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地震

臨沂地震

臨沂地震,發生在1668年7月25日晚8時左右,在山東臨沂地區,今屬日照莒縣。據記載,當時地震影響所及達410多個縣,魯、蘇、浙、皖、贛、鄂、豫、冀、晉、遼、陝、閩諸省及朝鮮同時感覺地震。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臨沂市地區臨沂市地區
發震時刻
1668年7月25日晚8時左右(清康熙七年農曆六月十七日戌時)
震中位置
在山東臨沂地區,今屬日照莒縣〈34.8°N,118.5°E〉

震級
8.5級
震源深度
約36公里 
震中烈度
XII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中國地震烈度最高級別,
地震別稱
郯城-臨沂大地震,郯城-莒縣大地震,郯城麥坡地震。

影響範圍

據記載,當時地震影響所及達410多個縣,、浙、、贛、、豫、冀、晉、遼、、閩諸省及朝鮮同時感覺地震。山東郯城、沂州(今臨沂)、莒州(今莒縣)破壞最重。50多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150多個州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有感半徑800多公里。極震區內城廓、官民廬舍、廟宇等一時盡毀,郯城倒塌如平地,莒州百里無存屋,並伴有大規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湧水噴沙等現象。震時如舟覆,如桔槔上下,崩為塹,漩為淵,沙涌井湮,地側樹偃,百穀隕籜。共壓斃5萬餘人,死屍遍野,不能殮葬者甚多多,凡值村落之處,腥臭之氣達於四處。暴雨烈日,瘟痢隨作,人民流散。震中周圍50多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150多個州縣遭受不同程度破壞,共壓斃5萬多人,有感半徑達800多公里。震後又發生6.5-7.1級餘震6次。
極震區北至莒縣,南至新沂,沿沂沭斷裂帶呈北北東向分布,其中郯城縣、臨沭縣部分地區烈度達XII度,其它地區烈度達XI度。震時如舟覆,地側樹偃,百穀隕籜,城郭公廨、官民廬舍、廟宇等一時盡毀,山崩為塹,地漩為淵,沙涌井湮。郯城城樓垛口、村落寺觀俱倒塌如平地,地裂泉涌,上噴高達二、三丈,地裂或縫寬不可越,或縫深不敢視,李家莊一鎮數千家並陷;沂州人無完宇,平地水深丈余,井內湧水高數尺山崩地裂;莒州百里無存屋,馬蓍山崩四散,屋樓崮山劈裂一半,閻家崮、鏇風朵、馬亓山大山個裂一半,城內四鄉遍地裂縫。區內死屍遍野,不能殮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隨作,人民疏散。
X度區北至諸城,南至新沂南,西至蒙陰、費縣,城郭官民房舍盡壞,壓斃居民無數,山崩,地裂涌黑沙水,平地水涌數尺。
IX度區北至濰坊、益都,南至江蘇省邳縣、沭陽,東至日照膠縣,西至兗州、鄒縣,壞官民房無算,人畜死傷甚多,地裂山崩,湧水出沙。
VIII度區北起濟南至昌邑、即墨一帶,南至江蘇省鹽城、漣水一帶,西至微山、濟寧、泰安,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城垣官舍傾倒無數,人畜多為壓死,地陷裂山崩。
VII度區北起膠東半島至惠民、德州一帶,南至安徽省淮北、蚌埠到江蘇省盱眙、寶應、大豐,西至菏澤、河南省商丘,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城垛廬舍多壞,人民有壓傷及死者,地裂出黑水。
VI度區北起黃河口北,南至安徽省安慶、宣城到上海,西至河北省冀縣、丘縣到河南省安陽、鄭州一帶,面積近40萬平方公里。一般記載房屋多傾倒或撲屋傷人。

古籍描述

山東數十個縣的縣誌對此都有記載:如沂水縣誌記載“倒房數千間”,章丘縣誌記載龍山山崩。著名的小說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卷二《地震》一文中作了生動形象的描述。以下引述《地震》中的相關內容: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地大震。余適客稷下(編寫者註:今臨淄),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擺簸,酒杯傾覆,屋樑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余,雞鳴犬吠滿城中。逾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體相聚,競相告語,並忘其未衣也。後聞某處井傾側不可汲,某家樓台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地震後果

地質
山崩、地裂、地陷等地面形變現象分布於山東省大部分地區和安徽省北部,形變帶延伸南北長達120公里,其中強破裂帶大致北起莒南縣板泉,南到郯城縣歸義茅茨,長約70餘公里。由於地表大面積升降,平地大面積被溢出來的地下水淹沒,蘇北贛榆縣海灘隆起,黃海海水退舍30里。更由於數十個州縣房屋倒毀。
人員
人畜傷亡十分慘重,按史料記載計算人口死亡在5萬人以上,其中莒縣死亡2萬有餘,臨沂死亡1.2萬以上,郯城死亡8700餘人。 
經濟
這次地震驚動朝野,康熙命戶部速行詳議,分別蠲賑。發免山東沂州等40州、縣、衛年租多寡不等,銀二十二萬七千三百有奇,並遣官賑濟。

相關研究

1956年中國科學院地震工作委員會收集整理了這次地震的大量史料,1960年李善邦先生確定這次地震為郯城8級地震。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高維明,山東省地震局李家靈、林趾祥、晁洪太,臨沂行署地震辦公室鄭朗蓀等先後多次對這次地震進行實地考察,確定了其發震斷層;季同仁、徐學炎等補充收集了有關史料。這次地震的震中郯城-臨沂一帶,正處於我國著名的“郯廬斷裂帶”主體範圍,由陸地斷裂帶活動造成了地震。
地震成因
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長期遭受剝蝕的豆家嶺-汞丹山地壘.必然要發生間歇性均衡補償,瞬時性的上升必然導致地震的發生,這就是本區地震形成的大背景.大地震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圈閉隱爆,因為隱爆能夠形成岩漿通道,讓高密度的岩漿不斷向上侵入,能起到有效地均衡補償作用.郯城大地震極震區的地質背景具備隱爆地震的圈閉聚氣-熔融岩漿-隱蔽爆破-楔塊運動的形成條件,因此認為郯城大地震是圈閉隱爆作用形成的.
地震遺蹟
山東省臨沂市郯城縣麥坡地震活斷層遺址,被中國地震局正式批准設立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下一步山東省將對該遺址進行保護性開發。
郯城麥坡地震活斷層遺址位於中國東部規模最大的斷裂帶——郯廬斷裂帶中部,公元1668年7月25日郯城8.5級地震就發生在該斷裂帶上。
臨沂地震是我國歷史上罕見的大地震,也是迄今為止我國歷史上發生的震級最大的破壞性地震(釋放能量約為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級地震的11倍)。地震震中正處於我國著名的“郯廬斷裂帶”主體範圍內,是由陸地斷裂帶活動造成的地震。
至今,在山東郯城和棗莊等地仍有保存完好的此次地震遺址。郯城地震斷裂帶是我國東部最大的一條地震斷裂帶,呈南北走向,長2600米,寬160米。棗莊的熊耳山大裂谷是一條由地震形成的天然大裂谷,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的有史料佐證的特大地震山體崩裂遺蹟。

李四光預言

李四光是中國優秀的科學家,在地震地質領域建樹極高。他當年預測過4個城市將發生地震,分別是唐山、四川、邢台、臨沂。據說,李四光前輩去世前,念念不忘的就是郯—廬地震帶,他曾經預測,一旦發生地震,其毀滅性可能是唐山大地震的好幾倍。
李四光的預言:
四大地震帶:
河北(唐山已發生)
四川(汶川已發生)
山東南部
河南東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