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腳趾動”謎這個概念,首先是清代小說家李汝珍通過《鏡花緣》里一段謎論提出來的:“大凡做謎,自應貼切為主;因其貼切,所以易打。就如清潭月影,遙遙相映,誰人不見?那難猜的,不是失之浮泛,就是過於晦闞 。即如此刻有人腳趾暗動,此唯自已明白,別人何得而知。所以燈謎不顯豁,不貼切的謂之‘腳趾動’最妙”。舉例
例如這樣一條謎:“無邊落木簫簫下”(打一字),謎底是“日”。作者是採用南朝宋,齊,梁、陳歷史順序的典故,齊朝和梁朝的帝王都姓蕭,用“蕭蕭”扣“齊梁”“蕭蕭下”就是“陳”了。陳的繁體字是“陳”,“無邊”是去掉“陳”的“阝”,“落木”再去掉“東”之“木”,繁體字“折”去掉“阝”和“木”就剩下“日”字了。這條謎的弊病,就是謎面線索埋得太深,轉灣太多,過於晦 。對於謎面“蕭蕭”二字就是暗喻齊梁二帝王之姓氏,“此唯自已明白,別人何得而知”。因此,說這條謎是“腳趾動”謎典型之一,看來並非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