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堡興文書院
吳堡興文書院,位於陝西吳堡縣。清代嘉慶十九年(1814)知縣張履臣修建。
院內正面石窯三孔,為校部,廈檐蓋頂。東西各有石窯三孔,供生員居住,院中有講堂三大間,前有月亮門,取月中折桂之意,盼各個學生成才。 書院大門兩旁有貢生宋步祥撰寫的木刻對聯:“進步文明,所望諸生 有志;熱心教育,休雲此地無人。”橫批“何地無才”民國時改為高等學堂,成為吳堡縣傳播先進文化的中心,從這裡走出了張毅臣、王國昌、慕生桂等革命志士。
平潭興文書院
清雍正九年(1731年),海壇鎮總兵呂瑞霖在縣城創建興文書院,為平潭舊時最高學府。初建時僅四柱三進,規模較小。
乾隆十一年(1746年),縣丞岑堯臣增建附舍三間。 道光八年(1828年),同知沈欽霖以縣內鳥石埔380餘畝官地草租作為書院日常開支。 鹹豐元年(1851年),同知恩煜在全縣募銀3000餘兩,再建第四進為文昌殿。 光緒十四年(1888年),訓導詹成斌等人,又募金3000餘兩,重修興文書院。 至此,書院規模已臻完備。 民國初年,科舉制廢止,新學興起,興文書院改為興文國小。民國9年(1920年),書院改建文廟,移築校舍於文廟北側。 教學特色 興文書院崇儒重文,宣揚程朱理學,課業以八股制藝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