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概述
中醫病名。以瞳神散大成綠色,視力驟降,頭眼劇痛為主要表現的眼科病症。
綠風內障多因郁怒傷肝,肝鬱化火生風,風火上擾於目;或飲食不節,脾胃受損,化濕生痰,痰濕上阻;或肝腎陰虛,精血耗損,目失涵養等引起。常見證型有:①肝鬱化火型綠風內障。證見兩目脹痛,瞳神散大呈淡綠色,眼珠脹硬,白睛紅赤,視力下降,頭暈目眩,頭目劇痛,面赤,煩躁,脅痛,口苦,嘔吐,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疏肝瀉火,方用丹梔逍遙散等。②痰濕上阻型綠風內障。證見兩目脹痛,瞳神散大色淡綠,白睛混濁,視力急降,頭暈目眩,食少嘔惡,四肢不溫,舌淡,苔滑膩,脈沉細。治宜溫脾、祛濕、化痰,方用吳茱萸湯等。③肝腎陰虛型綠風內障。證見頭眼隱痛,瞳神散大色淡綠,白睛輕度混濁,視力漸降,頭暈耳鳴,腰酸,五心煩熱,咽乾舌紅,脈細數。治宜滋補肝腎,方用杞菊地黃丸、六味地黃丸等。
病因病機
一、肝膽火邪亢盛,熱極生風,風火攻目。二、情志過傷,肝失疏泄,氣機郁滯,化火上逆。
三、脾濕生痰,痰郁化熱生風,肝風痰火,流竄經絡,上擾清竅。
四、勞神過度,真陰暗耗,水不制火,火炎於目或水不涵木,肝陽失制,亢而生風,風陽上擾目竅。
五、肝胃虛寒,飲邪上逆.
以上陰陽偏盛,氣機失常諸種原因,均可導致氣血失和,經脈不利,目中玄府閉塞,氣滯血郁,神水瘀積,釀成本病。
臨床表現
發病前,常在情志刺激或勞神過度後,自覺眼珠微脹,
急性發作時,症狀劇烈,頭痛如劈,眼珠脹痛欲脫,痛連目眶,鼻、頰、額、顳,視力急降,甚至僅存光感或失明。全身常伴噁心嘔吐或惡寒發熱等候。檢視眼部,胞瞼微腫,抱輪深紅,甚至臼睛混赤,黑睛霧狀混濁,瞳神散大,展縮失靈,瞳內氣色略呈淡綠。指捫眼珠變硬,甚者脹硬如石,眼壓多在6.67kPa(50mmHg)以上,高者可達10.67kPa(80mmI-Ig)左右。此時及時救治,諸症可以消退,視力尚能恢復。如果延誤失治,眼珠脹硬不減,則瞳神散天不收,黃仁部分變白,晶珠色呈灰黃,視覺完全喪失。
急性發作經治療之後(亦偶有未經治療者),還可轉入慢性階段,諸症減輕,但遇情志不舒,或過度勞累等,又可急性發作。若病情經常反覆,眼珠時時脹硬,瞳神愈散愈大,視物更加昏朦,最終亦失明。
診斷依據
一、發病急驟,眼珠脹痛欲脫,頭痛如劈,常伴同側頭痛、虹視,全身有噁心嘔吐或發熱惡寒等症狀。二、視力驟降,嚴重者僅能數指或僅有光感。
四、瞳神散大呈豎橢圓形,展縮失靈,瞳色呈青綠色。
五、眼珠脹硬,甚至脹硬如石。檢測眼壓,可升高至6.7-10.7kPa(50-80mmHg)。
六、前房變淺,房角閉塞。
鑑別診斷
綠風內障應與瞳神緊小、天行赤眼相鑑別,見下表。
三種白睛暴赤眼病的鑑別
綠風內障還應與偏頭痛、胃腸型感冒、青風內障相鑑別。
辨證論治
綠風內障主要由風、火、痰、郁及肝之陰陽失調,引起氣血失和,

一、內治
(一)肝膽火熾,風火攻目
主證:發病急劇,頭痛如劈,眼珠脹痛欲脫,連及目眶,視力急降,抱輪紅赤或白睛混赤浮腫,黑睛呈霧狀混濁,瞳神散大,瞳內呈淡綠色,眼珠變硬,甚至脹硬如石。全身症有噁心嘔吐,或惡寒發熱,溲赤便結,舌紅苔黃,脈弦數等。
證候分析:肝膽火熾,熱盛動風,風火相煽,交攻於上,故驟然發病,頭目劇痛,痛連目眶,抱輪紅赤,黑睛混濁。若肝火犯肺則白睛混赤腫脹。因火性升散,風性開泄,肝膽風火攻沖瞳神,故瞳神散大呈淡綠色。熱氣怫鬱於目,玄府閉密,則珠內氣血津液不得流行,致氣滯血郁,神水瘀積,故眼珠脹硬,視力急降。肝火犯胃,胃失和降則噁心嘔吐。火邪亢盛,正氣未衰,正邪交爭,故惡寒發熱。溲赤便結由火邪內盛所致。舌紅苔黃,脈弦數亦皆肝膽實火之徵。
治法:清熱瀉火,涼肝熄風。
方藥:綠風羚羊飲或羚羊鉤藤湯加減。前方是以清熱瀉火為重,方中用羚羊角(可用山羊角)清熱明日、平肝熄風,為主藥;黃芩、玄參、知母重在清熱瀉火;大黃涼血活血,泄熱通腑;車前子、茯苓清熱利水,導熱由小便出;防風助主藥搜肝風,散伏火;桔梗清熱利竅;細辛開竅明日,治頭風痛。諸藥組方,共呈清熱瀉火,涼肝熄風,利竅明日之功。方中若加丹參、丹皮、赤芍、地龍等,則更增涼肝熄風之力。嘔吐甚者,酌加竹茹、法夏之類降逆止嘔。對於熱極動風,陰血已傷之證,則宜以涼肝熄風為主,用羚羊鉤藤湯加減。方中羚豐角(可用山羊角代)、鉤藤、桑葉、菊花清熱平肝熄風;生地、白芍滋陰涼血養肝;貝母;,竹茹、甘草清熱化痰;茯苓寧心安神。若加丹參、澤蘭、洋瀉、細辛,用於本證則更增通絡行滯,利水開竅的作用。
(二)痰火動風,上阻清竅
主證:起病急驟,頭眼劇痛諸症與肝膽火熾者同。常伴身熱面赤,動輒眩暈,噁心嘔吐,溲赤便結,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症。
證候分析:脾濕生痰,肝鬱化火,痰因火動,火盛風生,肝風挾痰火而流竄經絡,上壅頭目,阻塞清竅,以致氣血津液郁滯不行,故暴發本病。由於痰火內盛,因而身熱面赤,動輒眩暈,噁心嘔吐。大小腸積熱,故溲赤便結。舌紅苔黃而膩,脈弦滑而數,均屬痰火之象。
治法:降火逐痰,平肝熄風。
方藥:將軍定痛丸加減。方中重用大黃為主藥,配黃芩、礞石、陳皮、半夏、桔梗等,大力降火逐痰;以白僵蠶、天麻合礞石平肝熄風;白芷協助主藥,定頭風目痛;薄荷辛涼散邪,清利頭目。此方用於本證,使上壅之痰火得降,肝風平熄,諸症方能緩解。若加丹參、澤蘭、茯苓、車前子更增活血通絡、祛痰利水之功。
(三)肝鬱氣滯,氣火上逆
主證:眼部主症具備,全身尚有情志不舒,胸悶噯氣,食少納呆,嘔吐泛惡,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等。
證候分析:胸悶噯氣,口苦,舌紅苔黃,脈弦數等皆情志不舒,肝鬱氣滯,郁久化火之症,而頭眼部症狀乃氣火上逆所致。肝失條達,氣火橫逆而犯脾胃,脾失健運,故食少納呆;胃失和降,則嘔吐泛惡。
治法:清熱疏肝,降逆和胃。
方藥:丹梔逍遙散合左金丸加減。前方以柴胡為主藥疏肝解郁;丹皮、梔子清肝瀉火;當歸、白芍養血柔肝;白朮、茯苓、甘草、生薑理脾滲濕,和胃止嘔;薄荷輔助主藥,疏散條達肝氣。後方以黃連為主,清肝胃之火,以降其逆,:少佐吳茱萸,辛溫開郁,降氣止嘔。
兩方合用,共奏清熱疏肝,降逆和胃之功。若加龍膽草、鬱金、地龍、木通等,則更增清肝解郁,通絡消滯的作用。
(四)陰虛陽亢,風陽上擾
主證:頭目脹痛,瞳神散大,視物昏朦,觀燈火有虹暈,眼珠變硬,心煩失眠,眩暈耳鳴,口燥咽乾,舌紅少苔,或舌絳少津,脈弦細而數或細數。
證候分析:肝腎陰虛,虛火上擾,清竅不利,故頭目脹痛。神水瘀滯,故眼珠變硬。
陰主斂,陽主散,陰虛陽亢則瞳神散大。陰虛血少,瞳神失養以致視物昏花。占人認為觀燈火生虹暈乃陰虛陽盛,水不制火,陰陽相乖,水火相射所致。虛火上炎,擾動心神則心煩失眠。陰虛陽亢,水不涵木,風陽上鏇,故眩暈耳鳴。口燥咽乾,舌紅少苔,脈弦細而數皆示陰虛火旺;若舌質紅絳而少津液,脈細數,則陰血虧虛更甚。
治法:滋陰降火,平肝熄風。
方藥:知柏地黃丸或阿膠雞子黃湯加減。知柏地黃丸重在滋陰降火,適用於肝腎陰虛,虛火上炎為重者。若兼風陽上擾,可酌加石決明、鉤藤平肝熄風。阿膠雞子黃湯以阿膠、雞子黃為主藥,滋陰血而熄肝風;輔以生地、白芍、茯苓滋陰養血,柔肝安神;石決明、牡蠣、鉤藤平肝潛陽熄風;絡石藤涼血通絡行滯;甘草清熱和中。全方共奏滋陰養血,柔肝熄風之效。適用於熱邪耗灼真陰,陰虧血虛,肝風內動之證。若於上二方中酌加丹參、澤蘭、地龍、澤瀉,可增活血通絡、利水消滯的功效。
(五)肝胃虛寒,飲邪上犯
主證:頭痛上及巔頂,眼珠脹痛,瞳散視昏,乾嘔吐涎,食少神疲,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弦。
證候分析:胃陽不足,痰飲內停。肝之寒邪犯胃,挾痰飲而上逆,並循厥陰經脈上沖頭目,阻遏清竅,故致頭痛眼脹,瞳散視昏,乾嘔吐涎。又,神乃水谷精氣所化生,四肢皆稟氣於胃,因胃陽不足,受納消化水谷之功能低下,臟腑精氣虛衰,故食少神疲,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弦亦為肝胃虛寒之象。
治法:溫肝暖胃,降逆止痛。
方藥:吳茱萸湯加減。《審視瑤函》吳茱萸湯是以《傷寒論》方為基礎加減而成。方中仍用吳茱萸為主藥,溫肝暖胃,降上逆之陰邪,止陽明之嘔吐及厥陰之頭痛。配生薑、法夏、陳皮溫脾胃,滌痰飲,降嘔逆;川芎、白芷散寒邪,止頭痛;人參、茯苓、炙甘草補脾胃。諸藥合用,可收溫肝暖胃,降逆止嘔,散寒止痛的功效。若加延胡索、牛膝,可增消滯止痛之效。
二、外治
(一)局部宜及早頻用縮瞳劑.可用1%-2%毛果芸香鹼滴眼液。症重時每3-5分鐘滴眼1次;症狀緩解後,視病情改為l-2小時1次,或每日2-3次。
(二)使用縮瞳劑時,聯合使用抑制房水生成的0.25%-0.5%噻嗎心安眼液,每日2次。
三、針刺療法
(一)體針
常用穴:睛明、攢竹、瞳子醪、陽白、四白、太陽、風池、翳明、合谷、外關等。噁心嘔吐時可配內關、足三里。每次局部取2穴,遠端取2穴。
(二)耳針可取耳尖、日1、眼等穴。
四、其他療法
(一)口服醋氮醯胺,首次服500毫克,以後每6小時服250毫克,同時服用10%氯化鉀10毫升,以防止副作用。
(二)20%甘露醇250毫升,靜脈滴注,30.60分鐘滴完;或50%葡萄糖液100毫升,一次靜脈注入。
(三)西醫手術治療。
預防調攝
綠風內障病因雖比較複雜,但是攝生有方,生活起居有常,勞逸得當,並注意情志安和,飲食有節,避免進食辛燥刺激之品,保持二便通暢等,對於預防和護理都具有積極的意義。此外,電影和電視光線較暗,不宜久看,患者應當忌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