謂吾人之心本來清淨,亦即心性本淨之意。又作性淨心、本性清淨心。為小乘大眾部之主張,大乘則將此心稱為如來藏心、佛性、真如、法界、法性等。依大乘止觀法門卷一對自性清淨心之解釋,謂心於無始以來即為無明染法所覆,然以性淨不改之故,稱之為“淨”;以無有無明染法與之相應之故,稱之為“性淨”;復以中實本覺之故,稱之為“心”。
心雖為本來清淨,惟於現實中,被吾人之煩惱所覆隱、染污。又吾人之煩惱乃本來所無,系如客之自外來始有,故稱客塵煩惱。(說無垢稱經卷二、大乘入楞伽經卷七、成實論卷五、大乘起信論、成唯識論卷二、如來藏之研究(印順))p2525
FROM:【佛光大辭典】
相關詞條
-
維摩清淨心
內容介紹入不二法門佛陀在《維摩詰經》中所說的「隨其心淨,則佛土淨」之法身淨土境界,是從佛性絕對發揮出來。 如是從佛性絕對來表示法身淨土妙理,自然貫通真如...
內容介紹 作者介紹 -
淨心禪
心清淨,不隨境轉,就是禪定。 心清淨,不可測、無障礙。 禪宗不過求清淨心,叫本來面目。
詞義 功德利益 修行方法 發展現狀 -
自性清淨佛性觀
於佛性論卷二,則稱為自性住佛性。 《佛性論》卷二名此為‘自性住佛性’。 因此,觀己心是清淨佛性的觀法,即是此自性清淨佛性觀。
-
《六祖壇經》
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識。且聽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惠能...。 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
《六祖壇經》 正文 -
大乘止觀法門
差別。一出眾名。二釋名義。三辨體狀。初出眾名者。此心即是自性清淨心。又名...無邊。故言眾名。次辨釋名義。問曰。云何名為自性清淨心耶。答曰。此心無始以來...無明染法與之相應。故名性淨。中實本覺故名為心。故言自性清淨心也。問曰。雲...
大乘止觀法門(第一卷) 南獄思大禪師曲授心要 -
阿賴耶識
由來和涵義阿賴耶識心體雖然常住不壞、性如金剛,體恆常住而自性恆不變易,永遠顯示其“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之真如性,然心體中卻含藏著無始以來七識心王...”,又具備如來藏的大種性自性等七種不可思議功德,是萬法生起的根本。《瑜伽師地論...
由來和涵義 佛法的根本識 佛門古今焦點 闡述阿賴耶識 玄奘大師闡述 -
東山法門
精妙。清 鮑俊為之作聯:“寶花飛上界,靈鷲起東山。”又書牌匾“三聯廉古剎...凝厚,沉穩儲蓄,更添加古寺神韻。清提督 馮子材、廉州知府等也為東山寺修建...,自識當身本來清淨,不生不滅,無有分別,自性圓滿,清淨之心:此是本師,乃...
黃梅山東山法門 合浦東山寺 -
法元經
見分第六 山曰:唯然,世尊!於大乘守清淨心,離諸相護般若心,得持正果,不墮... 法業究竟分第十參觀如是分十一 諸法幻化分十二法正淨心分十三...)皆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本念所想,自性所幻。醒來又夢,夢來又醒,亘古輪迴...
-
旅順博物館藏敦煌本六祖壇經
。願聞先聖教者,各須淨心。聞了願自除迷,如先代悟。下是法。惠能大師喚言:善...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