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絕句絕句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西嶺:西嶺雪山。

(2)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5)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隻。

(6)“絕句”是詩的名稱,並不直接表示詩的內容。這種形式便於用來寫一景一物,抒發作者一瞬間的感受。詩人偶有所見,觸發了內心的激情,信手把詩人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一時不去擬題,便用詩的格律“絕句”作為題目。杜甫用這一形式寫了一組詩,共四首,用“絕句”為總題。《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詩歌以自然美景,透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前兩句,以“黃”襯“翠”,以“白”襯“青”,色彩鮮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機初發的氣息。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窗含西嶺千秋雪”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

白話譯文

絕句絕句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

一隊整齊的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

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隻。

創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時期,成都尹嚴武入朝,當時由於“安史之亂”,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亂得以平定,嚴武還鎮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當時,他的心情很好,面對這一派生機勃勃,情不自禁,寫下這一首即景小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

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

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詩歌以一幅富有生機的自然美景切入,給人營造出一種清新輕鬆的情調氛圍。前兩句,詩人以不同的角度對這副美景進行了細微的刻畫。翠是新綠,是初春時節萬物復甦,萌發生機時的顏色。“兩”和“一”相對;一橫一縱,就展開了一個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這句詩中以“鳴”字最為傳神,運用了擬人的手法把黃鸝描寫的更加生動活潑,鳥兒成雙成對,構成了一幅具有喜慶氣息的生機勃勃的畫面。而黃鸝居柳上而鳴,這是在靜中寓動的生機,下句則以更明顯的動勢寫大自然的生氣,白鷺在這個清新的天際中飛翔,這不僅是一種自由自在的舒適,還有一種向上的奮發。再者,首句寫黃鸝居柳上而鳴,與下句寫白鷺飛翔上天,空間開闊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遠,使詩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機充盈著整個環境,這樣就再從另一角度顯出早春生機之盛。

《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詩意圖《絕句·兩個黃鸝鳴翠柳》詩意圖

第三句,“窗含西嶺千秋雪”,詩人憑窗遠眺,因早春空氣清新,晴天麗日,所以能看見西嶺雪山。上兩句已點明,當時正是早春之際,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這就給讀者一種濕潤的感受,此句“窗”與“雪”間著一“含” 字,表現出積雪初融之際濕氣潤澤了冬凍過的窗欞,這更能寫出詩人對那種帶著濕氣的早春生機的感受。而“西嶺”,正是詩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近旁的西嶺,想到西嶺山上的長久積雪,以西嶺上的千秋積雪代替窗上的殘

雪,這就使所表達的意境更為廣遠。另外,詩人從少年時就懷有報國的志向,在歷經數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後終於有重展的機會,多年戰亂得以平定,這與詩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嶺,並以嶺上千年雪代窗上殘雪,進而給詩人以頑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聯繫。

末句更進一步寫出了杜甫當時的複雜心情。一說船來自“東吳”,此句表戰亂平定,交通恢復,詩人睹物生情,想念故鄉。用一個“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來飄泊不定,沒有著落,雖然他心中始終還有那么一點希冀,但那種希冀,已經大大消減了。“泊”字,正好寫出了詩人這種處於希望與失望之間的複雜心情。而“萬里”則暗示了目的達到的遠難,這與第三句中的“千秋”並列,一從時間上,一從空間上,同寫出那種達到目的之難。三國孫權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譽為明主,作者借東吳代指孫權,暗示了杜甫對當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萬里”、“東吳船”合而為一句,正是為了寫出那個“難”字。

全詩看起來一句一景,是四幅獨立的圖景,但詩人的內在情感使其內容一以貫之,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構成一個統一的意境。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

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翠”是新綠,“翠柳”是初春 物候,柳枝剛抽嫩芽。“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種長腿鳥飛起來姿態優美,自然 成行。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首 句還有聲音的描寫,傳達出無比歡快的感情。

詩的下聯也由對仗句構成。上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氣不好時見不到,只有空氣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 可見。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近在目前。觀賞到如此難得見到的美景,詩人心情的舒暢不言而喻。下句再寫向門外一瞥,可以見到停泊 在江岸邊的船隻。江船本是常見的,但“萬里船”三字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當人們想到這些船隻行將開行,沿岷江、穿三峽,直達長江下游時,就 會覺得很不平常。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隻是不能暢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隻,詩人也可“青春作伴好還鄉” 了,怎不叫人喜上心頭呢?“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何等開闊!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其中起聯結作用的正是詩人內心的心緒。表面上表現的是生機盎然的畫面,而在歡快明亮的景象內,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更寫出了詩人在重有一線希望之時的複雜心緒,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詩人對失望的感傷,對希望可否成真的無著和彷徨。以清新輕快的景色寄託詩人內心複雜的情緒,正是這首詩的主旨所在。

名家點評

蕭滌非:“全詩四句皆對,一句一景,似各不相干,其實是一個整體。”《杜甫研究》

楊倫云:“此皆就所見掇拾成詩,亦漫興之類。”《杜詩鏡銓》

作者簡介

杜甫畫像杜甫畫像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生於鞏縣(今屬河南),被今人譽為“詩聖”。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早年南遊吳越,北游齊趙,因科場失利,未能考中進士。後入長安,過了十年困頓的生活,終於當上看管兵器的小官。安史之亂爆發,為叛軍所俘,脫險後赴靈武見唐肅宗,被任命為左拾遺,又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後來棄官西行,客居秦州,又到四川定居成都草堂。嚴武任成都府尹時,授杜甫檢校工部員外郎的官職。一年後嚴武去世,杜甫移居夔州。後來出三峽,漂泊在湖北、湖南一帶,最終死於舟中。杜甫歷經盛衰離亂,飽受艱難困苦,寫出了許多反映現實、憂國憂民的詩篇,詩作被稱為“詩史”;他集詩歌藝術之大成,是繼往開來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