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與人箋五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龔自珍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手教言是也(1)。人才如其面(2),豈不然?豈不然?此正人才所以絕勝(3)。彼其時,何時歟(4)?主上優閒(5),海宇平康(6),山川清淑(7),家世久長(8),人心皆定,士大夫以暇日養子弟這性情,既養之於家,國人又養之於國(9),天胎地息(10),以深以安(11)。於是各因其性情之近,而人才成(12)。
高者成峰陵(13),礁者成川流(14),嫻者成阡陌(15),幽者成蹊徑(16),駛者成瀧湍(17),險者成峒谷(18),平者成原陸(19),純者成人民(20),駁者成鱗角(21),怪者成精魅(22),和者成參苓(23),華者成梅芝(24),戾者成棘刺(25),朴者成稻桑(26),毒者成砒附(27),重者成鍾彝(28),英者成珠玉(29),潤者成去霞(30),閒者成丘垤(31),拙者成嵔嶵(32),皆天地國家之所養也,日月之所煦也(33),山川之所咻也(34)。
將日光之光,久於照而少休歟(35)?,將山川之氣,久於施而少浮歟(36)?遂乃縛草為形,實之腐肉(37),教之拜起,以充滿於朝市(38)。風且起,一旦荒忽飛揚(39),化而為沙泥。列子有言:君子化猿鶴,小人化蟲化沙(40)。等化乎(41)?然而猿鶴似賢矣(42)。噫戲(43)!噫戲!
作品注釋
(1)手教言:指對方來信所說的話。
(2)人才如其面:人才就像人的面孔,各有不向。
(3)絕勝:指眾多。
(4)“彼其時”二句:那人才眾多的時代,是什麼樣的時代呢?
(5)主上優閒:皇帝優遊安閒。
(6)海宇平康:天下太平康樂。
(7)清淑:秀麗。
(8)家世:家道世業。
(9)國人:泛指這社會上的人。
(10)天胎地息:指天地自然環境對人的培育生養。胎,孕育。息,生長。
(11)以深以安:使人的性情又深厚又穩重。
(12)“於是”二句:於是各自按著他信性情的接近,而形成各種人才。
(13)高者:出眾的。成峰陵:好像崇山峻岭。
(14)礁(duì對):石臼,春米的工具。比喻勤奮不息。
(15)嫻:文雅。阡陌:田審縱橫的小路。
(16)幽:幽靜。蹊徑:深山小路。
(17)駛:疾速。瀧(lóng龍)湍:急流。
(18)險:陰險。峒(dòng洞)谷:山洞峽谷。
(19)平:平坦,心地寬廣。原陸:平原大地。
(20)純:純潔。
(21)駁:駁雜。鱗角:游魚走獸。
(22)怪:機靈。精魅(mèi妹):妖精鬼怪。
(23)和:和善。參苓:人參、茯苓。
(24)華:同“花”,美好。梅芝:梅花、芝蘭。
(25)戾:暴戾。棘刺:荊條棘刺。
(26)朴:樸實。
(27)毒:惡毒。砒:砒霜,烈性毒藥。附:附子,一種根莖葉均有毒的植物,可入藥。
(28)重:莊重。鍾:古代的樂器。彝(yí疑):古代的盛酒器。
(29)英:精粹,精華。
(30)潤:和潤,柔和。
(31)閒:閒散。丘垤(dié迭)小土堆。
(32)掘:笨掘。嵔(wèi zuì):盤曲崎嶇的山峰。
(33)煦(xù續):溫暖,引申為“照耀”。
(34)咻:同“呴(xù續)”,呴噓、呴濡,滋潤培育的意思。
(35)“將日月”二句:意思是日月之光,或者由於長入照射而要稍停一會兒吧。將,抑,或者。
(36)“將山川”二句:意思是山川之氣或者由於長久吹拂而要暫時飄浮離開吧。
(37)縛草為形:扎草為人形。實之腐肉:裡面塞滿爛肉。
(38)拜起:指禮儀。朝市:朝廷、市井。
(39)荒蔥:遙遠。此言一旦風雲變化,就會把那些假充人形的東西卷到遙遠的天邊。
(40)子例子:即列禦寇,著有《列子》。但今本《列子》沒有這兩句話。葛洪《抱朴子》說:“周穆王南征,三軍之眾,一朝盡仕,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龔自珍可能引用這一典故。“君子”指那些真正有賢德的人才。“小人”指“縛草為形、實之腐肉”的醜類。
(41)等化乎:同樣的變化吧。
(42)“然而”句:然而化為猿鶴的似乎好一些。
(43)噫戲:感嘆詞。
作品賞析
這是一篇論述人才問題的信,作者以近乎寓言的比喻形式,用浪漫主義藝術手法,論述了人才的產生,人才的不同特點,以及人才的對立面——小人的產生。
首先,作者認為人才的產生要有一定的客觀條件,既要有自然條件:“天胎地息”,“日月之所煦,山川之所咻”;更要有必要的社會條件:士大夫“既養之於家,國人又養之於國”。人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後天培養造就的。
接著,作者以瑰麗奇異的想像、豐富多彩的比喻,描繪了各種人才的特別,一口氣道出了二十種不同人才的不同品格。雖然句式相同,但由於巧比妙喻,生動形象,不但不呆板,而且顯得婀娜多姿,雄奇奔放。
最後論述小人的形成,指出他們的產生於陰暗的角落,無日月之照,少山川之咻;他們只有人之形,沒有人之實,是“縛草為形,腐肉實之”的冒牌貨。他們雖在是冒牌貨,卻發邪壓正,喧賓奪主,斥真正有有的人才而“充滿於朝市”。作者運用隱喻的筆法,批判了清王朝對真正人才的壓抑。
面對這種人妖顛倒,黃種毀棄,瓦釜雷鳴的黑暗現實,作者期望來一場變革的風暴,讓那些冒充人形的無恥小人“化而為沙泥”,而真正的棟樑之才“化猿化鶴”。作者把自己對未來的希望,也寄托在這些“化猿化鶴”的“山中之民”身上。他在《己亥雜詩》中說:“少年《尊隱》有高文,猿鶴真堪張一軍。”在他早年得意之作《尊隱》里,認為品德高尚、最有才能的是那些隱居的“山中之民”。他們受排斥,遭打擊,“如京師,京師弗受也;非但費受,又裂而磔之”,而那些“醜類窳呰,詐偽不材,是輦是任”。他祈望出現變革的風雷,蕩滌令人窒息的局面,呼喚造就新的人才:“九洲生氣恃風雷,萬馬齊瘖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作者簡介
龔自珍(1792—1841),字爾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簡,字伯定;又更名鞏祚,號定庵,又號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於1818年(嘉慶二十三年)中舉人;1829年(道光九年)中進士。一生只任過內閣中書等微職。1839年(道光十九年)辭官南歸,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在丹陽雲陽書院去世。《清史稿》卷486、《清史列傳》卷73均有傳。
他生在鴉片戰爭前夕,對清王朝由“治世”轉為“衰世”的跡象有清醒的認識,著有不少政論文,指出清王朝制度的弊病,並提出改革的建議,筆鋒犀利,議論精闢,震動人心,開創了士大夫“慷慨議天下事”的政治風氣。著有《龔自珍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