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概覽
薊遼督師府始建於明末期,為明末兵部尚書袁崇煥受命督師師薊遼,駐守寧遠(興城)時所建。占地10292.27平方米,位於古城內春和街路北。在清代改為寧遠州府,亦稱寧遠正堂.興城市政府於2001年在原址復修薊遼督師府,復修後的薊字師府南北寬84米,東西長125米,總建築面積2363.27平方米,綠化面積2359.77平方米。整體建築分為三個功能區,即督師府辦公區,為督師府主體建築;督師府箭道區;督師府花園、點將台區。
主要展區
督師府從四個方面展示了明清歷史。 大堂展區。大堂展區主要包括大堂、幕廳、照磨所。其中大堂又稱正堂,是督師府核心建築,是封建社會高級官員權利的象徵。大堂展區按明朝一品文官規制,復原了明代督師府大堂原貌,再現了督師府的歷史雄風。大堂西側為“照磨所”,是照刷文卷的地方。大堂東側為“幕廳”,是督師幕僚辦公的地方。
六科展區。大堂前東西兩側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是當時中央六部下派的辦事機構。布展後,東區吏、戶、禮三科主要介紹了督師府建立和延革的有關史料,重點介紹薊遼督師府設在寧遠的史料依據。西側兵、刑、工三科主要介紹明清戰事中在遼東陣亡的各位英烈的生平事跡。
二堂展區。二堂展區主要包括正廳、議事廳、籤押房和東西廂房,是當時各級官吏辦公和議事的地方。在二堂的布展中主要再現原始風貌,正房內陳列了兩組矽膠人物塑像,一是寧遠保衛戰情景,另一個是袁崇煥研讀兵法時的情景。兩側廂房主要展出明清兩朝官服。
吏舍監舍展區。吏舍是府內看管人犯的官員和隸卒辦公住宿之所,現主要展出明清時代冷兵器、火器、器械、甲冑和旌旗等。監舍是監押人犯的地方,現在通過人物塑像復原了明代督師府監舍情景。
布展中還新建了戒石亭、後花園並維修了府門、儀門、甬道等建築,對整個院落進行了綠化並按旅遊行業管理的要求添置了必要的旅遊服務設施。
景點特色
整個布展以興城古城的軍事文化為依託,緊扣軍事重鎮這一主題特色,以傳統和現代多種表現形式為手段,再現薊遼督師府歷史雄風;宣傳袁崇煥等大智、大勇、大廉和愛國主義精神;展示明清遼東戰爭史,凸顯“一座寧遠古城,半部明清戰史”的歷史地位;把督師府打造成為城市特色、文化特色、藝術特色鮮明的知名文化品牌。
歷史淵源
歷史戰役
“寧遠大捷”,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之一;關寧鐵騎是中國歷史上十大常勝軍之一;袁崇煥是中國歷史上十大儒將之一;寧遠城是全國唯一一座沒有被後金(清)軍用武力征服的城市。從萬曆四十六年(1618)撫順交戰開始,到清康熙元年(1662)統一全國,明清雙方苦苦爭戰了44年。其中有22年時間,寧遠作為遼東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領導和指揮遼東軍民抗擊後金(清),湧現了許多慷慨悲歌的歷史人物和重大歷史事件。
歷史人物
袁崇煥,明末軍事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明天啟二年,明軍遼東廣寧兵敗,頓失關外地域,袁崇煥手遂自薦,輔兵部尚書孫承宗駐守寧遠,為寧前道,此時寧遠成為明在遼東軍事指揮中心,袁崇煥指揮軍民重修寧遠城,收復關外失地四百里,天啟四年晉升為兵備副吏,殿前參政。
天啟六年,袁崇煥任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清太宗皇太極見寧遠城久攻不下,繞道西北越大安口,兵至北京城,袁崇煥驚聞京城告急,又親率寧遠鐵騎千里救援,指揮了京城保衛戰。後因崇禎帝中皇太極反間計,致使袁崇煥蒙冤下獄,被處以磔刑。
袁崇煥為官十一年,駐守寧遠(興城)七年,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兩次勝利,這是明清戰史中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兩次戰役,又指揮了京城保衛戰。袁崇煥為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打擊滿清少數民族的侵略,立下了豐功偉績。直至乾隆年間,乾隆帝才為其平反昭雪,"賜謚蔭嗣,彰闡忠魂",並命修《袁崇煥傳》載入史冊。後人在北京(今崇文區)為袁崇煥修建袁督師墓及祠堂,以示紀念。建國初,毛澤東主席為保護袁督師墓祠做了批示,周恩來、李濟深、宋慶齡等國家領導人先後到袁崇煥墓地紀念這位民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