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背景
龔自珍初承家學淵源,從文字、訓詁入手,後漸涉金石、目錄,泛及詩文、地理、經史百家。受當時崛起的
“ 春秋公羊學”影響甚深。面對嘉道年間社會危機日益深重,他棄絕考據訓詁之學,一意講求經世之務,一生志存改革。青年時代所撰《明良論》、《乙丙之際著議》等文,對封建專制的積弊,進行了揭露和抨擊。他的思想為後來康有為等人倡公羊之學以變法圖強開了先聲。中年以後,雖然志不得伸,轉而學佛,但是“經世致用”之志並未消沉。他支持林則徐查禁鴉片,並建議林則徐加強軍事設施,做好抗擊英國 侵略者的準備。龔自珍一生追求“更法”,雖至死未得實現,但在許多方面產生了有益的影響。在社會觀上,他指出社會動亂的根源在於貧富不相齊,要求改革 科舉制,多方羅致“通經致用”的人才。在哲學思想上,闡發佛教中天台宗的觀點,提出人性“無善無不善”,“善惡皆後起”的一家之談。在史學上,發出“尊史”的呼籲,並潛心於西北歷史、地理的探討。在文學上,則提出“尊情”之說,主張詩與人為一。他生平詩文甚富,後人輯為《龔自珍全集》。作者簡介
龔自珍,近代文學開風氣的人物,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文學家。祖父、父親均在北京做官,母親善吟詩繪畫,是個女才子,外祖父段玉裁是位文字學家。龔自珍自小就受到良好的學術與文學的教養和薰陶。他小時候就讀書廣泛,關心國事,產生改革變法的思想。他在科舉上不得志,27歲中舉,38歲才中進士,曾任內閣中書、禮部主客主事20餘年,始終是個七品小京官,無法施展抱負。48歲時,他終於對官場厭倦,不抱希望,憤然辭官還鄉,不久與世長辭。他一生創作,詩、詞、文都有建樹,被後世稱為“近代文學開山作家”。著有《龔自珍全集》傳世。
作品述評
讀《龔自珍全集》,往往會有一個很深的印象,即龔氏思想的龐雜。作為一個極富才華而又頗具叛逆性格的文學家、思想家, 龔自珍有著敏銳的洞察力,凡事不拘一格,給人以"徘徊無所一是"、"奔迸四溢而無所止"的印象。龔氏關注的問題多,平生涉獵的學術範圍廣,從經學到佛學,從政治經濟到邊疆地理風俗,從目錄學到金石學,不一而足。然而,龔氏關注最多的還是他所面對的時代。批判精神是他思想的最大特色。對學術的批判,顯示出他實事求是、超乎門戶之見的務實學風;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則充分展現了他對國家民族命運的關切。
作品賞析
作品《病梅館記》,選自《龔自珍全集•定盦文集》。文章借文人畫士不愛自然健康的梅,偏愛梅的病態“美”,致使梅橫遭肆虐,備受摧殘,而不敢說出他們的隱衷為實例,諷喻清朝嚴酷的思想統治與壓制摧殘人才的罪惡,揭露反動統治兇惡的本質與虛偽的伎倆,決心甘受詬厲,做治梅的工作,表現對被損害者的同情,敢於反抗的戰鬥精神與渴望追求自由解放的主張。寫作上,運用諷喻手法影射現實政治,寓意深刻;用“文人畫乾”喻清朝統治者,用種種癖好喻統治者的種種暴政,諷喻精當,含蓄而深刻;語句運用中,又恰到好處地採用許多排比句式,更增加了文章的表達效果。
清詞研究書目(二)
明末清初詞和清詞常被後代籠統稱為“清詞”。清詞整體成就雖然不及宋詞,但是也出現陳子龍、陳維崧、朱彝尊、納蘭性德、項鴻祚、蔣春霖、譚獻、王鵬運、朱祖謀、鄭文焯、況周頤、文廷式、王國維等著名詞人。因此清詞在文學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