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八大部原指滿洲國國務院下轄的八個部級行政機構,它們分別是治安部(軍事部)、法務部、經濟部、交通部、興農部、文教部、外交部和民生部。滿洲國政府根據《大新京都市計畫》,其統治機構的辦公建築大部分安排在新京市順天大街(現中國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新民大街)及其附近一帶,形成一條沿著長1500米、寬60米(中央有街心帶狀花園)的林蔭大道兩側布局辦公建築的“官廳街”。
這裡北端為滿洲國新宮廷(溥儀的新帝宮)的建設用地,向南沿街兩側為滿洲國國務院及政府各部的辦公樓,南端安民廣場(今長春市新民廣場)旁設有綜合法衙辦公樓。這一大型辦公建築群建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其間各建築均採用中、日傳統的屋頂樣式,頗具東方特色,時稱為“滿洲式建築”。
它們用地寬敞,環境典雅幽靜,造型宏偉,各具特色,掩映在大片的綠樹之中,構成滿洲國“國都建設”花園城市風貌的代表性街區。這一片長條狀風景區被當地人俗稱為“八大部”,現已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歷史沿革
舊八大部位於中軸線北端的新宮廷,1938年9月動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由於財力緊張而停工,到1945年只完成新宮廷首要宮殿的地下部分,1953年在此基礎上修建了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的宮殿式建築,用作長春地質學院的教學樓(今吉林大學朝陽校區長春地質宮),現設有地質博物館。地質宮前方原規劃為占地18萬平方米的宮廷廣場,名曰順天廣場,1996年改造為綠草如茵的長春文化廣場。
“八大部”歷史建築及其所在街區至今基本保存完好。2012年6月,新民大街入選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013年3月,滿洲國國務院、軍事部、法務部、經濟部、交通部、外交部、民生部和綜合法衙舊址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點
八大部所有的外牆都採用了當年最先進的陶瓷貼面技術,而這種技術在世界範圍普及開來,至少已經是半個世紀以後的事情了。陶瓷貼面的色彩以咖啡,褐,赭,淡黃等相對沉靜的暖色為主,而大廳內的地面、樓梯及樓梯圍面都是淡黃底色的水磨石,牆圍多是配套顏色的大理石。工藝講究,質量上乘,70多年以後,除了極個別的硬傷外,無論是外牆的瓷磚還是室內的地面、牆體,基本保持原色並光滑如新。這些建築還在混凝土的配比和質量下了很大工夫,使混凝土的強度提高了很多倍。八大部各部建築各具特色,絕無雷同。其間各有院落,皆掩映在綠濤之中,錯落有致的高大樓房,典雅幽靜的庭院,集中西方建築風格為一體,這裡的街心帶狀花園與和諧的建築,把長帶形風景區妝扮得格外俊美。
保護與修復
這一路段上的歷史保護建築占整個街道界面的71.9%。
有關部門將採用三種方式進行修繕,即復原重點建築、簡單修復,以及復建建築。各部分布圖
各部介紹
圖像 | 原名 | 現地址 | 建成時間 | 設計者 | 目前使用單位 |
滿洲國國務院 | 新民大街126號 | 1936年 | 日本石井達郎 | 吉林大學醫學基礎樓 | |
滿洲國治安部 | 新民大街71號 | 1938年 | 滿洲國營繕需品局 | 1970年頂部加層改造,吉林大學第一醫院 | |
滿洲國法務部 | 新民大街828號 | 1936年 | 日本相賀兼介 | 吉林大學醫學部 | |
滿洲國經濟部 | 新民大街829號 | 1939年 | 滿洲國營繕需品局 | 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二部 | |
滿洲國交通部 | 新民大街1163號 | 1937年 | 滿洲國營繕需品局 | 吉林大學公共衛生防疫學院 | |
滿洲國外交部 | 建設街1122號 | 1934年 | 法國布羅薩德-茅平公司 | 太陽會館 | |
滿洲國民生部 | 人民大街3623號 | 1936年前 | 滿洲國總務廳需用處 | 吉林省石油化工設計研究院 | |
滿洲國興農部 | 自由大路506號 | 1998年拆除,原址新建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學樓 | |||
滿洲國文教部 | 自由大路696號 | 2003年拆除,原址新建東北師範大學附屬國小教學樓 | |||
滿洲國綜合法衙 | 自由大路108號 | 1938年 | 日本牧野正巳 | 空軍長春461醫院 | |
滿洲國新帝宮營造用地 | 東民主大街、西民主大街、解放大路圍合區域 | 文化廣場、吉林大學朝陽校區、御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