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象導語


年食意義

各地風俗
北京
老北京的“零食” 除了年夜飯菜餚外,像古代祭神祭祖用的糕點——蜜供、薩其瑪等,也是北京人家中必備的食物。在餃子、年糕這些眾所周知的美食之外,老北京人家還要打“豆兒醬”,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等做成的冷盤,色如琥珀,類似於“肉凍兒”。此外還有“芥末墩兒”,這是用來佐酒和開胃的冷盤。節日中人們食用油膩食品多,這些冷盤可以彌補這一缺陷。山東

2013年2月1日,人們在山東省 淄博市 沂源縣城選購糖瓜。“小年”期間當地民間有“二十三, 糖瓜粘”的民謠。節日臨近,糖瓜開始熱銷。糖瓜是用麥芽糖、澱粉、糯米、芝麻等原料製作成瓜的形狀,吃起來脆甜香酥,別有風味,有“圓滿、平安”的寓意。
湖北


湖北有的地方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徵“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湖南
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穀豐登”。紅燒水魚和湘辣肘子是春節必點之菜,這兩道菜分別寓意“縱橫天下”、“家肥屋潤”。家家戶戶必吃的“合家歡樂”(又叫“雜燴”、“合菜”),其實不外乎是豆腐、肉丸、豬皮、香菇、木耳等家常用料,燉出一鍋清湯,湯菜和著吃。河南
2013年2月1日,河南省 焦作市 武陟縣小董鄉賈村一家作坊的 製糖工人在展示經過5個小時熬制後的芝麻糖糖漿。2月3日“小年”節日臨近,賈村的製糖作坊分外忙碌。據了解,該村有悠久的製糖歷史,村民以玉米 糖稀和芝麻為主要原料做成香脆可口的芝麻糖,暢銷市場。每到農曆正月廿四,賈村都要舉辦規模盛大的糖會,展示各色糖品。
廣西


廣東
“發財就手”在廣州人年夜飯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它實際上指的是髮菜蚝豉燉豬手,而今髮菜並不提倡吃,生菜的利用則更多一些。髮菜或生菜,粵語中都有“發財”、 ‘生財”之意。而“蚝豉”,有“好事”的諧音,“豬手”則意指“就手”,即得心應手。江西
鄱陽地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餘”,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江西靖安縣民間素有“小年小年,爆米糖甜”的說法。“小年”這天,人們用 麥芽糖和 爆米花製作爆米花糖,寓意新的一年財運大發、生活甜美。
福建
閩南人春節第一餐吃麵條,寓意“年年長久”,漳州一帶吃香腸、松花蛋和生薑,寓意“日子越過越紅火”。台灣
春節第一餐吃“長年菜”,是一種長莖葉,有苦味的芥萊。有的還在菜里加細長冬粉,意即“綿綿不斷,長生不老”。重慶
“扣肉”“灌海椒”不可少,為了準備好這頓年夜飯,一些必不可少的傳統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準備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當數“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簡單,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膩、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則是把糯米麵拌上佐料後填入一個個掏空的海椒中,然後放入鹹菜罐子裡封存半個月。到了除夕,拿出來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四川
四川人認為,過年最重要的就是一家子齊齊整整,所以菜式都是全鴨(樟茶鴨)、全魚(香烤桂魚)、全蹄膀的,體現“全”的概念;含豬耳、牛尾的菜(湯)則代表“有頭有尾”。據說四川成都一帶,過年是不吃飯的,因為“飯”與“犯”同音,為了避諱,就改吃湯圓或掛麵來祈求合家團圓,福壽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