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又稱四洲、四大洲、四天下,是中國佛教中認為的在須彌山周四大部洲;圍鹹海中的四大洲,分別為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和北俱蘆洲。佛教四大部洲是梵文的意譯,略稱“四洲”。按阿含經所說,人間有四個天下,亦即四大部洲。一是東勝神洲,二是南瞻部洲,三是西牛賀洲,四是北俱盧洲。在須彌山四方的鹹海之中。四大部洲的敘述,散見於《長阿含經》、《樓炭經》、《立世論》、《俱舍論》、《造天地經》等經典中,各洲各有特點,例如西牛貨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為特點;東勝神洲的特色則是土地極廣、極大、極妙,所謂極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盧洲的人沒有膚色、種族優劣之差別,也沒有悲傷啼哭,但這裡是佛法中視為八難之一的地方,因為這裡只有純物慾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

基本信息

佛教闡述

四大部洲四大部洲

佛教四大部洲是梵文的意譯,略稱“四洲”。按阿含經所說,人間有四個天下,亦即四大部洲。一是東勝神洲,二是南瞻部洲,三是西牛賀洲,四是北俱盧洲。在須彌山四方的鹹海之中。

概況[亦名四洲形量出長阿含經]

一東弗於逮梵弗於逮。亦云弗婆提。華言勝身。以其身勝南洲故也。又翻為初。謂日初從此出也。在須彌山東。其土東狹西廣。形如半月。縱廣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長八肘。人壽二百五十歲。(梵語須彌。華言妙高。梵語由旬。亦云逾繕那。華言限量。大論雲。由旬有三。大者八十里。中者六十里。下者四十里。肘以一尺八寸為一肘。)

二南閻浮提梵語閻浮提。華言勝金洲。閻浮是樹。提是洲名。因樹立稱。故名閻浮提。在須彌山南。其土南狹北廣。形如車箱。從廣七千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多長三肘半。於中有長四肘者。人壽百歲。中天者多。

三西瞿耶尼梵語瞿耶尼。華言牛貨。為彼多牛。以牛為貨。故名牛貨。在須彌山西。其土形如滿月。縱廣八千由旬。人面亦如滿月。人身長十六肘。人壽五百歲。

四北郁單越梵語郁單越。華言勝處。以其土勝三洲故也。在須彌山北。其土正方。猶如池沼。縱廣一萬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長三十二肘。人壽一千歲。命無中天。

《立世阿毗曇論》中卷六記載,人道以摩奴沙為名(梵名MANUSYA),又稱人間界,人道,人趣,人,為欲界中的有情眾生之一。佛教對於人的由來,是以因緣法說明,至於人類在地球上的最初出現,在《世紀經》、《大樓炭經》、《起世經》中提到,地球形成後最初的人類,是從色界第六天的光音天而來,他們由於貪愛地球上的一種天然食物,吃了以後,身體變重以致於無法飛行,從此就在地上安居下來。依佛經說法,人分別居住在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南瞻部洲、北俱盧洲等四洲。

在《長阿含經》中敘述道,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四周有七金山圍繞,七金山之外,則是浩瀚的鹹海,四大洲即分散在此。四洲中居住著不同的人類,之間完全隔絕,互不相通。

閻浮提

四洲的人各具特點

四大部洲的敘述,散見於《長阿含經》、《樓炭經》、《立世論》、《俱舍論》、《造天地經》等經典中,各洲各有特點,例如西牛貨洲以多牛、多羊、多珠玉為特點;東勝神洲的特色則是土地極廣、極大、極妙,所謂極妙是指土地肥沃;而北俱盧洲的人沒有膚色、種族優劣之差別,也沒有悲傷啼哭,但這裡是佛法中視為八難之一的地方,因為這裡只有純物慾的享受,而缺乏崇高的精神生活。而我們南瞻部洲的人,最大的特點,則是有無數的欲望,所以能造種種善、惡業行,但也由於具有思惟能力、慚愧心,所以能修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因為具有憶念、梵行、勇猛心三種特性。形諸於外的則是為了他人的利益,寧可犧牲自己;忍受各種苦的意志力、毅力;勇猛心則是展現出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受能受的「菩薩道」精神。

四大部洲人的生活:

(1)、南贍部洲,我們人類的生活範圍屬南贍部洲(地球),南贍部洲又名閻浮提。生活於此洲的人類雖然在生態環境、福報、壽命等方面,不及其它三洲;但我們人類所特具的“勇猛“、“憶念”、“梵行”三種特性,則優勝於三洲及諸天界。這也是為什麼佛陀降生於此世界(南贍部洲)的緣故。如《世記經》言:“閻浮提人有三事勝。何等為三:一者勇猛強記,能造業行;二者勇猛強記,勤修梵行;三者勇猛強記,佛出其土。”

(2)、北俱盧洲(又名郁單曰)在男女交往上最為自由和開放,完全沒有家庭、私有制觀念;故不用結婚,男女交往後則各走各的路,甚至生育的兒女也不自己撫養,而是放置於十字街頭,由路人養育,生長成人後也歸於大眾。

如經云:“郁單曰人若於女人生染著,隨心所愛,回目觀視,彼女知情,即來隨逐,其人行至於樹下,所將之女,若是此人母姨姊妹親戚類者,樹枝如本,不為下垂,其葉應時萎黃枯落,不相復苫,不出華果,亦不為出床敷臥具。若非母姨姊妹等者,樹即低枝,垂條復蔭,枝葉成郁,華果鮮榮,亦為彼人出百千種床敷臥具,便共相入於樹下,隨意所為,歡娛受樂。”

這是描述男女情愛狀況。當時可以隨心所愛,而樹枝會分辨有否有血緣、親族關係,若沒有親族關係,就低垂枝葉遮蔽外界視線,並鋪出床具來。其中也描述四大部洲的人類交合狀況、婚嫁之法,以及當時人生育、養育狀況:“若行欲時,二根相到,流出不淨。”

“郁單曰人,住於母胎,唯經七日,至第八日,即便產生。其母產訖,隨所生子,若男若女,皆置於四衢道中,舍之而去。於彼道上,東南西北,行人往來,見此男女,心生憐念,為養育故,各以手指內其口中,於彼指端,自然流出上好甘乳,飲彼男女,令得全活。如是飲乳,經於七日,彼諸男女還自成就一類身,與彼舊人形量無異。”

北俱盧洲小孩生育七天后,即長大成人,但也不會回家。男女同類各聚一處,不置設家庭,也不蓄有私有財產。由業力福報相同,故人人皆健康長壽,沒有疾病,壽命千年後,無疾而終。死後也不用火化土葬,天空中自然有大鳥來將屍體叼走,不用擔心環境污染。能夠投生到此地的人,必須前生修十善行。

如經云:“其兒長成與彼人等,男向男眾,女向女眾。彼人命終,不相哭泣,莊嚴死屍,置四衢道,舍之而去。有鳥名憂慰禪伽,接彼死屍置於他方。又其土人,大小便時,地即為開,便利訖已,地還自合。其土人民無所繫戀,亦無畜積。壽命常定,死盡生天。彼人何故壽命常定?其人前世修十善行。身壞命終,生郁單曰,壽命千歲,不增不減。”

(3)、西牛貨洲人、東勝神洲人都有男女婚嫁,與我們世界婚姻家庭大致相同,但生存環境、福報、壽命均優於地球人類。而略次於北俱盧洲.

求往生不可不知道的重要事:

甲、人道。

四洲除了南瞻部洲(即是我們現住的世界)之外,皆沒有佛法。尤其是北俱盧洲福壽非常,使人沉迷享樂,萬不可望生於這個地方。

如果中陰身有感應東勝神洲的善業,這時便會見到一個大湖。湖中雁群,往來嬉戲。如果中陰身樂於此境,走向湖中,即投生此洲。所以如見此境,不可再猶疑,趕快念佛,便可超脫,不再輪迴。

中陰身如果感應得南瞻部洲的,便會覺得寒風雪雨,急欲找得躲避的地方。如果生前曾修大善,便見宮殿輝煌,入內即投生為皇室或大富大貴之人。如曾修一般善業的,則按比例而見大廈,小屋,茅房等而成為中富,小康或貧窮之人,如只見牆壁便生為叫化子之類的窮苦人了。此時千萬不可隨便進入任何室中,但一心稱念佛號,則一切境相,便會改變,往生淨土了。

中陰身感應西牛賀洲的便見一湖,湖邊有牛食草,如趨前置身境中,便投生此洲了。這洲雖然富裕,但無佛法,不可投生,趕快念佛,即得往生。

中陰身感應北俱盧洲的亦見一湖,岸邊有畜牲及樹木。如入境中,便是投生此洲。這個洲雖然有種種福樂,壽命千年,但因為沒有佛法之故,千萬不可大意走近此湖,必須一心念佛,便得接引,往生淨土,永不受輪迴了.

中陰身如因未曾修學佛法,以致投生人間,則必先見生身父母交合之情景,心起慾念,與父緣重者而生親父之心,生而為女。與母緣重者生親母之心,生而為男。

中陰身機靈無礙,可穿過須彌山,飄遊四大洲,但一入胎,雖有悔意,卻不能穿過母體之子宮,而成後陰身了。

所以中陰身務須緊記不可入胎。見男女合體,即一心念佛,便得解脫。

此所以五戒中之邪淫戒是重獲人身之基本戒條之一。如一個人生平喜邪淫,則於中陰期間,一見男女交合,便即起邪念,因而興加入之意,便一定投入畜生之胎,失去人身。

乙、天道。

中陰身如生前有十善業成就,便於這時見到柔和白光,仙樂飄飄。倏忽間便見到天界宮殿,天女美艷無比。因福德故,見本部天神,手執天衣,伎樂儀仗,前來相迎。心中十分喜悅,有些善人,未命終而將進入中陰時,已開仙樂,還可以開口對親屬言,教他們不必悲傷,因為他感覺得十分快樂之故。

當中陰身聽聞仙樂,見天人相迎,便不再顧盧親屬因他死亡之哭號聲,很高興地追隨天神,逕往所屬宮殿中而享天福。這是緊急關頭,任何人皆須緊記,不可隨天神升天,因為天界仍是六凡之一,生天將來亦會死亡,到時便一樣會墮落人間或三惡道。所以,於此時際,當即專心念佛,不貪天福,便可以轉變眼前境相,淨土現前,即得往生。

通常沒有依佛法而修的善人,多會修至四天王天,或帝釋天。

按阿含經說,欲界有六天,故稱六欲天。我們之上為四天王天,再上為三十三天,即帝釋天。三十三天是由東、南、西、北各八天,加上一天居中所組成。帝釋亦即是很多神權宗教所崇拜的神、上帝、天主或玉皇大帝,他管人間善惡,依因果之報應以及維護天地,使幽冥類不犯人間。再上依次是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與及他化自在天,諸天之中,除了將快下生成佛的彌勒菩薩所居的兜率天內院可以往生外,其餘各天的福報皆屬有漏,享罷還須墮落,所以不應投生。

《西遊記》

小說《西遊記》中,佛祖與五大菩薩(文殊,普賢,彌勒,地藏,觀音)負責傳法教化眾生,為天人師。玉皇大帝負責天界與人間日常管理。西牛賀洲(天竺所在地),唐僧取經就向那裡去取。唐僧取經的出發地,是與西天相對應的東土,即東勝神洲。東勝神洲再往南,就是南瞻部洲。吳承恩構想東勝神州內有一“傲來國”,國中的花果山即是孫悟空的誕生地;而此山又是道教神仙系統的“十洲三島”的龍脈之地。

西牛賀洲 靈台方寸山

靈台方寸山是《西遊記》中的地名,位於西牛賀洲。世外高人菩提祖師便隱居在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師是孫悟空的啟蒙老師。孫悟空的法名就是菩提祖師所取,傳授了孫悟空筋斗雲和七十二變。

靈台方寸山在今甘肅省靈台縣境內,此山又名高志山,與AAAA級靈台荊山森林公園並足而立,該山遠看孤峰突起,渾圓清秀,造型獨特,山間有無影樹,“孤峰午照”是靈台八景之一。據民間相傳,該山就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學藝之地。

頤和園景觀

頤和園內有一處景觀也名為“四大部洲”。

在萬壽山後山中部。北宮門長橋上向南眺望,從下至上排列有序、金碧輝煌的建築群體,這就是四大部洲。

這組漢藏式的建築群,占地2萬平方米,因山順勢,就地起閣。前有須彌靈境(現改為平台),兩側有3米高的經幢,後有寺廟群主體建築香岩宗印之閣。在它四周有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還有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在閣的東南、西南、東北、西北還有代表佛經“四智”的紅、白、黑、綠四座喇嘛塔。有人說這四座塔構成世界上的地、火、水、風四種成素。也有人說象徵四大天王。塔上有十三層環狀“相輪”,表示佛經“十三天”。塔型別致,造型端莊美觀。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間有兩個凹凸不平的台殿,一個代表月台,一個代表日台,象徵著日月環繞佛身。

四大部洲這組建築,1860年被美法聯軍燒毀,光緒年間,只在原地上修了一層香岩宗印之閣。其他仍是瓦礫一片。1980年,國家撥巨資對這組建築進行了徹底修整,基本上恢復了原貌。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