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用西方文化中的“人格”這個詞來解釋中國人的臉面觀,似乎都沒法說到點子上。如果我們堅持用人格或面具來研究或概括中國人的性格和關係特徵,我們並不能從中看到中國人的什麼特點,也許只能通過他們的量表來看出不同文化中的人的得分高低,而當我們用“臉面”一詞來概括、描述和分析中國人的性格和關係時,便可以發現它非常地恰如其分體現了中國人性格的關鍵和精髓。“面子”是任何一個在中國生活過的人或接觸過中國人的人都能感受到的一種文化心理現象。自19世紀末,美國傳教士明恩溥在其轟動西方一時的《中國人的特徵》一書中把它看作是中國人性格上的第一特徵起,關於面子研究由此拉開了序幕。魯迅當時就因為受此書的影響而認為“支那人的重要的國民性所成的複合關鍵,便是這'體面’”。十年之後,林語堂在他的成名作《吾國與吾民》(1935)一書中以極為相似的觀點認為,“面子”是統治中國人的三位女神中最有力量的一個,中國人正是為它而活著。
總的來說,“臉面” 是中國人對某一重要心理與行為的一種轉喻說法。臉是個體為了迎合某一社會圈認同的形象,經過印象整飾後所表現出的認同性的心理與行為,而面子是這一業已形成的心理及其行為在他人心目中產生的序列地位,也就是心理地位。
行為表現
中國人的面子觀念雖然不是中國文化的特有產物,但中國人對“面子”的重視可以看出它在中國人心目中無與倫比的地位,所以“面子”時常會支配著和調節著中國人的社會行為。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講面子、愛面子、爭面子行為
中國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人怕沒臉,樹怕沒皮”指的都是人十分重視臉面的存在,也暗指一個人要有廉恥之心。中國人既然如此講面子自然而然就是愛面子,常常會為了愛面子而不惜浪費人力、財力、物力以達到其目的。俗話說:“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張皮”、“人活臉,樹活皮,牆頭活的一把泥。”指的是人活在世上應知道什麼是羞恥,什麼是光榮,要有一個好名聲。“人過留名,雁過留聲”、“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再來“打腫臉充胖子”、“鼓起腮幫子充胖子”都是比喻沒有某一種本領或條件,卻硬要撐門面裝作有那種本領或條件。
“死要面子活受罪。”它體現出來的就是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以及保持自己作為一個人所有的那種虛榮心而不惜採取的一系列自苦行為。當年的西楚霸王項羽奪得鹹陽後,本該是“宜將剩勇追窮寇”,一統天下。但無奈其虛榮心太強,偏要率大軍返回江東,好在父老鄉親面前顯擺顯擺,謀士直言進諫,他還強詞奪理:“富貴不還故鄉,如錦衣夜行,誰知之也?”結果給劉邦抓住戰機,最後落得個“四面楚歌”、“自刎烏江”的悲慘結局,徹底丟了面子。愛面子之深令中國人會在任何機會下為自己爭面子,一來避免羞愧、恥辱、尷尬等情況出現,二來維護自己高度的自尊。
俗話說“人活一口氣”、“佛燒一爐香,人爭一口氣”、“不蒸饅頭爭口氣”都是比喻人應該有志氣,自強不息。所以中國人都是“好馬不吃回頭草”、“老虎不吃回頭食”、“家醜不得外揚”……甚至面對吃這一最基本的生存困難下仍然是“不為五斗米而折腰”“餓死事小,失節事大”……最耳聞熟詳的莫過於魏晉南北朝時的陶淵明,在唐令孤德芬《晉書陶潛傳》:“潛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邪!’解印去縣,乃賦《歸去來兮辭》。”
2、丟面子、撕面子行為
中國人愛自己的面子,一旦處於丟面子的處境時要不就是努力爭回面子要不就是撕破面子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破罐子摔破”、“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豁出去的姿態。人在現實生活中會丟面子一般有兩種可能性:一是自己害自己的。所謂:“面是人家給,架是自己丟的”很多人是“給臉不要臉”形容一個人不識抬舉,不知好歹。在做事時往往喜歡“關公面前耍大刀”“聖人面前賣字畫”“魯班門前耍斧子”“夫子面前讀聖經”這都是比喻在高手面前賣弄本領,缺乏自知之明。不單止表現在做事還表現在說話,如“鼓空聲高,人狂話大”比喻沒有真才實料的人往往狂妄自大,喜歡吹牛。所以有時我們為了防止自己做出丟面子的行為不妨“打盆水照照自己”、“撒泡尿自己照照”、“脫下鞋底,照照模樣”。
除了個人,人與人相處也是社會一大主題,人與人的關係利益一旦有衝突很容易產生撕破麵皮故意羞辱對方、傷害對方甚至打鬥或殘殺的行為:“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你開你的順風船,我行我的逆風舟”“他念他的經,我拜我的佛”表示各走各的路,各乾各的事,互不干擾。更甚者還會“你有初一,我有十五”你既然這樣對待我,那我就那樣回應你,彼此的行為針鋒相對,不甘示弱。
3、給面子行為
給面子的做法主要有三種情況:一是給與自己“平起平坐”的人面子,俗話說:“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指的是自己給別人行方便,別人也會給自己好處。《紅樓夢》第六回:“周瑞家的說:‘姥姥說哪裡話?俗話說得好: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不過用我一句話,又費不著我什麼事。”中國人習慣照顧他人的面子,很少當面批評指責暴露他人的缺點,同時也不善於說“不”,因為拒絕別人的請求等於是不給面子別人。
二是下位者給上位者面子。為了抬高自己的面子,中國人善於察言觀色,通過給上位者面子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總是以自身的利益出發,俗話說得好:“打狗也得看主人面”比喻要懲罰某人首先要看看他的背景,看在上司的面子上要寬容。在《金瓶梅》中,李瓶兒就因為忌潘金蓮明知道她的俏婢春梅對她不敬也不敢去處罰她只能吞下那一股不滿。
三是上位者給下位者面子。上位者並不是時時刻刻都高高在上的,有時也會幫下屬找台階,他們會給下屬面子讓他們產生一種滿足感,讓他們覺得無上光榮,進而緩解緊張的氣氛與尷尬的局面,俗話說:“不看僧面也看佛面”比喻無論如何都要給人個台階下。也作“不看金面也看佛面”如在唐王勸說龐貴妃時說:“你不看僧面都看佛面,你不念皇兒都念為王,皇兒為王都不念,念他父為國守邊疆。”
4、雙面子行為
所謂“一時貓臉,一時狗臉”會發生這樣的情況主要有三種:
一是通過顧全他人的面子從而維護自己的面子。俗話說:“見什麼人說什麼話,見什麼菩薩燒什麼香”、“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見著先生說書,見著屠夫說豬”。
二是通過損傷他人的面子來維護自己的面子。俗話說:“當面是人,背後是鬼”或“當面裝人,背後搗鬼”都是指當面說好話背後使壞。“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口面不知心”是告誡人們在與人交往時,要注意了解對方的心地是否善良,不要被表面假象相迷惑。在《水滸傳》第四十五回:“楊雄聽了,心中火起,便罵道:‘畫龍畫虎難畫骨,知人口面不知心。’這廝倒來我面前又說海奢黎許多事,沒得個沒把鼻。”又如俗話中的“牆頭草,風吹兩邊倒”比喻立場不堅定,見風使舵,誰有勢力就跟誰走。
三是通過貶低自己以抬高別人的面子。俗話說:“吃耳光,陪笑臉。”指的是被人打了耳光還要笑臉相迎。形容這種人低三下四,甘受委屈。通過降低自己的身份來迎合別人的人在當今中國的確不少特別是求人辦事的時候。
形成原因
中國人重視講究“面子”行為的原因追究起來有三個原因:1、面子的功能印象整飾功能。
一方面,臉是最能顯示一個人的外貌的,中國人重視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會特別注重外形的塑造與護理,以顯示自己的優點,所以從古到今描寫一個人的面卻有著不少學問。另一方面,一個“有面子的人”,無疑擁有一種巨大的有形的或無形的資產。自己可以給自己尊嚴、自信心、衝勁,也可以贏得他人和讚美、尊敬。它可以表征一定家世、地位、角色、聲望、榮耀和社會關係。
2、社會交換功能。
在中國這個禮儀大邦中十分重視“禮尚往來”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這種互換臉面的做法是一種培養人情的做法,中國人常乾脆將二者合一,叫做“情面”:人情式的面子。
3、是受中國人儒家文化與父母教養子女方式的影響。
中國人臉面觀中的內在緊張性實質是儒家價值文化和中國現實文化之間的重大差距造成的。儒家在理想上想把人塑造成臉面觀上的第一類人,但它在更大的程度上只成為一種人格理想,而其實際作用卻是造就了接受或固守這一價值體系的人在現實社會中成為第二類人,並造成了中國人在價值觀上強烈排斥第三、四類人(如小人和偽君子)。由於中國人情關係結構上的影響,中國人對價值層次上的認同回到行為層次上後卻轉向了第四類人,以此來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結果,從價值觀上看中國人的臉面觀,中國人對第二類人作正面評價,對第四類人作負面評價。但從現實社會上看中國人的臉面觀,中國人反而對第二類人作負面評價,對第四類人作正面評價,由此造成第二類人在社會行動中的失落或邊緣化,進而也出現他們中間一些人的痞化的傾向,以圖求得第四類人的社會優勢,這同時也表明了第四類人是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及日常生活的最大受益者和實利者。而第三類人因無所顧忌,既不受臉的規範所累,也沒有面子上的顧慮,而最有可能選擇越軌行為來獲得面子上的成功。
中國人臉面觀中所體現出的這種緊張性也許可以更真實地反映出中國人社會心理與行為的類型、價值和現實層面的差異及其變動方向;同時,用中國詞語中的“臉面”作為涵蓋和解釋中國人心理和行為的關鍵性概念的確是非常精當的。
正確對待
正確處理好臉面的問題,則是生存智慧的基本功。臉是社會總體定價問題,面子是交際情璄的邊際交換問題。臉是人之一生榮譽資本的積累;面子是人之一時的得意輸入的感覺。臉是由人對社會貢獻和道德表現所交換來的人生實體歷史;面子是由人的交際群體根據情璄需要所賦予的人生虛擬生活。由臉奠定的面子構成人生的實存榮譽;由面子虛擬的臉構成人生的玩耍遊戲。所以臉具有實榮性質,面子則是虛榮心理。
臉,它代表了一個人的尊嚴。在古代,臉是非常重要的,傷害一個人的臉就等於侮辱了這個人。可是到了近代,特別是清朝晚年。許多人為了討好上司便一而再的出賣自己的臉。到後來竟然為外國人出賣臉。
臉,這么重要的東西都要出賣,到底是為了金錢。可是,金錢並不等於臉面,雖說臉面可以換來金錢,然而金錢卻不能換來臉面。就是用再多的錢也難以買回自己的尊嚴。
"臉面"心理對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樹立具有正反兩方面的影響,我們要利用人們的臉面心理,努力提高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成效。
具體方法有:營造良好社會文化氛圍,將"八榮八恥"內化為臉面的評判標準;維護個體"臉面",提高個人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