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與民,君與臣,父母與子女,以及人與人的一般關係,都以雙方的自為自利之心為基礎。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的僱傭關係也不例外。人們的自為自利具體表現為“計算之心”,即為自己打算的心理。從計算之心出發,韓非將人類一切社會關係均解釋為交換關係。認為交換關係支配著一切社會關係。國君掌握賞賜爵祿的大權,即可以使人臣為其效命,人臣所以願為國君效命,為的是換取最高的爵祿; 地主願出更多的工錢和美好的飲食以換取農民更好地耕種土地,農民努力耕種地主的土地也為的是換取更多的工資與美好的飲食。戰國末封建私有,特別是個體私有的較充分發展是韓非提出自利論的客觀基礎。其自利論思想的實質是以新興地主階級的觀點看待一切人類行為的動機,客觀上則是對舊的倫理道德規範的否定和對新的剝削制度的肯定。
相關詞條
-
自利利他主義
今者通功易事之制興,公共生活之業起。 人自有生以後,蓋無—舉一動,而不息息與社會相關者。 故今之為社會謀公益者,第一須取自利利他主義。
自利利他主義 釋義及出處 -
《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漢族傳統醫學著作之一,歷代醫家對之推崇備至,讚譽有加,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中醫學習的源泉。2003年非典期間,該書...
簡介 內容介紹 影響 現行版本 學術特色 -
《道德情操論》
《道德情操論》是亞當·斯密的倫理學著作,首次出版於1759年,《道德情操論》共分七部分,修訂過六次。在書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來闡釋正義、仁慈、克己等...
內容介紹 圖書信息 作者介紹 目錄 評價 -
五部大論
五部大論,為五部在印度所造的大乘佛教的論典,所指的有二者,一為註解唯識經典的彌勒五論,另一是藏傳佛教佛學院僧人必讀的的五部大論《現觀莊嚴論》、《入中論》...
戒律 俱舍 因明 中觀 般若 -
《瑜伽師地論》
《瑜伽師地論》(梵文:Yogācāra-bhūmi-ā stra),系印度佛教論書。又稱《瑜伽論》、《十七地論》,為印度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及中國法相宗的...
淵源 其他信息 譯本 結構組成 內容 -
相對技術差異論
相對技術差異論,是指在兩國都能生產同樣兩種產品的條件下,其中一國在兩種產品的生產上勞動生產率均高於另一國。該國可以專門生產優勢較大的產品,處於劣勢地位的...
基本概況 理論內容 影響分析 特點局限 -
同體論
同體論- 也叫宇宙同體 宇宙同體- 是佛學家恭秋扎西。白瑪董岳( 俗名:丁雲虹)居士 最早提出的宇宙觀和人生觀
簡介 摘抄 -
往生論
往生論乃天親菩薩〔佛滅後九百年頃,出生北印度健陀羅國之富婁沙富羅城,婆羅門種族之家〕修學淨土法門的心得著述。來到中國,則有曇鸞大師〔公元476~542年...
介紹 作者介紹--天親菩薩 論注 -
正觀論
《正觀論》,印度佛教論書 ,又稱《中觀論》或《中論》,與《十二門論》、《百論》合稱三論宗據以立宗的“三論”。古印度龍樹著,青目注釋,後秦鳩摩羅什譯,4卷...
簡介 影響 傳說 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