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然有政府法律和軍隊,但並不“恃堅甲利兵,深刑刻法” (同上書,《至德》) 來維持統治。在“至德”社會裡,一切都順其自然,自由和諧,“老者息於室,丁壯者耕耘于田,在朝者忠於君,在家者孝於親” (同上),人們相互關懷照顧,里巷無爭訟,社會生活寧靜得“犬不夜吠,烏不夜鳴” (同上)。陸賈認為將“至德”社會的美好理想變成現實的關鍵,在於“據土子民,治國治眾者”能否做到“閉利門”,存“道德”,行“仁義”。他認為君子應“篤於義而薄於利”,“先道而後利,近德而遠色”,對於“不義而富且貴”,應該有“於我如浮雲” (同上書,《本行》) 的態度。若人君果能做到存道義,行仁義,寡慾無為,順應自然,讓人民自由生息,則“至德之世”就可以實現。陸賈的社會思想對漢初制定無為而治的政策有一定影響,並為《淮南子》所繼承發展。漢以後推崇“至德之世”的思想家仍不乏其人。魏晉時嵇康“托好老莊”(《嵇康集·憂憤詩》),也描繪了他所理想的“至德之世”。在他理想的“至德”社會裡,也實行無為而治,沒有剝削壓迫,不存在“積學明經,以代稼穡” (同上書,《難自然好學論》) 的不勞而獲者,人們在精神上也不受禮律等各種社會規範的約束,依自然之情自由自在地生活。與這種美好社會相適應,嵇康還為“至德之世”塑造了一個“至人”形象——“宏達先生” (同上書,《卜疑》),作為與魏晉之際的現實社會的對立物。後宋元之際思想家鄧牧於元滅南宋後隱居於浙江餘杭大滌山,著《伯牙琴》,書中也表達了他對古初“至德之世”的嚮往。鄧牧認為“至德之世”存在於“生民之初”的遠古時代,在“至德”社會裡,不存在階級剝削壓迫,人人自食其力,各司其職。擔任公職的“君”“吏”與普通人民一樣過著簡樸的生活,沒有任何特權,他們“飯糲粱,啜藜蕾,飲食未侈也;夏葛衣,冬鹿裘,衣服未備也;土階三尺,茆茨不剪,宮室未美也”(《伯牙琴·君道》);其所以成為君主和官吏,完全是因為自身才幹出眾,被大家公推出來的。鄧牧在讚美古初“至德”理想社會的同時,對他所處的時代予以激烈的批判。他痛斥秦漢以後的歷代君主和大小官吏為“奪民食”、“竭民力”的盜賊虎狼,指出被壓迫人民的反抗鬥爭都是君主、官吏的殘酷剝削所造成的:“彼所謂君者,非有四目兩喙,鱗頭而羽臂也; 壯貌鹹與人同,則夫人固可為也。今奪人之所好,聚人之所爭……欲長治久安,得乎?” (同上)“夫奪其食,不得不怒。人之亂也,由奪其食; 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號為理民者,竭之而使危,奪之而使亂。” (同上書,《吏道》)鄧牧及他以前的思想家所推崇的“至德”理想社會當然只是一種空想,但鄧牧以“至德之世”與其所批判的現實剝削制度相對立,把批判矛頭直指封建朝廷的君主和官吏,的確是很可貴的。後明末黃宗羲著 《原君》、《原臣》,一定程度上受到鄧牧《君道》、《吏道》的思想影響。
相關詞條
-
淮南子·俶真訓
:指上古之世。②攙搶:指彗星。③靡:逃散。④猖狂:自由放任。⑤熙:玩樂...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
沖虛真經
列子為「沖虛至德真人」,故又名《沖虛至德真經》。《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思想提供了素材。現存主要注本有唐殷敬順撰,宋陳景元補遺《列子沖虛至德真經釋文》,宋徽宗趙佶撰《沖虛至德真經義解》、江遹《沖虛至德真經解》及林希逸...
列子簡介 名家評說 註疏 哲學典故 成書經歷 -
淮南子·繆稱訓
,與元同氣。”故至德者,言同略,事同指,上下一心,無岐道旁見者,遏障之於...,則鳳麟極矣。言至德之懷遠也。輸子陽謂其子曰:“良工漸乎矩鑿之中。”矩鑿之中...享其功。昔東戶季子之世,道路不拾遺,耒耜餘糧宿諸[?每]首,使君子小人...
原文 原文翻譯 作者簡介 -
沖虛經
認作是一聲無奈的慨嘆,不若看成是楊朱遍經世事滄桑之後,對於至德之世隱晦...
作品目錄 道家 哲學典故 註疏 成書經歷 -
吳韻
了后稷、公劉為之奮鬥終生的事業,積善行德,頗有口碑。其時中原已值商殷之世...
名詞簡介 紀錄片《吳韻》 吳文化 -
吳文化[歷史文化名稱]
,積善行德,頗有口碑。其時中原已值商殷之世,西北戎狄遊牧民族也強大起來,豳...,拍案驚呼:“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己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在孔子看來...的“泰伯廟”,又名“至德寺”,老百姓親切地叫它“讓王廟”。今天那威嚴雄偉...
農神后稷 周原立國 吳氏始祖 泰伯奔吳 開拓東吳 -
《文心雕龍》
簡介《文心雕龍》《文心雕龍》古代文學理論著作。劉勰撰。成書於南朝齊和帝中興元﹑二年(501~502)間。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
簡介 主導思想 集部 作者簡介 文學批評 -
莊子的理想世界
殘聖法”第三節 “至德之世”的社會理想一、“至德之世”的特徵二、“至德之世”的性質第四章 理想人格論第一節 個體原則的突出...
基本介紹 圖書目錄 -
亢倉子
思想 合併圖冊 亢倉子以為,道乃萬物本根。《亢倉子·全道》曰:“物也者,所以養性也。今世之惑者,多以性養物,則不知輕重也。 是故...
思想 書籍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