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韋偃牧放圖卷

臨韋偃牧放圖卷

臨韋偃牧放圖卷,由北宋著名畫家李公麟作,絹本,縱46.2cm,橫429.8cm。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臨韋偃牧放圖卷臨韋偃牧放圖卷

李公麟(公元1045-1106年),字伯時,號龍眠居士,舒城(今安徽桐城)人。博學多能,在考古、詩文、繪畫等方面都有很高修養。特別是人像、佛像、鞍馬畫方面,尤為傑出,風格獨特,起了繼往開來的作用,是宋代最有影響的畫家之一。李公麟,字伯時,舒州人。第進士,歷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用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好古博學,長於詩,多識奇字。自夏、商以來鍾鼎尊彝,皆能考定世次,辨測款識。聞一妙品,雖捐千金不惜。

紹聖末,朝廷得玉璽,下禮部諸儒議。言人人殊。公麟曰:“秦璽用藍田玉,今玉色正青,以龍蚓鳥魚為文,著帝王受命之符。玉質堅甚,非昆吾刀、蟾肪不可治,雕法中絕。此真秦李斯所為不疑。”議由是定。

元符三年病痹,遂致仕。既歸老,肆意於龍眠山岩壑間。雅善畫,自作《山莊圖》,為世寶。傳寫人物尤精,識者以為顧愷之、張僧繇之亞。襟度超軼,名士交譽之。黃庭堅謂其風流不減古人,然因畫為累,放世但以藝傳雲。(《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李公磷傳》)

集評

宋 米 芾:李公麟病右手三年,余始畫。以李嘗師吳生終不能去其氣。余乃取顧高古,不使一筆入吳生。又李筆神彩不高,余為目睛面文骨木,自是天性,非師而能。(《畫史》)

宋 鄧 椿:畫之六法,難以兼全,獨唐吳道子,本朝李伯時,始能兼之耳。然吳筆豪放,不限長壁大軸,出奇無窮。伯時痛自裁損,只於澄心紙上,運奇布巧,未見其大手筆,非不能也,蓋實矯之,恐星光或近眾工之事。(《畫繼雜說》)

羅大經:李伯時工畫馬,曹輔為太僕卿,太僕廨舍,御馬皆在焉。伯時每過之,必終日縱視,至不暇與客語。大概畫馬者,必先有全馬在胸中,若能積精儲神,賞其神駿,久久則胸中有全馬矣。信意落筆,自然超妙,所謂用意不分乃凝於神者也。(《鶴林玉露》)

宋 俟 名:人物自吳晉以來,號為名手者,才得三十三人。其卓然可傳者,則吳之曹弗興,晉之衛協,隋之鄭法士,唐之鄭虔周昉,五代之趙岩杜霄,本朝之李公麟。(《宣和畫譜》)

湯 垕:李伯時,宋人人物第一。專師吳生照映前古者也。畫馬師韓乾,不為著色,獨用澄心堂紙為之。惟臨摹古畫用絹素著色,筆法如行雲流水,有起倒。作天王像全法吳生。士人高仲常專師伯時,彷彿亂真。至南渡吳興僧梵隆亦師伯時,但人物多作出水紋,稍乏神氣,若畫馬則全不能也。伯時暮年作畫蒼古,字亦老成。余嘗見《徐神翁像》,筆墨草草,神氣炯然。上有二絕句,亦老筆所書,甚佳。又見伯時摹韓乾《三馬》神駿突出縑素,今在杭州人家,使韓乾復生亦恐不能盡也。(《畫鑒》)

王世貞:南渡以前獨重李公麟伯時,伯時白描人物遠師顧吳,牛馬斟酌韓戴,山水出入王李,似於董李所未及也。(《藝苑巵言》)

明 李日華:李伯時在彭蠡濱,見野馬千百為群,因作《馬性圖》。蓋謂散逸水草,蹄齕起伏,得遂其性耳。知此則平日所為金覊玉勒,圍官執策以臨者,皆失馬之性矣。是亦古人作曳尾龜之意。(《六硯齋筆記》)

傳世作品

五馬圖 卷 紙本墨筆 (日本東京末次三次藏)

蓮社圖(南宋摹本) 軸 絹本設色 (南京博物院藏)

韋偃 牧放圖(李公麟摹) 卷 絹本設色 縱46.2cm橫429.8cm (故宮博物院藏)

主要作品

蓮社圖卷(南宋摹本)臨韋偃牧放圖卷 麗人行

臨韋偃牧放圖卷局部之二 臨韋偃牧放圖卷局部之一 五馬圖卷之五

五馬圖卷之四 五馬圖卷之三 五馬圖卷之二

五馬圖卷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