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病證名。指膽經受邪化熱。見《中藏經》。相當於西醫的急性膽囊炎,急性胃炎,慢性胰腺炎。病因
本證多因外感熱邪或情志內傷,導致鬱熱壅於膽腑或氣鬱化熱,少陽樞機不利所引起,屬實證。其病位在膽,往往涉及肝、脾、胃等臟腑。症狀
症見右脅或兩脅疼痛、黃疸、尿短黃赤、口苦咽乾、寒熱往來,或噁心嘔吐、食少腹脹,或頭痛眩暈、易怒、耳聾、鼻流濁液,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清泄少陽,通腑泄熱。鑑別
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臨床分為脾胃虛弱、肝胃不和、膽熱犯胃、胃陰不足4個證型,採用加味補中益氣湯為基本方,結合分型辨症治療。預防
作息要有規律,少吃油炸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中醫治療方法
治療法則:清熱瀉膽。一、中藥治療
內服方藥⒈基本方藥:蒿芩清膽湯加味:青蒿12克、竹茹15克、半夏10克、赤茯苓12克、
黃芩10克、枳殼10克、陳皮10克、碧玉散20克(包)、大黃10克,本方適用於少陽熱重兼痰濕之證。納上藥,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溫服,每日l劑。
⒉加減變化:嘔吐酸水者,加服左金丸3~5克,每日3次;肢體痠痛者,加桑枝
12克、薏苡仁15克、絲瓜絡10克;濕熱發黃,熱重濕輕者,去陳皮、半夏,加茵陳25克;胸脅脹滿者,加川楝子10克、佛手10克。
二、中醫的其他治療
(一)外敷藥物⒈竹茹、生薑適量,絞汁,棉浸擦胸口,用於嘔酸苦水。
⒉青皮15克,為末,醋炒敷脅下,用於胸脅脹痛。
⒊南星搗爛,置杯內,扣臍上,起泡挑去泄水,用於黃疸。
(二)灌腸療法
⒈生大黃25克,煎煮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30分鐘。
⒉生大黃20克,青蒿15克,黃芩15克,陳皮10克,水煎取汁150毫升,保留灌腸30分鐘。
施治要點:
(一)本證為少陽膽經熱甚之證,熱郁少陽半表半里,以致權機不利,必以清膽之
劑泄其熱而利其樞機。
(二)膽病影響脾胃,化生濕熱痰濁,少陽相火衰煺易見嘔逆吞酸等症;濕熱留連
易發黃疸,必輔以或加強辛開苦降芳化利濕煺黃之品。
(叄)因膽熱常可橫逆於胃而形成膽胃不和之證,故治療時,一則要注意膽胃並治提高療效,二則要時時注意維護胃氣,切勿過用苦寒,以免傷胃。
(四)本證當與小柴胡湯證相鑑別,同為和解之劑,小柴胡和解少陽,主治寒熱往來,胸脅苦滿,本證乃寒熱如瘧,口苦膈悶,治以清膽利濕。雖同配伍黃芩,但本證特取善從少陽膽經領邪外出之青蒿,功在清芬透絡。同時也應與飲停脅下的鏇復花湯證區別。
護理
⒈加強精神護理,避免憂思惱怒。⒉寒溫適宜,避免外邪侵襲。
⒊注意觀察嘔吐物及腹部情況,保持大便通暢。
飲食保健
一、膽熱食療方
(下面資料僅供參考,詳細需要諮詢醫生)⑴橘皮3克、粳米1小撮,水煎,薑汁沖服,治療嘔吐。
⑵蕹菜250克,洗淨,切碎,荸薺10個洗淨,去皮,放鍋內,加水適量,煎煮半小時,出鍋前可加冰糖適量,1日分次食用,吃菜和荸薺,喝湯。適於口苦胸悶等症。
⑶白蘿蔔1個、生薑10克,搗碎擠汁,加紅糖開水沖服,適於嘔吐甚者。
⑷土豆100克、生薑10克,分別洗淨,切碎,橘子1個去皮核,共用潔淨紗布絞取汁液,食前服飲1湯匙,適於口苦胸滿,嘔惡,食欲不振者。
⑸玉米須33克,蒲公英、茵陳蒿各15克,水煎服,適用於黃疸者。
二、膽熱吃哪些食物好
可以選擇清熱瀉火、利膽的食物。⒈水產類:蟹、田螺、海帶、海蜇、海藻等
⒉水果類:梨、批把、甘蔗、柿子、西瓜、桃、香蕉、青呆、桑椹。
⒊蔬菜類:茄子、蘿蔔、冬瓜、絲瓜、青菜、菠菜、芹菜、馬鈴薯、苦瓜、蓮藕、通菜、番茄、筍、黃瓜、菱角、蘑菇、百合等。
⒋穀物類:大麥、小麥、綠豆、豆製品、豆鼓等。
⒌其他:茶、蓮心、菊花、胖大海、蜂蜜等。
三、膽熱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⒈少吃油炸食物:因為這類食物不容易消化,會加重消化道負擔,多吃會引起消化不良,還會使血脂增高,對健康不利.⒉少吃醃製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較多的鹽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例如香腸,臘肉,醃菜.
⒊不吃海鮮:這些食物俗稱“發物”.
⒋不吃或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強的食物對消化道黏膜具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瀉或消化道炎症. 例如水果,冰淇淋,燒烤,火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