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幕芭蕾舞劇,作品作於1876年。故事取材於俄羅斯古老的童話,由別吉切夫和蓋里采爾編劇,是
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由於原編導在創作上的平庸以及樂隊指揮缺乏經驗,致使1877年2月20日首演失敗。 直到1895年,在彼得堡的演出,才獲得了驚人的成功,從此成為世界芭蕾舞的經典名著。
創作背景
1871年夏天,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去烏克蘭卡明加渡假,拜訪了居住在那裡的妹妹。做為舅舅,他根
據德國作家莫采伊斯的妖精故事《天鵝池》,為可愛的外甥們譜寫了一部家庭用的獨幕芭蕾曲。1875年8月,莫斯科帝國劇院總裁格里采爾與劇作家皮蓋切夫合作編寫了大型舞劇《天鵝湖》的台本,並以八百盧布的報酬委託柴可夫斯基為之作曲。早就希望能在舞劇領域裡進行嘗試的柴可夫斯基,就以四年前所寫的這部短篇芭蕾音樂為基礎,又融合進1869年所創作的歌劇《女水神》的音樂,於次年4月完成了全部譜曲工作,全劇共分四幕二十九曲。不久,《天鵝湖》由德國人列津格爾編導,在莫斯科正式公演,略波夫擔任樂隊指揮。遺憾的是他們對於柴可夫斯基的創新感到無所適從,在演出中不按原譜,任意加進普尼等其他作曲家的音樂。特別是因為編導的平庸,竟然給扮演天鵝的女演員雙臂綁上細木棍,讓他們仿效飛禽翅膀,終於導致首演的全面失敗,只演了幾場就中止了。性格內向的柴可夫斯基,把演出的失敗歸結於自己的音樂,一直打算重新修改《天鵝湖》音樂,但未及動手就與世知辭了。1894年,彼德堡馬林斯基劇院首席編導馬留斯•彼季帕在其助手列弗•伊萬諾夫的協同下,為柴可夫斯基逝世一周年舉行紀念公演時,首先把《天鵝湖》二幕重新搬上了舞台。然後又由彼季帕編導一、三幕,伊萬諾夫編導二、四幕,於1895年1月27日在彼德堡上演全劇。他們在指揮德里果的協助下,對舞劇譜進行了必要的增刪和次序上的調整。在編舞上進行了種種革新,為突出奧傑塔與奧吉麗雅善與惡的鮮明對比,賦予了他們不同的性格和節奏。當時擔任女主角的演員皮埃麗娜•萊格那妮,以細膩的感覺,輕盈的舞姿、完備的技巧創造性的體現了編導的意圖,據說在第三幕里天鵝獨舞中,一口氣做了三十二個Fouette(單腿旋轉),首次完成了這一芭蕾舞演員的絕技。《天鵝湖》的重演獲得了巨大成功,達到了古典浪漫主義舞劇的光輝頂點。進入二十世紀,隨著芭蕾藝術在全世界的推廣,《天鵝湖》已成為各國芭蕾舞團演出最多的古典芭蕾舞劇,並出現了不同的版本,中國現有的五個專業芭蕾舞團都將《天鵝湖》作為經常演出的保留劇目,成為中國人民最熟知的、也是最喜愛的芭蕾舞劇。芭蕾舞愛好者大多數都是從《天鵝湖》開始感受芭蕾的魅力的舞劇《天鵝湖》
簡介
當《天鵝湖》1877年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時,演出被認為是不成功的。但因1890年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舞劇《睡美人》和1892年首演的《胡桃夾子》都獲得了巨大成功,柴科夫斯基作為芭蕾音樂作曲家的名聲已經確立,於是彼季帕建議馬林斯基劇院重新上演《天鵝湖》。1884年為柴科夫斯基逝世一周年舉辦紀念公演之際,馬林斯基劇院上演了由伊萬諾夫重新編導的《天鵝湖》第二幕,並受到好評。1895年,馬林斯基劇院正式推出由彼季帕/伊萬諾夫編導的新版《天鵝湖》。這個“彼季帕/伊萬諾夫1895年版《天鵝湖》”,成為此後各改編版《天鵝湖》的範本。
在1885年版《天鵝湖》的基礎上,馬林斯基劇院曾陸續推出瓦岡諾娃版(1933年)、羅普霍夫版(1945年)和康斯坦丁·謝爾蓋耶夫版等修改版《天鵝湖》。此後,康斯坦丁·謝爾蓋耶夫版成為該劇院的標準版本,並沿用至今。
在曾經首演舞劇《天鵝湖》的莫斯科大劇院,繼1901年末推出由彼季帕的弟子戈爾斯基的改編版之後,又於1937年推出了梅謝列爾(ASAF Messerer)版。而1969年由格里高洛維奇編導的改編版,至今仍具有較大的影響力。
1910年5月,由福金編導的二幕版《天鵝湖》在倫敦首演,這被認為是這部舞劇首次與西方觀眾見面。1911年11月,福金版全本《天鵝湖》由俄羅斯芭蕾舞團首次在倫敦公演。1934年11月,維克·韋爾斯芭蕾舞團(現英國皇家芭蕾舞團)上演了由(原)馬林斯基劇院的尼古拉·謝爾蓋耶夫編導的全本《天鵝湖》。出身於基洛夫芭蕾舞團(現已恢復為馬林斯基劇院)的努里耶夫於1964年在維也納國家芭蕾舞團推出的改編版《天鵝湖》,因瑪戈·芳婷/努里耶夫合作演出的錄像廣泛發行而贏得了高度讚譽。
1981年,時任薩德勒泉皇家芭蕾舞團(現英國伯明罕皇家芭蕾舞團)藝術指導的彼得·賴特(Peter Wright)在該團推出自己的改編版《天鵝湖》。在這部舞劇的編導過程中,賴特力求保持彼季帕/伊萬諾夫的原有風格,其精緻華麗的舞蹈場面和獨特的戲劇處理使這個版本贏得了很好的名聲,以至於至今仍保留在伯明罕皇家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中。
2002年由BBC錄製發行的瑞典皇家芭蕾舞團的這個《天鵝湖》錄像,是在1981年賴特版基礎上改編而成的。由彼得·賴特和來自烏克蘭的加林娜·薩姆索娃共同製作,菲利普·普勞斯擔任舞美設計。賴特版《天鵝湖》力求做到精益求精,注重戲劇處理和啞劇表演方面的細節。在故事情節設
計方面也顯得獨居匠心。如將第一幕設計為國王駕崩後不久的服喪期,母后對背地裡喝酒取樂的王子表露出“恨鐵不成鋼”的神色;給王子出示各國公主畫像這一細節,又為第三幕的“選妃”作了適當鋪墊;而在第三幕選妃場景中,當王子最終表示決定選擇奧吉莉婭(黑天鵝)時,母后又顯露出“一塊石頭落地”般的“喜形於色”。在舞蹈段落和音樂編排上,賴特版也具有一定特色。如在第一幕三人舞中插入了王子與兩位女子的舞蹈(據稱這兩位女子是僕人班諾請來的風塵女子);第三幕中僅保留了恰爾達什舞、馬祖卡舞和西班牙舞這三段性格舞,卻在各國性格舞之間編插進三位外國公主的獨舞,其中還啟用了被彼季帕1895年版(及其後眾多編舞版本)棄用的一段雙人舞音樂(巴蘭欽曾於1960年根據這段音樂創作了“柴科夫斯基雙人舞”)。
劇情梗概
第一幕,城堡的庭院
老國王去世,齊格弗里德王子不久即要繼承王位,因此必須要舉行大婚。王子深恐失去自由,更不願娶一位不為自己所愛的人為妻。
在王子21歲生日之際,他和朋友們在城堡的庭院中聚會,王子得到了一張弩。王子的僕人班諾安排了宴會想盡力讓王子快樂,不料王后突然駕到,她對這種大肆喧鬧的宴會大為吃驚,提醒王子王宮還處於國喪期,不日就要迎娶新娘。王后說完離去,留下了沮喪的齊格弗里德。班諾讓兩名交際花跳舞去取悅王子,樂起舞興時,班諾也熱情地起舞向未來的國王祝酒。舞終人散,一行天鵝結對從王子的頭頂飛過,班諾建議王子試試新弩。他們朝天鵝飛去的方向獵捕追去。
第二幕,月光下的湖畔
齊格弗里德和班諾來到了湖邊,王子遣班諾去尋找天鵝。獨自留下的他引起了惡魔羅斯巴特的注意。
突然一隻天鵝靠近,齊格弗里德驚奇地看到一隻端莊高貴的天鵝慢慢變成了嬌美的婷婷少女。美麗的少女向英俊的王子講述了自己悲慘的身世。原來,她是一位名叫奧傑塔的公主,可惡的魔王將她和夥伴變成了天鵝,只有在深夜才能恢復人形。惟有堅貞的愛情才能破除邪惡的魔法。王子堅信公主就是他朝思暮想的心上人。魔王在一邊偷聽被發現,齊格弗里德欲射殺他,奧傑塔向王子求情不要殺死魔王,否則符咒將永不能破除。奧傑塔警告王子如果他違背了愛的誓言,她將會永遠做一隻天鵝。黎明破曉,王子發誓要將她從苦難中解救出來,發誓對這永恆的愛永遠真心。奧傑塔和她的同伴變回天鵝回到了湖裡。
第三幕,城堡內的舞廳
各國佳麗雲集,齊格弗里德王子必須從三位公主中挑選出一位未婚妻。她們為王子獻舞以討歡心,可是他的思緒不在她們身上,拒絕做出選擇。響亮的號聲響起,宣告來了兩位沒有受到邀請的客人。他們是惡魔羅斯巴特偽裝的使臣和他的女兒奧吉莉婭。羅斯巴特把奧吉莉婭變成和奧傑塔相似的樣子,王子被貌似奧傑塔的不知身份的來訪者迷住了,他深信舞池中的就是他那位天鵝公主。
正當王子和奧吉莉婭共舞時,奧傑塔在視窗出現,她祈求王子記起對她的誓言,但此時的王子已被魔王的符咒迷惑分神。王子在魔王的要求下舉手對奧吉莉婭許下愛的誓言——魔王的陰謀得逞了,奧傑塔絕望地呼喊離去。頓時電閃雷鳴,舞廳里一片混亂不堪,王子絕望地醒悟過來,但為時已晚,他已對別人再次承諾了愛的誓言。受到欺騙的王子衝出去尋找真正的奧傑塔。
第四幕,湖畔
傷心的公主回到天鵝湖畔傷心欲絕。魔王則製造了一場暴風雪阻止王子前去尋找奧傑塔。
齊格弗里德最終找到了奧傑塔,並得到了公主的原諒。然而,天快亮了,王子和公主就要天各一方,再也不會有破解符咒的可能。奧傑塔和王子決定不能同生,但求同死。魔王現出了猙獰的面目,將公主和姑娘們變成了天鵝漂流在湖面上。悲憤的王子和公主躍入天鵝湖中,頓時,魔王的魔力消失了——正義戰勝了邪惡,堅貞的愛情戰勝了萬惡的妖魔,魔王也最終死去。天亮了,王子和公主在另一個世界相依相偎,沐浴在旭日的霞光中。
劇中曲目
四幕芭蕾舞劇
Ballet in four acts
01序奏 Introduction00:23
第一幕 & 第二幕 Act I & Act II
02開場場景 Scena04:53
03華爾茲 Waltz05:59
04敘事性場景 Scena03:17
05三人舞 Pas de trois12:03
06眾朝臣的舞蹈 Courtiers* Dance04:15
07敘事性場景 Scena04:09
08奧傑塔出場 Entrance of Odette03:15
09眾天鵝出場 Entrance of Swans08:05
10奧傑塔和王子的雙人舞 Pas de deux07:01
11四小天鵝之舞 Cygnets* Dance01:48
12二大天鵝之舞 Big Swans* Dance02:05
13奧傑塔的獨舞 Odette誷 solo02:46
14雙人舞結尾舞段 Coda04:04
第三幕 Act III
15開場場景,賓客蒞臨 Scena, Arrival of guests02:29
16眾賓客的六人舞 Pas de six03:11
17三位公主出場 Presentation of Princesses04:13
18恰爾達什舞 Czardas03:20
19第一位公主的獨舞 Princess誷 solo02:33
20馬祖卡舞 Mazurka03:30
21第二位公主的獨舞 Princess誷 solo01:28
22拿波里舞 Neapolitan Dance02:30
23第三位公主的獨舞 Princess誷 solo02:30
24三位公主的舞蹈 Three Princesses* Dace01:20
25敘事性場景 Scena01:20
26西班牙舞 Spanish Dance02:04
27黑天鵝和王子的雙人舞 Black Swan pas de deux06:06
28齊格弗里德王子的獨舞 Siegfried誷 solo01:38
29奧吉莉婭的獨舞 Odile誷 solo02:37
30雙人舞結尾舞段 Coda04:45
第四幕 Act IV
31開場場景 Scena06:46
32奧傑塔來到湖畔 Entrance of Odette03:36
33奧傑塔和王子的小雙人舞 Pas de deux07:22
34全劇終場 Finale03:43
作者簡介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俄文:Пётр Ильич Чайковский,英文:Peter Ilyich Tchaikovsky,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是俄羅斯浪漫樂派作曲家,也是俄國民族樂派的代表人物。其風格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了很多後來者。
柴科夫斯基出生於沃特金斯克一個貴族家庭,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習鋼琴,由於父親的反對,進入法學院學習,畢業以後在法院工作。22歲時柴科夫斯基辭職,進入聖彼得堡音樂學院,跟隨安東·魯賓斯坦學習音樂創作,成績優異。畢業後,在尼古拉·魯賓斯坦(安東·魯賓斯坦的弟弟)的邀請下,擔任莫斯科音樂學院教授。
柴科夫斯基性格內向而且脆弱,感情豐富,與瘋狂崇拜自己的女學生的婚姻破裂後,企圖自殺,他的朋友把他送到外國療養。他被認為有同性戀傾向,並且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一直試圖壓制,因此有意見認為這是婚姻破裂的原因。這期間開始和一個熱愛音樂的梅克夫人通信。後來梅克夫人成為他的資助人,他後階段的許多作品都是獻給這位夫人的。但奇妙的是兩個人從來沒有見過面。當他們十四年的書信往來因為這位夫人宣布破產而終止時,柴科夫斯基受到了很大的打擊,在獨自度過憂鬱的三年後於莫斯科去世。他的死疑點重重,官方說法是他喝了帶有霍亂病毒的水而染病身亡。但是據後來學者的考證,很有可能是自己服用砒霜而自殺。但是,這都只限於猜測,真的原因直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在音樂創作上,柴科夫斯基很崇拜 莫扎特,甚至模仿他的風格創作了一部管弦樂組曲(Suite No. 4 in G major, "Mozartiana", Op. 61)。 對於 華格納音樂中的一些特性他卻很反感,認為華格納過於重視管弦樂隊而忽略了聲樂,柴科夫斯基主張用現實主義手法來表現 歌劇,主導動機只用以描寫心理感情等內在方面。
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