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茶
1.茶的一種。臘﹐取早春之義。以其汁泛乳色﹐與溶蠟相似﹐故也稱蠟茶。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一:“臘茶出於 劍 建 ,草茶盛於兩 浙 。” 宋 沈括 《夢溪筆談·藥議》:“如臘茶之有滴乳、白乳之品,豈可各是一物?” 宋 劉克莊 《浪淘沙》詞:“老去淡生涯,虛擲年華,臘茶盂子太清些。”
元代,王禎《農書》中反映,當時的茶類有“茗茶”、“末茶”、“臘茶”三種。而臘茶即團、餅茶,當時已是“惟充貢茶,明間罕見之。”
其實,早在唐朝,貢茶就以蒸青團餅為主,有方有圓,有大有小。貢茶品目,據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記載,有十餘種,分別是:劍南的蒙頂石花;湖州的顧渚紫筍;峽州的碧澗、明月等。
到了宋代貢茶比唐尤甚,不但求早求量,更重品質,而且花樣翻新,名目繁多。宋代地方嗜茶,堪稱歷代地方之首。宋徽宗趙佶更是愛茶成癖,親自撰寫了《大觀茶論》。皇帝嗜茶,佞臣投其所好,挖空心思獻上巧立名目的貢茶。如《宋史·食貨志》中記載,光片茶一類,就有龍、鳳、石乳、白乳之類共十二等,以充歲貢及邦國之用。到宋神宗元豐年間(1078-1085年),依皇意又創製了密雲龍,比小龍團更佳,以雙袋盛之,謂之雙角龍團;宋哲宗紹聖年間(1094-1098年),又創瑞雲翔龍;至宋徽宗大觀(1107-1110年)初,皇帝趙佶在其《大觀茶論》中大力推舉白茶為第一極品,遂又創出三種細芽(御菀玉芽、萬壽龍芽、無比壽芽);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福建轉運使鄭可簡別出心裁,造茶獻媚,創製銀線水芽。其製作之精美,堪稱絕頂。在北宋160多年,所創貢茶名目,達到四五十種之多。
元代貢茶基本上沿襲舊制,但元時曾一度重武夷。元大德三年(1299年)在武夷四曲溪設焙局,稱為御茶園,焙工數以千計。董天工《武夷山志》中記載,元順帝至正末年(1367年),貢茶額達990斤。
直到明清貢茶才由臘茶漸漸被散茶替代,臘茶也繁衍到現在稱為大眾可享的茶類之一。
相關詞條
-
臘茶煎
臘茶煎主要用來治療陰瘡癢痛,出水久不愈。
參考資料 -
茶臘箐村
茶臘箐村隸屬於榮將鎮龍頭村委會,屬於半山區。位於榮將鎮西南邊,距離龍頭村委會6公里,距離榮將鎮政府17公里。國土面積3.39平方公里,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
村情概況 自然資源 基礎設施 農村經濟 -
私茶法
歸結為三類,即交引法(榷貨務山場制)、貼射法、嘉佑通商法。以上只是對東南茶法而言,四川茶法初不禁榷,故無私茶法,熙寧七年始行禁榷,也同時制定了私茶法。各...
宋代私茶法 元代私茶法 明代私茶法 清代私茶法 -
建茶
建茶因產於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歷史上所屬福建建州。其轄區以建茶、建盞、建本、建版、建木聞名於世。建茶以宋代福建建州建安縣(今建甌)的北苑鳳凰山一帶為主體...
建茶由來 建茶六絕 北苑茶文化 中國茶葉的龍頭——建茶極品北苑御茶 -
《謝鮑學士惠臘茶》
《謝鮑學士惠臘茶》是宋代詩人釋重顯所作詩詞之一。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謝鮑學士惠臘茶
作者宋釋重顯詩詞正文叢卉乘春獨讓靈,建溪從此振嘉聲。 使君分賜深深意,曾敵禪曹萬慮清。 注釋
作者 詩詞正文 注釋 -
茶馬古道[文化]
茶馬古道是指存在於中國西南地區,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間國際商貿通道,是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馬古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域稱謂,是一條世界上...
起源 歷史發展 形成過程 茶馬司 歷史線路 -
甜茶
甜茶在2~3月氣溫穩定於13℃以上時長出新芽,並在宿根上長出新的株條。 甜茶是多年生植物,但地上的枝條僅能活2~3年。 甜茶2.分根繁殖。
簡介 來源 原形態 生境分布 性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