然條件
色達縣位於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北部,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為高原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零下1度,長冬無夏,最高溫度23.7℃,最低溫度-36.6℃,有著草原、湖泊、河流……以及絢麗多姿的藏族風情。 距色達縣城20餘公里處,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就是舉世聞名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也稱色達佛學院。色達佛學院是世界上最大的藏傳佛學院之一,與 亞青寺都是位列前茅的大型寺廟。
距色達縣城20餘公里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順溝上行數里,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數千間赫紅色的木屋,如眾星拱月般簇擁著幾座金碧輝煌的大殿--它就是藏於深山中的喇榮寺五明佛學院。色達,藏語意為「金馬」,傳說因在這片富饒而美麗的草原上曾發現過「馬頭」形金子而得名。色達縣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東北部,境內地形地貌複雜,屬典型的川西地槽系巴顏喀拉山褶皺帶,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日照充足,為高原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零下1度,長冬無夏。
學院情況
1980年法王晉美彭措創建。一九八七年班禪大師親自致函色達縣政府,正式批准在這裡成立佛學院,並賜予了“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校名,一九九三年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欣然揮毫為學院題寫了漢文“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門牌。 距色達縣城20餘公里有一條山溝叫喇榮溝,山口的兩旁是排列有序的十幾座白色塔子,所謂塔子一般是放經書和供佛的所在。順溝上行數里,蔚藍蒼穹之下,銀嶺碧草之間,數千間赫紅色的木屋,如眾星拱月般簇擁著幾座輝煌的大殿--它就是藏於深山中的喇榮五明佛學院,我剛剛進到山裡時被它的壯觀驚得目瞪口呆,連綿數公里的山谷布滿了密密麻麻的紅色小木棚屋,這些都是在這裡修行和學習的喇嘛(男僧人)和覺姆(女僧人)的宿舍,身披槳紅色僧袍的喇嘛和覺姆來來往往,空氣中充滿生機和祥和氣氛。
由於這裡的遊客稀少,所以賓館的設施也非常簡陋,最好的房間不過只有三張床和一盞電燈而以,沒有自來水、沒有空調、也沒有衛生間以及供暖設施,總之到了這裡洗澡和美食都是只能想一想的奢侈品,不過入鄉隨俗也就不介意那么多了。
在壇城過去不遠的山頭插滿了經幡,看上去很是壯觀。佛學院每年考試兩次,這會兒剛好碰到佛學院準備考試。所以每天早晨六點多就聽到擁秋在督促小婭瑪念經的聲音,有時念錯了還會被訓斥。學院學制一般6年,特殊學科需要學習13年。每天早課,下午課,有時還有晚課。下雪天也要走下泥濘的山路從不間斷。
佛學院藏族學員為主,也有不少漢地顯宗學生,因此也設漢經院,由堪布(音kan pu)用漢語講課。堪布在漢語是大法師的意思,就是佛學修為很高的有成就的僧人。這裡除了幾座大經堂外,其餘的僧舍建築都很簡樸,學院裡的大活佛丹增活佛的家就是一個低矮的小門進去,也沒有奢華的修飾。佛學院戒律十分嚴格,見不到閒散人員遊蕩。男眾女眾的僧舍涇渭分明,即使兄妹親屬彼此也不互訪。修行人的生活很艱苦,山上沒有自來水,用水要到山腳下去背,婭瑪常常背著裝滿水有五十斤重的汽油桶背著水到山上的家裡。
課程內容
三種
學院的課程設定分顯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顯教又設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觀和般若,密教有設有續部經典、各類加行、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和竅訣等。共同文化課設有聲明、醫方明、藏文等內容。
顯教
有人以為藏傳佛教唯有密宗,其實不然,藏傳佛教中顯密同樣發達,其從印度翻譯的顯宗經論之浩瀚實不遜於漢傳佛教。且與漢傳佛教相比,其次第嚴謹,修學系統性的特點尤為突出。
密宗
密宗課程開設有加行、續部講解和傳授大圓滿訣竅。所傳的密法中還有大幻化網、時輪金剛、大威德金剛等。
加行
無論是仁波切堪布,還是一般僧眾,在修密法正行之前 必須先修滿五個加行,其時間一般與學顯宗教法同步。具體為:
1)皈依。學佛之人皈依後,皈依之心並不能直接如量生起,這皈依修法就為增上、堅定對上師、三寶的信心,從而為出世間的種種功德打下基礎。
2)發菩提心。大乘與小乘的區別標誌是,發起了為救渡一切眾生而誓願成佛的真實菩提心。這是進修菩薩道、圓滿佛果的最根本的因,在此基礎上才能生起大乘的一切功德。
3)懺悔。眾生無始以來積集了種種身口意罪業,致使遠離解脫沉淪生死。密宗以最殊勝之懺罪法──金剛薩埵懺罪法遣除罪障,使三門清淨,功德得以迅速增長。
4)獻曼達。佛又可稱作兩足尊──福慧資糧具足。眾生福薄慧淺,修此殊勝的獻曼達,可迅速圓滿福慧資糧。
5)上師瑜伽。上師為佛法僧三寶的總集體,密乘的修學功德均源自上師,於上師信心大者,單修此法即可成就。
五個加行需按次第而修,每個加行中都有一特定的密咒,每個密咒至少應念滿十萬遍,並且不以修滿一輪為足。加行好比是對自己的善根培土施肥,土質只有從貧瘠改造為肥沃深厚後,才有長出參天大木的基礎。即令聖者法王,學法時也共修滿二輪加行。加行修完,顯密聞思獲得了一定的定解,並接受了大圓滿灌頂後,便接著修大圓滿中的特殊加行,完成後方正式開始修正行的徹卻(立斷)與托噶(頓超),其修行步驟之嚴謹由此可見一斑。
兼學它派
學院在弘揚以寧瑪巴大圓滿顯密教法 為主的法要的同時,並廣泛吸收其餘 教派的菁華。如法王曾開講過宗喀巴大師的《菩提道次第廣論》,每年還要多次講解薩迦派大德圖美無著尊者的《佛子行三十七頌》,法王每到外地弘法,均要講授此論。
漢藏佛教秉承不同的傳承體系,各自結出了豐碩成果。然而由於高原地理的阻隔,歷史上兩地佛教甚少交流。至今藏地仍有人認為“ 和尚教”非佛陀所說之教法;漢地則看“ 喇嘛教”又是搖鈴,又是打鼓,多視其為巫術類,其實這都是因為沒有深入對方而遽下結論。法王以其將大圓滿弘遍南瞻部洲的宏願及與漢人的甚深緣分而在五明佛學院開設的漢僧部,促進了漢藏佛學的交流,彌補了這一缺憾。
法王親自挑選出三位大堪布給漢地僧俗弟子傳授顯密教法及藏文。十幾年間,共講授了:《中論》、《入中論》、《入菩薩行論》、《定解寶燈論》、《中觀寶鬘論》、《格言寶藏論》等顯密法教及許多大圓滿的論典及訣竅。
四方佛弟子受法王功德的感召,紛至沓來,投師學法。在人煙稀少、條件艱苦的藏區,能匯集成這么大規模的教團,實為一大奇蹟。
法王一直強調,凡來學院長住學法的人,無論藏漢、僧俗,必須遵守這三條原則:團結互助、嚴守戒律、精進於聞思修。
學院於嚴格的四眾戒律外,還制定了相應的紀律。如男女出家人之間禁止接觸、交談,其居住區域分開很遠,中間隔一居士區,相互不能進入對方區域。即使居士也不例外,居士區也是男女眾分開居住,男女居士嚴禁單獨交往,如結伴行走,繞壇城等都在禁止之列。
法王傳法在大經堂內,全體藏漢僧俗均參加聽講。經堂三面圍廊,中間為一大片露天水泥地,可容納一萬多人。這裡聽法必須嚴格遵照佛教中的規矩:脫鞋、脫帽、不能打傘。而藏地氣候惡劣,冬春兩季氣候寒冷,時常風雪交加,灌進聽法者的衣領;夏天的太陽沒遮沒攔,紫外線又特強,照在人身上如熱鐵板炙燙一般;或是陰雨綿綿,水泥地上早已積水成汪,而聽法者照例坐在濕漉漉的地上,只用披單為經書擋雨,任憑雨水淋在身上,兩個鐘頭的一堂課下來,已成雨人。即使大活佛、大堪布也安然處於大眾之中,沒有例外。
每天傍晚六~八點鐘,大經堂里便人聲鼎沸,猶如鬧市,眾多喇嘛匯集到這裡,參加每天例行的辯經法會。辯經是藏傳佛教的一大優良傳統,它能遣除疑難,理清思路,鞏固所學的內容,還能鍛鍊表達能力,為今後修行、弘法打下紮實的基礎,所謂“聽十遍不如辯一遍”即是此理。
僧眾們上課要求特別嚴格,在第二天上課時不但要背出頭一天的頌辭,而且還要完整地複述出其主要內容。各科修完,一般需四、五年時間,然後經過嚴格的答辯,與大眾前激烈的辯論,過關者可獲得堪布(法師)的稱號,才有資格給他人講經說法。
該院以戒律嚴格,艱苦修行樹立寧瑪講修法幢而著稱,是享譽中外的大圓滿講修學院。該學院在人數上,在師資與教學質量上都堪稱一流水平。一九九三年,紐約世界報等報刊稱該院為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這是名符其實的。經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上師傳授大圓滿的弟子中,已有出現成就虹身者,逝後肉體縮小者以及出現續部所說的虹光,身響等標誌者,和得中陰成就者……
佛事活動
每年有四次大型佛事活動,即:
一、神變月的持明大法會
時至五濁,業深惑重,雖有應世大德倒駕慈航,來此娑婆,欲拔濟諸有情苦,然僅憑自力並非能圓滿弘法之大願。故需借任運成就事業之力量——半個月中以觀音九本尊心咒的觀想修念,來成就懷業,懷業有成則易利於人非人等,以了知勾招彼心,令入佛門。
圓滿心咒數量:觀音九本尊心咒15萬
二、薩迦月的金剛薩埵法會
為了息滅輪迴中的果業——天災人禍等及因業——煩惱和業障,而勵力懺悔輪迴中的苦因苦果。
圓滿心咒數量:金剛薩埵心咒40萬
三、明淨月的普賢雲供法會
為了增上世人的福報、財富、壽命而進行雲供,乞求彼等。並隨普賢行願而發十大願,成就增業。
圓滿心咒數量:
地藏長心咒1萬
遍及普賢行願品100遍
或地藏短心咒10萬遍
四、遊戲月的極樂法會
為令沉溺三界的痛苦有情得到大安樂,解脫輪迴,而祈求阿彌陀佛往生清淨剎土,及以極大快樂。此為諸佛所示殊勝不共的事業。
圓滿心咒數量:阿彌陀佛心咒30萬
旅遊事項
色達佛學院地處海拔4000米以內的雪域高原,溫度比北京低,類似東北瀋陽。但比較潮濕。
1、衣物:10—3月,算冬天氣候,氣溫零下十度左右,可穿一件真空棉羽絨服、兩件厚毛衣,一條衛生褲、一條毛褲、一條厚外褲。圍巾、手套、厚襪子、毛線護腿。4—9月,春夏秋氣候。比較健康的人就不必穿羽絨服了,兩件毛衣足矣。7月時溫度攝氏10-20度左右。無論何月,經常下雨,雨鞋、雨衣、雨傘。登山鞋。
2、備用藥品:紅景天防高原反應。急性救心丸、感冒發燒藥、九制陳皮(高山反應時吃)、刮痧用具。學院內有醫務室。
3、帶上可以收聽FM的收音機,願意錄音錄像留念的,可帶上攝像機、照相機、錄音筆、MP3、錄音機、電池、充電器、錄像帶、膠捲、磁帶、筆、筆記本若干。還有手電是必備的。
4、最重要的是信心、正知見,起碼要有求學修行之謙虛心態,並要遵守佛學院嚴格的戒律:例如:不得殺盜淫妄酒,不得抽菸、吵架、打鬥、談情說愛。
交通信息
成都茶店子客運站有直達色達的車,成都到色達,一般是一天一發。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離終點站色達縣城大約16公里。成都到色達需要10多小時,車票200多元/人。
車停在學院大門口司機會通知下車,當然也可以坐到色達縣城,這裡距色達縣城還有半個多小時的路程。學院門口有幾個7座的小麵包車在等著拉客,每輛車收費20元,如果能找到人在這裡拼車是最合適的,如果找不到人就坐到終點色達縣城的車站,那裡也有很多同樣的麵包車在拉客,也是開往學院的中心地帶,每人收費7元(不會因你行李多而多收費)。如果要從學院大門一直走到學院裡,那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這裡海拔4000m左右,走到山頭的時候近4200m,再加上帶著行李,且是初到高原,還未適應環境,路程也很遠,就算是在內地的平原最少也得走半個多小時!
可以先到達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市或汶川縣,後轉車到色達。車程大約3-6小時,每日多次往返。
關愛建設
防火設施
學院內已經發生了大大小小9起火災。2014年1月9日的火災更是造成很大損失,有報導稱150間僧舍被燃為灰燼。
消防隱患。五明佛學院沿山谷修建了大大小小成千上萬間僧舍。這些僧舍多是私人自建小屋,其梁、板、柱、屋架、地面、隔牆等主要構件都是木料,耐火極限都非常低,加之寺廟內有大量的唐卡、經幡、幔帳、哈達等易燃織物,一旦著火火勢極易蔓延,更增加了危險性。加之僧尼們的生活用火和宗教用火很多,電氣線路又自行敷設且年代很早,線路陳舊老化,極易引發火災事故。而且,由於缺乏統一規劃和整體布局,這些建築的修建帶有很大的隨意性,多數為成片修建,防火間距嚴重不足,一旦著火,勢必造成火燒連營的局面。
色達縣統戰部部長華科說,消防設施滯後、衛生防疫艱難、地質災害突出、人員管理混雜、亂搭亂建嚴重。所以,重新規劃,設立防火道和防火設施。
2016年,五明佛學院緊鄰的色達縣洛若鄉要撤鄉設鎮,學院正好也納入了整體規劃和建設。改造的重點是基礎設定,比如完善消防通道、旅遊道路、集中供水、安全用電、垃圾處理等。
社保救助
在五明佛學院索達吉堪布的“智悲佛網”上,發現一則《為喇榮求學者解決生活場所的一封信》,稱佛學院“高寒缺氧,條件異常艱苦,而且生活全部要自理”,為解決很多人的食宿和學修之急需,經政府部門批准,學院相關負責人商量之後,決定修建一所綜合性建築。
這裡的僧眾會得到更妥善的安置,對符合條件的轄區僧眾全面落實新農合、新農保、低保、社會救助、五保供養等社會保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