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今臨沂日照轄境各縣行政區劃
清朝初期,魯東南地區轄有臨沂,日照,莒縣,郯城,費縣,沂水,蒙陰等縣,沒有蘭陵,平邑,臨沭,沂源,沂南,莒南,五蓮等縣,今蘭陵縣分屬臨沂、郯城,今平邑屬費縣,今臨沭分屬臨沂、郯城,今沂源縣分屬沂水、蒙陰,今沂南分屬沂水、臨沂,今莒南屬莒縣,今五蓮分屬莒縣、諸城、日照
莒縣郯城
當時沒有五蓮縣,五蓮屬於莒縣的一部分!
康熙大帝剛即位不久的1668年7月25日臨沂郯城縣(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天黑不久,夜卻沒有往常的平靜,狗在狂叫,雞驚惶的亂飛,牛、驢家畜和其它野生動物都變得瘋狂了起來。人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但感覺被一種恐懼和不祥的預感籠罩著。天空傳來一陣奇怪的轟鳴聲音,一道奇怪光線照亮夜空和大地,接著大地就開始顫動、搖擺。一時間山崩地裂,牆倒屋催。垂死的人發出的慘叫和房屋倒塌的聲音、大地震動的聲音、人們的哭喊聲和動物的驚叫嘶鳴混雜在一起,隨著地震波的轉播,廣大周邊地區同樣陷入這悲慘混亂的場面,就象世界末日的來臨。……這就是郯城莒縣大地震,據歷史記載推算郯城大地震震級約為8.5度,是歷史上中國東部最為強烈的地震。地震有感總面積近200萬平方公里,有震害記載的地區達19萬平方公里,部分地區發生水災,黃河多處決口,長江受震盪掀起大浪,死人無數。郯城“陷塌處皆如階級有層次,李家莊一鎮並陷,凡數幹家”“房屋倒塌一空”;“震塌房屋約數十萬間”莒縣,“城內四方遍地裂縫,或寬一尺、二三尺,或長數丈,百步、數百步,亦有十字形裂者。城東南沭河東崖裂縫寬三尺”;“馬蓍山崩四散,五廬固山劈裂一半,閻家固、鏇風朵、科羅朵、馬齊山、大山各裂一半”日照當地地震烈度約在7.8級,城牆崩塌,房屋盡數被毀,死傷數千人……現在已過去300多年,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到底是多少已無法查考,我們來看一組數字。郯城,“打死男婦子女八乾七百有奇。查上冊人丁打死一千五百有奇”沂州,“震死人丁一萬二乾有奇”。蘭山縣(今臨沂縣),“地震壓死五百五十六丁”。莒州,“壓死人丁在冊三乾五百九十餘丁,男婦老幼死者共二萬餘人”。沂水,“除地震壓死人丁一千二百九十五丁,實存見在人戶二萬九乾八百六十丁”。由於當時人口還不密集,這死亡人數已經占到地區總人口很大的比例,而且還不包括後來因洪水等造成的死亡。
當時山東郯城縣縣官馮可參作了《災民歌》
歌曰:
郯城野老沿鄉哭,自言地震遭茶毒。
忽聽空中若響雷,霎時大地皆翻復。’
或如奔馬走危坡,或如巨浪搖輕軸。
忽然遍地涌沙泉,忽然頃刻皆乾沒。
開縫裂坼陷深坑,斜顫傾欹難駐足。
陰風颯颯鬼神號,地慘天昏蒙黑霧。
逃生走死亂紛紛,相呼相喚相馳逐。
舉頭不見眼前人,舉頭不見當時屋。
蓋藏委積一時空,斷折傷殘嗟滿目。
頹垣敗壁遍荒村,千村能有幾村存?
少婦黃昏悲獨宿,老嫗白首撫孤孫。
夜夜陰磷生鬼火,家家月下哭新魂。
積屍臭腐無棺鹼,半就編蘆入冢墦。
結席安蓬皆野處,陰愁霖潦晴愁暑。
幾許伶仃泣路旁,身無歸傍家無主。
老夫四顧少親人,舉 誰人汲沙渚。
妻孥寂寂葬荒丘,泣向廚中自蒸黍。
更苦霪雨不停休,滿陌秋田水漲流。
今年二麥充官稅,明年割肉到心頭。
嗟乎哉!漫自猜,
天災何事洊相推,愁眉長鎖幾時開?
這真是一場曠古奇災。
●發震時刻
1668 年7月25日12 時左右(清康熙七年農曆六月十七日戌時)
●震中位置
中國山東省郯城、臨沂、臨沭三縣交界處〈34.8 °N,118.5°E〉在山東臨沂地區,今日照莒縣
●震級
8.5級
●震源深度
約36公里
●震中烈度
XII度,山川易景-一切建築物普遍毀壞,地形劇烈變化動植物遭毀滅;中國地震烈度最高級別,
●地震別稱
郯城-臨沂大地震,郯城-莒縣大地震,郯城麥坡地震。
影響範圍
據記載,當時地震影響所及達410多個縣,魯、蘇、浙、皖、贛、鄂、豫、冀、晉、遼、陝、閩諸省及朝鮮同時感覺地震。山東郯城、沂州(今臨沂)、莒州(今莒縣)破壞最重。50多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150多個州縣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壞,有感半徑800多公里。極震區內城廓、官民廬舍、廟宇等一時盡毀,郯城倒塌如平地,莒州百里無存屋,並伴有大規模的山崩地裂、地陷、湧水噴沙等現象。震時如舟復,如桔槔上下,崩為塹,漩為淵,沙涌井湮,地側樹偃,百穀隕籜。共壓斃5萬餘人,死屍遍野,不能殮葬者甚多多,凡值村落之處,腥臭之氣達於四處。暴雨烈日,瘟痢隨作,人民流散。震中周圍50多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150多個州縣遭受不同程度破壞,共壓斃5萬多人,有感半徑達800多公里。震後又發生6.5-7.1級餘震6次。
極震區北至莒縣,南至新沂,沿沂沭斷裂帶呈北北東向分布,其中郯城縣、臨沭縣部分地區烈度達XII度,其它地區烈度達XI度。震時如舟復,地側樹偃,百穀隕籜,城郭、公廨、官民廬舍、廟宇等一時盡毀,山崩為塹,地漩為淵,沙涌井湮。郯城城樓垛口、村落寺觀俱倒塌如平地,地裂泉涌,上噴高達二、三丈,地裂或縫寬不可越,或縫深不敢視,李家莊一鎮數千家並陷;沂州人無完宇,平地水深丈余,井內湧水高數尺山崩地裂;莒州百里無存屋,馬蓍山崩四散,屋樓崮山劈裂一半,閻家崮、鏇風朵、馬亓山大山個裂一半,城內四鄉遍地裂縫。區內死屍遍野,不能殮葬者甚多;暴雨烈日,瘟痢隨作,人民疏散。
X度區北至諸城,南至新沂南,西至蒙陰、費縣,城郭官民房舍盡壞,壓斃居民無數,山崩,地裂涌黑沙水,平地水涌數尺。
IX度區北至濰坊、益都,南至江蘇省邳縣、沭陽,東至日照、膠縣,西至兗州、鄒縣,壞官民房無算,人畜死傷甚多,地裂山崩,湧水出沙。
VIII度區北起濟南至昌邑、即墨一帶,南至江蘇省鹽城、漣水一帶,西至微山、濟寧、泰安,面積達9萬平方公里,城垣官舍傾倒無數,人畜多為壓死,地陷裂山崩。
VII度區北起膠東半島至惠民、德州一帶,南至安徽省淮北、蚌埠到江蘇省盱眙、寶應、大豐,西至菏澤、河南省商丘,面積近20萬平方公里。城垛廬舍多壞,人民有壓傷及死者,地裂出黑水。
VI度區北起黃河口北,南至安徽省安慶、宣城到上海,西至河北省冀縣、丘縣到河南省安陽、鄭州一帶,面積近40萬平方公里。一般記載房屋多傾倒或撲屋傷人。
古籍描述
山東數十個縣的縣誌對此都有記載:如沂水縣誌記載“倒房數千間”,章丘縣誌記載龍山山崩。著名的小說家蒲松齡在《聊齋志異》卷二《地震》一文中作了生動形象的描述。以下引述《地震》中的相關內容: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時,地大震。余適客稷下(編寫者註:今臨淄),方與表兄李篤之對燭飲。忽聞有聲如雷,自東南來,向西北去。眾駭異,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擺簸,酒杯傾復,屋樑椽柱,錯折有聲。相顧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趨出。見樓閣房舍,仆而復起,牆傾屋塌之聲,與兒啼女號,喧如鼎沸。人眩暈不能立,坐地上隨地轉側。河水傾潑丈余,雞鳴犬吠滿城中。逾一時許始稍定。視街上,則男女裸體相聚,競相告語,並忘其未衣也。後聞某處井傾側不可汲,某家樓台南北易向,棲霞山裂,沂水陷穴,廣數畝。此真非常之奇變也。
地震後果
●地質
山崩、地裂、地陷等地面形變現象分布於山東省大部分地區和安徽省北部,形變帶延伸南北長達120公里,其中強破裂帶大致北起莒南縣板泉,南到郯城縣歸義茅茨,長約70餘公里。由於地表大面積升降,平地大面積被溢出來的地下水淹沒,蘇北贛榆縣海灘隆起,黃海海水退舍30里。更由於數十個州縣房屋倒毀。
●人員
人畜傷亡十分慘重,按史料記載計算人口死亡在5萬人以上,其中莒縣死亡2萬有餘,臨沂死亡1 .2萬以上,郯城死亡8700餘人。
●經濟
這次地震驚動朝野,康熙命戶部速行詳議,分別蠲賑。發免山東沂州等40州、縣、衛年租多寡不等,銀二十二萬七千三百有奇,並遣官賑濟。
相關研究
1956年中國科學院地震工作委員會收集整理了這次地震的大量史料,1960年李善邦先生確定這次地震為郯城8 級地震。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國家地震局分析預報中心高維明,山東省地震局李家靈、林趾祥、晁洪太,臨沂行署地震辦公室鄭朗蓀等先後多次對這次地震進行實地考察,確定了其發震斷層;季同仁、徐學炎等補充收集了有關史料。這次地震的震中郯城-臨沂一帶,正處於我國著名的“郯廬斷裂帶”主體範圍,由陸地斷裂帶活動造成了地震。
地震成因
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內,長期遭受剝蝕的豆家嶺-汞丹山地壘.必然要發生間歇性均衡補償,瞬時性的上升必然導致地震的發生,這就是本區地震形成的大背景.大地震發生的直接原因是圈閉隱爆,因為隱爆能夠形成岩漿通道,讓高密度的岩漿不斷向上侵入,能起到有效地均衡補償作用.郯城大地震極震區的地質背景具備隱爆地震的圈閉聚氣-熔融岩漿-隱蔽爆破-楔塊運動的形成條件,因此認為郯城大地震是圈閉隱爆作用形成的.
地震遺蹟
山東省郯城麥坡地震活斷層遺址,被中國地震局正式批准設立為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下一步山東省將對該遺址進行保護性開發。
郯城麥坡地震活斷層遺址位於中國東部規模最大的斷裂帶——郯廬斷裂帶中部,公元1668年7月25日郯城8.5級地震就發生在該斷裂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