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1954年,留學蘇聯,在列寧格勒基洛夫林業技術大學攻讀林產化學工藝木材水解專業;
1959年,回國後被分配至中國林業科學院從事科研工作;
1960年,入林科院南京林產化學工業研究所,參加林業部組織的木材水解科研重點試驗,完成中間試驗和成果鑑定;
1978年,調北京市光華木材廠當工程師,後晉升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1978年,開始收集研究老舍,為研究老舍提供了最直接的和最真實的歷史資料,首篇作品《老舍的童年》在《人民日報》連載;
1984年,調入中國作家協會,參加籌備中國現代文學館;
1985年開館後,歷任副館長、常務副館長;

1986年,出版第一本散文專集,其創作一直以散文、傳記為主,兼從事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研究,已出版《我的風箏》、《老舍》、《現代文壇瑰 寶》等專著;
90年代,從事對俄文化交流活動;
1993年以後,負責籌建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
1995年開始繪畫,沒有師從任何畫派,且不學習母親胡絜青的傳統畫派風格,走自己的路,用自己的方法繪畫,舉辦12次畫展;
2000年5月,中國現代文學館新館落成後於同年6月任館長;
2000年,面對北京舊城區里成片的胡同和四合院迅速消亡的現實,他與全國政協委員梁從誡、彌松頤、李燕聯合提出“保護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十條緊急建議”,擔當起保護老北京的歷史責任;
2002年至2007年,擔任全國政協委員期間,致力於對城市文物及文化遺產的保護,寫了《京杭大運河,殘缺的輝煌》、《隋唐大運河,地下的輝煌》和《江南運河,水鄉的輝煌》三篇考察實錄,積極呼籲保護大運河。
作品
舒乙散文集 | ||
書名 | 出版時間 | 出版機構 |
父親最後的兩天 | 1985 | 《收穫》雜誌 |
老舍散記 | 1986 |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
老舍的愛好與關坎 | 1988 | 中國建設出版社 |
老舍和朋友們 | 1991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我的風箏 | 1998 | 陝西人民出版社 |
我愛北京· | 1998 |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
夢和淚 | 1998 | 作家出版社 |
小綠棍 | 1998 | 上海教育出版社 |
現代文壇瑰寶 | 1998 | 長江出版社 |
我的思念 | 1999 | 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
老舍的平民生活 | 2006 | 華文出版社 |

主要成就
1978年,領導科研室和中心實驗室,榮獲全國總工會頒發的“技術革新全國先進單位”稱號;

1985年至2002年,擔任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樹立起一座中國現代文學的豐碑;
1992年,散文集《老舍的愛好和關坎》獲滿族文學獎;
散文《老舍和朋友們》獲第三屆十月優秀散文獎;
《冰心心中的波瀾》獲全國第二屆婦聯好作品獎;
作品《都市精靈》列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二十二課。
社會評價
留法畫家朱德群評價其畫:走自己的風格,走自己的路用思想去畫,值得稱讚和堅持。

當代油畫大師詹建俊稱他的中國畫為“現代文人的現代畫”。
《中國民族》:舒乙先生不為研究而研究,不為寫作而寫作,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民族文學研究》:舒乙在父親去世後從文,改行,是出於一種使命感,而不是為了沾父親的光,他在文學上永遠無法超過父親,但他沒有被父親的光芒所遮蓋,而是以自己的力量立足於文壇,值得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