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九年一貫制學校

興達九年一貫制學校

興達九年一貫制學校座落在南票區缸窯嶺鎮缸窯嶺村的北部,東面是巍峨的香爐山,北面是清澈的小凌河,西北部與朝陽市根德鄉接壤,依山傍水,環境宜人。整個校園占地面積22409平方米,建築面積6210平方米。現有26個教學班,976名學生。在校教職工87人,其中國小高級教師33人,中學高級教師24人。學校擁有現代化教學設備,各種設施均達到國家“提高水平”“普九”標準。

基本信息

簡介

興達九年一貫制學校興達九年一貫制學校

興達九年一貫制學校校址前身是缸窯嶺鎮初級中學。省政府投資200萬,區政府和興達集團投資250萬,興建該校。2008年8月14日缸窯嶺鎮中國小合併,正式成立興達九年一貫制學校。南票區政府又投資120萬,按省定標準為學校安裝了物理、化學、生物、國小科學實驗室,併購進電腦66台,組裝了2個微機室,安裝了4個多媒體教室,一個圖書室和一個閱覽室,各種專用教室儀器配備齊全,均已達到提高水平普九標準。

學校大力實施校園藝術化工程,我校東大牆上繪有300平方米的壁畫,壁畫分為德育篇、體育篇、奧運篇、安全篇、健康篇、國防篇。這些壁畫渲染了學校的藝術氛圍,凸顯了該校的辦學特色.

德育教育

校長:陳 學校長:陳 學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德育優先。德育教育已經成為新課改乃至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恆久課題。我校的德育教育,貫穿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生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滲透在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中,注重了多方面,多方位的個性與行為習慣培養。

一、教師引領,率先示範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的思想觀點、道德品質、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重大影響。做為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職業”的教師,必須用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引領學生,用“高山仰止”的德行感染學生,用美好的心靈去播撒陽光,開啟學生的心智。

因此,該校的德育教育,首先從教師開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完善學校德育管理體系的基礎上,我校強化了教師理論學習和適時交流制度,提高了德育隊伍的整體素質。

組織教師學習《中國小德育綱要》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有計畫、有重點對班主任進行思想、管理、業務培訓,開展青年教師師德演講競賽,開展“結對子,傳幫帶”活動;召開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這些舉措,讓教師具備了良好的師表風範,構建了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從而使教師樂教愛生,努力工作,勇於創新,甘於奉獻,並為我校的德育教育積累了豐富的人文底蘊,打下了紮實厚重的基礎。

以該校的晨讀為例。由於該校地處葫蘆島市的西北部,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很便利。學生來自五溝十八岔,或步行,或坐車,或騎腳踏車。這樣一來,他們到校的時間,就不可能硬性統一。於是,從7點開始至教師8點上班,就出現了一個管理的真空。為了妥善解決這一問題,該校提倡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提前一個小時到校。幾年來,教師早到校,晚離校,已經約定俗成,沒有報酬,沒有補助,有的只是領導的讚許和微笑。當然,校領導和班子成員要先於教師入校。對提前到校的教師我們給予鼓勵和表揚,但對按時入校的教師,我們也從來不批評。教師早到校避免了學生的打鬥現象,也讓晨讀成為我校的靚麗風景。

二、家校結合,共同承載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只有學校教育,而無親職教育,或只有親職教育,而無學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養人這一極其細緻、複雜的任務。由此可見,學校教育,僅僅是德育教育的一個方面。加強學校和家庭的聯繫與溝通,形成共同抓好德育工作的合力,則顯得至關重要。

1、形成德育氛圍。美國教育家布萊森說:“任何一所學校的環境,都在默默無聲的對孩子們發表演說,而且孩子們的確會注意它,不知不覺地接受它的薰陶和影響。”誠然,環境是一位無聲的教師。走進我校校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學校教學樓樓頂上“博文明禮,厚德篤行”八個大字;來到教學樓正門,雨蓬上又密排了八個字“文明守紀,行為規範”;進入教學樓,你會看到“天道酬勤”、“水滴石穿”、“拾起一片垃圾,你的心靈就會得到一次淨化”等許多名言警句。置身於這樣的氛圍中,師生們怎能不“三思而後行”、“吾日三省吾身”。

2、教師及時家訪。教師家訪是教育產生以來非常古老的一篇文章。如何挖掘這篇文章的內涵和新意,成為新時期教育的重要議題。電話的普及,縮短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時空,拉近了家長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但面對面的交談,心與心的交流,是任何方式都無法替代的。因此,每學年,班主任對所有本班學生家訪一次,就成為我校的一項制度,固定下來,堅持至今。

3、開辦家長學校。該校的家長學校以“家長會”的方式呈現,不刻意強調,不努力渲染。國小1-6年級,結合歡慶“六·一”兒童節之契機,邀請家長觀看節目,用孩子們的天真,去喚醒家長的道德良知。國中則是定時召開家長會,七年級在10月15日,八年級在6月15日,九年級在3月15日。家長會的主題分別為“一切為了孩子”、“讓孩子快樂成長”、“讓生命充滿愛”。形式分別有設定中心發言人,案例說明,家長代表經驗介紹,觀看著名演講家演講錄像等。

三、課堂滲透,潛移默化

抓好德育教育,重要的是要把德育工作的切入點放在課堂教學上。我校注重學科間的橫向滲透,並根據學科特點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副校長在開展《淺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講座時,就特彆強調,改變一個差生和送走一個尖子生同等重要,做人比做學問重要,做人也比做官重要。教師們聽出了弦外之音,那就是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容低估。但這種滲透應該是不做作,不雕琢,不粉飾,恰到好處,水到渠成。

如思想品德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對學生的一次靈魂撞擊。為了讓學生耳濡目染,我校品德課教師,經常上網收集各種資料,以生動的事例,教育學生誠實守信;歷史課上,隨著老師深沉的講述,一個個不平等的條約,讓學生認識了舊中國中華民族的恥辱,激發起學生勤奮學習,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數學課上的圓周率,讓學生知道了五千年的燦爛文明;體育課上,老師讓學生了解了我國出征奧運第一人和奧運史上零的突破,到今天,位居體育強國之列,學生們豪情倍增,國家自豪感油然而生。

四、基地教育,不斷強化

距該校7華里的下五家子慘案遺址陵園,是該校的德育教育基地,陵園內埋葬著我們缸窯嶺鎮下五家子村387口人。它是日寇侵略踐踏我中華民族的鐵證。

每年的清明節或“九·一八”事變紀念日,該校三至九年級的學生,都要在老師的帶領下扛著校旗、團旗、隊旗,步行到遺址開展紀念活動。路上,校領導居先,班主任帶班,科任教師走在中間,學生們手持雪柳,抬著花圈,邁著沉重的步伐走向遺址陵園。隨著講解員在合葬墓、生死井、血淚灘、浮雕牆、山河作證壁畫前聲情並茂的講解,把孩子們帶入了那血流成河,目不忍睹的慘案現場。然後,師生聚集在殉難同胞紀念碑前,獻花、掃墓、高聲朗誦詩歌,長歌當哭,舉手宣誓。最後,政教主任撞響了警示鐘,灑淚祭奠,警鐘長鳴。

基地教育,每年一次,強化了孩子們血的記憶,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痕,激發起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懷。徒步前往,也培養了孩子們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

五、活動創新,有效拓展

生搬硬套的宣講,誇誇其談的理論,只能讓學生們感到厭倦。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就是要讓每一個被教育者,身心愉悅,並在走向社會後,有一個精彩的人生。因此,從低年級開始,搞好活動創新,抓好養成教育,成為我校德育教育的推手。

1、升旗,班會並行。周一的升旗儀式,該校非常重視。國旗下的講話,講話有校領導、班主任、共青團員、普通學生。針對不同的季節、時間,適時變更講話主題,材料講究創該、完整,富有教育意義。國旗是國家的象徵,她不容損毀,玷污,由於教育到位,契合時機,才有了我校學生冒雨升旗,護旗手帶病升旗的感人事跡。而“講文明、懂禮貌、樹新風”的主題班會,每學期開展一次,與升旗儀式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2、奉獻自己的愛心。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震救災。該校團委和少先隊率先發出號召,開展向“安縣災區中國小獻愛心活動”。在哀悼日結束後的第五天,我校師生共捐款兩萬七千餘元,及時送至區團委,轉安縣中國小校。呼喚愛心,讓人心靈震撼;奉獻愛心,讓人幸福快樂。

3、舉辦藝術節,該校每兩年舉辦一次校園藝術節,每兩年舉辦一次運動會。藝術節的節目,國小由老師輔導彩排,中學則以班級為單位,由學生自編、自導、自演。運動會則邀請鎮政府、電站、醫院、派出所、信用社組隊參加100米、200米、接力等競賽,以擴大影響,形成教育合力。2009年,我校舉辦了“舞動激情、放飛夢想,向共和國六十華誕獻禮”的主題藝術節。

4、自編手抄報。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各班編寫了形式多樣、新穎別致的手抄報。旨在“珍惜資源,創建節約型校園”。

5、觀看電影和名家演講。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分別觀看了電影《十天》和《隱形翅膀》,觀看了著名演講家鄒越《讓生命充滿愛》的演講,學生們邊看邊涕淚橫流,感同深受。活動的創新,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張揚個性的舞台。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鍛鍊了能力,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培養了團隊精神,。

六、努力踐行、不斷延伸

德育教育既要注重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在引導學生融入學校集體的同時,也要教育學生全面提高和諧發展,實現知行合一。該校在區教育局的統一安排下組織學生代表赴葫蘆山莊(葫蘆島市綜合素質教育基地)參觀學習,開展實踐活動。活動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互幫互愛,熱愛勞動的習慣和品質。

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該校黨支部積極開展了“大手牽小手,師生結對子,生生互相幫”關愛行動。即每位黨員幫扶一名特困學生,每位教師幫扶一名留守學生。每名成績優秀學生帶動一名成績略差的學生。黨員、教師、學生紛紛行動起來,在經濟上、心理上、學習上進行資助、關愛、幫扶,讓學生們在關愛中成長,讓教師在助人中進步。

幾年來,該校努力拓寬德育工作渠道,創新德育工作載體,堅持“以人為本”理念,營造平安和諧校園,促進了師生素質的提高和辦學品位的提升。學校相繼榮獲省貫徹兩個條例先進學校,省課改先進單位,省標準化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市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該校團委和少先隊先後被命名為市先進團委和市紅旗大隊)區先進集體,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等四十餘項榮譽稱號。

學校是一片青青的芳草地,是學生成長的聖殿和樂園。該校的德育工作還任重而道遠。今後,他們將繼續努力探索新課程背景下的德育教育,播撒德育之光,夯實學生做人的基礎,以春風化雨般的柔情,在校園內演繹關愛與公正,詮釋魅力與和諧,努力打造德育教育的淨土和綠洲。

人物評選

新課程改革先進人物評選新課程改革先進人物評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