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縣鎮[雲南省馬龍縣]

舊縣鎮[雲南省馬龍縣]

舊縣鎮位於馬龍西南部,東與大莊鄉、通泉鎮接壤,西與昆明市嵩明、尋甸兩縣相連,毗鄰馬鳴鄉,北與馬過河相接。距馬龍縣城20公里,曲靖市區42公里,省城昆明93公里,崑曲高速公路、昆沾鐵路、宜馬公路橫穿全鎮而過,是昆明進入曲靖市的第一鎮。

基本信息

簡介

舊縣鎮[雲南省馬龍縣]舊縣鎮[雲南省馬龍縣]

馬龍縣舊縣鎮地處昆明市與曲靖市之間,是昆明進入曲靖市的第一鎮。崑曲高速公路橫貫鎮境26.4公里;貴昆鐵路過境段達28公里;宜馬公路、縣鄉公路也穿境而過,交通極為便利。境內有幽靜迷人的香爐山、碧波蕩漾的九龍湖。全鎮總面積266.4平方公里,轄有9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到2002年年末總人口2858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889人。  

行政區劃

馬龍縣位於雲南省東部,東及東北部與麒麟區、霑益縣接壤,南與陸良縣、宜良縣毗鄰,西及西北與嵩明、尋甸兩縣交界。全縣轄五鎮四鄉(通泉鎮納章鎮王家莊鎮、馬過河鎮、舊縣鎮、馬鳴鄉、月望鄉、大莊鄉張安屯鄉
舊縣鎮總面積266.419平方公里,轄9個村民委員會和舊縣居民委員會,76個自然村,100個村民小組,其中民族村7個(回族村2個,彝族村1個,苗族村4個)。年末,全鎮總戶數7281戶,總人口28977人,其中:農業人口27609人,占95.28%;居住著彝、回、苗等8個少數民族2374人,占總人數的8.19%;人口自然增長率5.63‰,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108人。

自然地理

舊縣鎮位於馬龍西南部,東與大莊鄉、通泉鎮接壤,西與昆明市嵩明、尋甸兩縣相連,毗鄰馬鳴鄉,北與馬過河相接,東西橫跨25公里,南北縱距16公里。距馬龍縣城20公里,曲靖市區42公里,省城昆明93公里,崑曲高速公路、昆沾鐵路、宜馬公路橫穿全鎮而過,是昆明進入曲靖市的第一鎮,具有便利的交通,優越的區位優勢。地處長江、珠江兩江之分水嶺,地貌異常複雜而多變,東南高、西北低,呈階梯狀地勢,起伏比較明顯,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1800米,屬南溫帶高原季風型氣候,冬乾夏雨氣候區,乾濕分明;年最高氣溫28℃,最低氣溫-1℃,年平均氣溫14.6℃;年降水量1020毫米,年最大降水量1366.5毫米,最小降水量620毫米。 

經濟概貌

全鎮總耕地面積34415畝(其中水田15660畝,旱地18640畝),人均現有耕地1.19畝。全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包穀、馬鈴薯種植為主。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62347畝,比上年的58000畝增加4347畝;糧食總產量1179.3萬公斤,比上年的1188.3萬公斤減少9萬公斤;人均有糧406.98公斤,比上年的433.91公斤減少26.93公斤。其中:小春播種面積21479,產量155.8萬公斤;大春播種面積40868畝,產量1023.5萬公斤。全年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0731畝。其中:烤菸種植19000畝,總產量266.7萬公斤,總產值達3073.68萬元;土煙種植51畝,總產量1.3萬公斤,產值達12.7萬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680畝,總產量12.6萬公斤,產值達35.08萬元。全年共種植蔬菜2329畝,總產量356.6萬公斤,產值達166.05萬元。年末全鎮共有水果面積4780畝,產量30.8萬公斤,產值44.07萬元(含零星)。其中:蘋果2909畝,產量19萬公斤,產值22.80萬元;梨782畝,產量達5.2萬公斤,產值4.74萬元;桃745畝,產量4.6萬公斤,產值12.95萬元;其它344畝,產量2萬公斤,產值4.21萬元。全鎮養魚水面854畝,其中:池壩塘養魚574畝,水庫養魚280畝,年末魚產量25.4萬公斤,實現漁業收入95萬元。林業工作圍繞“護、造、防、管、封、建”六字方針,狠抓天然林保護、長江防護林、退耕還林“三大工程”建設,強化護林防火和林政管理,抓好森林病蟲害防止,造林營林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完成人工造林500畝;封山育林1000畝;森林管護15.5萬畝;四旁義務植樹13.9萬株,占計畫的111.2%,平均成活率達95%;建沼氣池250口;全鎮森林覆蓋率達42.11%。畜牧業以畜禽養殖為主,按照“擴畜”思路,以良種良法配套為先導,扶龍頭、建基地、興產業、占市場,推進了畜牧業產業化進程。年末全鎮生豬存欄22600頭,比上年的20423頭增11%;肥豬出欄25300頭,比上年的23346頭增8.4%,占計畫24800頭的102%;大牲畜存欄16163頭(匹),比上年的15913頭增1.6%;山綿羊存欄16601隻,比上年的13584隻增22.2%;全年共推廣青貯飼料9450噸,占計畫9400噸的100.5%;氨化飼料2630噸,占計畫2600噸的100.1%;推廣工業飼料428噸,占年計畫450噸的95%;畜牧業產值達3182.54萬元,比上年的2300萬元增38.4%;畜牧業總收入完成1965萬元,占計畫1960萬元的100.3%。
年內,全鎮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15.45萬元,占預算的117%,比上年的692萬元增3.4%;農業總產值完成9255萬元,比上年的8142萬元增13.7%;農村經濟總收入7307萬元,比上年增9%;農村經濟純收入4845萬元,比上年的4295萬元增12.8%;農民人均純收入1755元,比上年的1578元增11.22%。全年農村建房19戶,建築面積2410平方米;農村通電率達100%;有65個村組已解決了飲水困難;有63%的民眾看上了彩電,41%的農戶騎上了機車,1000餘人玩上了手機,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基礎建設

舊縣集鎮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一期總投入2980萬元,集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功能完善,現已有22家單位,300多戶居民遷入,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到320戶,從業人員達1019人。集鎮申請國家小城鎮建設示範區項目已通過,現正計畫投資250萬元,用於加強集鎮的基礎設施建設,綠化美化街邊環境。集鎮現已成為馬龍縣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視窗和試驗區。

人口數據

全縣轄五鎮四鄉(通泉鎮、納章鎮、王家莊鎮、馬過河鎮、舊縣鎮、馬鳴鄉、月望鄉、大莊鄉、張安屯鄉)舊縣鎮衛星地圖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28067
男 14593
女 13474
家庭戶戶數 7176
家庭戶總人口(總) 27816
家庭戶男 14394
家庭戶女 13422
0-14歲(總) 7918
0-14歲男 4128
0-14歲女 3790
15-64歲(總) 18440
15-64歲男 9579
15-64歲女 8861
65歲及以上(總) 1709
65歲及以上男 886
65歲及以上女 82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7237

下轄村

舊縣村
小房子村
襪度村
白塔村
紅橋村
照和村
良家田村
龍海村
高堡村

資源條件

生物資源
糧食作物主要有稻穀、小麥、玉米、大豆、蕎、馬鈴薯等。境內地形平緩,相對高差較小,屬半濕潤常綠闊葉林的分布區域,大片的次生產雲南松林與櫟類,早冬瓜、白楊、杉松混交林組成了典型的高原雲南松植被類型。有穿山甲、水獺、斑頭雁、白腹錦雞、白花蛇、梅花鹿、鯉魚、田蛙、深溝雞黑山羊等幾百種野生和家殖動物,有雞樅、松茸、草烏、桔梗、杜鵑、山茶、蘭花等數百種菌、藥材及小灌木。
礦產資源
主要有鐵礦、鉛、鋅、銅、鈷、重晶石陶土、泥炭、石英沙、磷礦等。鐵礦石已探明儲量3000多萬噸,重晶石儲量2000多萬噸,泥炭儲量3000餘萬立方米。
旅遊資源
經過幾年的開發,旅遊業初具規模。主要風景區有馬過河河谷風光、野花溝、萬畝草山、香爐山九龍湖。待開發的景區(景點)有龍陽仙洞、諸葛山、耍水龍潭、綠野沙塘、馬槽箐乾河谷等。
農田水利
2003年底,全縣有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155座,小壩塘321座。設計總庫容9259萬立方米,有效庫容8100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13.55萬畝,水利化程度達60.49%。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62台,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362台,農用排灌電動機242台,農用排灌柴油機242台。全縣已建成不同層次的高穩產田地13.5萬畝。庫容1.5億立方米的車馬碧水庫正在進行項目前期工作。

特色產業

舊縣鎮土地資源豐富,交通區位優越,農業生產發達,第三產業活躍,糧食烤菸產量產值均居全縣前茅。2002年全鎮烤菸收購總量235萬公斤,實現產值2490萬元,人均烤菸收入達939元。
全鎮在穩固糧煙的同時,積極抓住烤菸“農工鄉”優勢,爭取走國際型優質煙發展路子,適時調整產業結構;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特色經濟。截止2002年底,舊縣已出讓荒山9000畝,有16家客商到舊縣投資開發,累計投入2100萬元;主要從事旅遊度假,農業綜合開發利用,特種種養業等。目前花卉、蔬菜、藥材、白蘑菇、美國速生黑楊樹種植、烏骨雞、梅花鹿、鴕鳥等養殖都有一定規模。

舊縣老五酒,有500多年的悠久歷史,以醇正味香,喝後回甜,不打頭等特性美名遠傳,經省質檢局檢驗屬一級品,現以成為麒麟賓館、馬龍縣接待專用酒,是你婚宴、招待佳賓既經濟有實惠的佳釀。  

自然風光

舊縣鎮香爐山風景區聚餐飲、娛樂、旅遊於一體,以奇、秀、險而聞名。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有陡峭的懸崖,有形態多樣的香爐,有千姿百態的奇松,還有水林相應的九龍湖環繞。餓了就到“農家樂”飽吃一餐,困了就住上一宿,是你休閒度假的絕佳勝地。

社會發展

基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突破。科技對國民經濟貢獻率已達40%。1993年,“大爪草防治試驗和研究”獲雲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994年,“草地牧業綜合發展項目”獲農業部牧漁業豐收獎二等獎;1997年11月,“水稻粳稻新品種雲粳33選育及推廣”獲雲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2000年,馬龍縣獲省人民政府畜牧業豐產獎。2002年通過了國家科技進步考核,馬鳴農業綜合項目獲市級科技成果三等獎。全縣各類學校98所,在校學生36404人,教職員工2233人。普及國小教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普及實驗教學和高標準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通過省市驗收,縣一中被省教委評定為二級二等完中,高中招生條件得到改善,招生能力得到增強;全縣近年參加省級體育競技活動獲金牌16枚,銀牌7枚,銅牌12枚,縣體校辦校以來為上級體育部門輸送了以競走為主的運動員100餘名,其中8名成為國家級運動健將,被評為全國先進業餘體校,縣少體校被評為國家“先進少體校”;縣、鄉醫療衛生單位基本實現了人員、房屋、設備三配套,初級衛生保健工作基本完成;計畫生育15年保持無多胎生育目標;全縣有線電視覆蓋率達35%,電視覆蓋率93%,廣播覆蓋率達94%。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