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淮河上“三峽樞紐”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工程總投資約為21.11億元,計畫總工期5年。

工程概況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上“三峽樞紐”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淮河上“三峽樞紐”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位於淮河幹流中游,安徽省霍邱、潁上兩縣交界處,距霍邱、潁上縣城分別為14Km和20Km。它與上游的山谷水庫、中遊行蓄洪區、各類堤防及茨淮新河、懷洪新河等共同組成淮河中游多層次綜合防洪體系,使淮河中游正陽關以下河道防洪標準由約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工程總投資約為21.11億元,計畫總工期5年。
主壩主壩
根據規劃,臨淮崗工程屬大洪水控制工程,其主要任務是配合現有水庫、行蓄洪區和整治河道,控泄削峰,確保淮北大堤等防洪保護區的安全。該工程為一等大(1)型工程,100年一遇壩前設計洪水位為28.41m,滯洪85.6億m3,1000年一遇壩前校核洪水位為29.49m,滯洪121.3億m3。
工程主要建築物包括主副壩、淺孔閘、新老深孔閘、姜唐湖進洪閘、船閘、上下游引河等。工程主要內容為:將長14.39Km的上下游引河(其中上游引河長3.71Km,下游引河長10.68Km),由底寬45m擴挖至160m;加固改建已有10孔深孔閘、49孔淺孔閘、船閘;新建12孔深孔閘和15孔姜唐湖進洪閘;加高加固長7.34Km的主壩和加高加固並延伸南北副壩(其中南副壩8.4Km,北副壩60.6Km)。
工程永久占地1.863萬畝,拆遷人口27300餘人,料場臨時占地1.7361萬畝。

工程進展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建設管理局作為項目法人,負責臨淮崗工程的建設管理。工程建成後的運行管理由安徽省負責,防洪調度由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負責,服從國家防總調度指揮。臨淮崗工程的占地拆遷及移民安置和淹沒影響處理工程,由項目法人與豫、皖兩省簽訂契約,包乾使用。
原臨淮崗工程於1958年動工興建,是具有灌溉和防洪效益的大型水庫。1962年因經濟困難而停建,停建時已完成了深孔閘、淺孔閘、船閘、部分主副壩、上、下游引河工程。後於2001年12月2日重新開工建設。
治淮的標誌性工程和淮河防洪關鍵性工程——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於2006年11月6月日正式建成,這標誌著淮河幹流從此結束無控制性樞紐的歷史,使淮河中下游防洪標準從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

工程效益

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是國務院確定的19項治淮骨幹工程之一,也是國家“十五”計畫的重點項目。臨淮崗工程的防洪保護範圍是正陽關以下的淮北地區和蚌埠、淮南等沿淮城市。據專家測算,工程建成後,如淮河發生100年一遇洪水時,避免向淮北分洪,可減少淹沒面積1290平方公里,一次性防洪減災效益為306億元,是工程投資的10多倍。同時工程建成後,還能有效保護京滬鐵路、合阜公路等重要交通幹線的安全,為煤礦、電廠提供安全保障,為淮河中下游廣大地區生產生活提供安全保障。此外,工程還具有蓄水灌溉、改善航運條件等綜合效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