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本種株高1-2.5米,為多年生宿根水生草本植物,花期為夏季和秋季,雌花為黃綠色,雄花為紫色,葉脈平行分布,根際有白色匍匐莖,春天萌生新株,主要產於東亞和東南亞。
菰在古代中國有食用,茭米為九穀或六穀之一。
在菰莖中寄生的菰黑粉菌( Ustilago esculenta)會刺激薄壁組織的生長,使幼嫩莖部膨大,成為 茭白(又名茭瓜、茭白筍),是中國南方常見的一種蔬菜。其子呈黑色,亦可食,稱為 野米、 茭米、 菰米、 雕胡米。
為多年生挺水型水生草本植物。具根狀莖,地上莖可產生23次分櫱。形成櫱枝叢,稈直立,粗壯,基部有不定根,主莖和分櫱枝進入生殖生長後,基部如有茭白黑粉菌寄生,則不能正常生長,形成橢圓形或近圓形的肉質莖。葉片扁平,長披針形,長30100厘米,寬約3厘米,先端芒狀漸尖,基部微收或漸窄,一般上面和邊緣粗糙,下面光滑,中脈在背面凸起。葉鞘長而肥厚,互相抱合形成“假莖”。花果期秋冬,圓錐花序大,長3060厘米,多分枝,上升或展開。穎果圓柱形。常作蔬菜栽培。
茭白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水生蔬菜,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莖桿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紡錘形肥大部分。 茭白食用部分是其花莖基部膨大而成的地下嫩莖。原產我國,生於湖沼水中,
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栽培,於秋季上市。茭白外披綠色葉鞘,內呈三節圓柱狀, 色黃白或青黃,肉質肥嫩,纖維少,蛋白質含量高。茭白是我國的特產蔬菜,是“江南三大名菜”之一。 其質地鮮嫩,
味甘實,被視為蔬菜中的佳品。株高1.6~2米。根為鬚根,在分櫱節和匍匐莖的各節上環生,長20-70cm ,粗2-3mm,主要分布在地下30cm土層中,根數多。
生長環境
茭白屬喜溫性植物,生長適溫10~25℃,不耐寒冷和高溫乾旱。平原 地區種植雙季茭為多,雙季茭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對水肥條件要求高,而溫度是影響孕茭的重要因素。茭白根系發達,需水量多,適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層深厚鬆軟、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保水保肥能力強的黏壤土或壤土。茭白有秋產單季茭和秋夏雙季茭兩類。這兩者均用分株繁殖,長江流域單季茭在清明至穀雨分墩定植,夏秋雙季茭可分春秋兩季,春栽在穀雨前後,秋栽在立秋前後。茭白可分為四個階段: 萌芽期 入春後3、4月開始發芽,最低溫度5℃以上,以10~20℃為宜。分櫱階段 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櫱10~20個以上,適溫為20~30℃。孕茭階段 雙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單季茭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適溫為15~25℃,低於10℃或高於30℃,都不會孕茭。生長停滯和 孕茭後溫度低於15℃以下分櫱和地上都生長停止,5℃以下地上部枯死,地下都在土中越休眠階段 冬。
茭白種植技術
選好種株
由於灰茭、雄茭每年都會在正常的茭白田內自然產生,因此必須年年選種。在一些新引種茭白的地方,往往是第1年生產較好,第2年即開始出現灰茭、雄茭現象,第3年種墩就不能做種,出現大量灰茭、雄茭,產量大幅度降低。若用灰茭、雄茭的種墩或分株做種,第2年還是灰茭和雄茭,絕不會成為正常茭。
在秋茭採收前,選取孕茭早、茭肉粗壯白嫩、主茭與櫱茭採收期一致、無灰茭、無病蟲害、四周無雄茭的優良單株,插竿作為標記,發現灰茭、雄茭應將葉片打結作為記號,到第2年春季分墩時,先將灰茭、雄茭連根挖去。每667m2田需種株200-300墩。選好的優良種株待採收後,於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中旬將種茭叢連根挖起。茭白種株以地表向下1-2節地下莖所萌發的芽為有效分櫱,所以應切除種株最上部和最下部各節,留中間一段進行扦插假植。假植的行距為50cm,株距15cm,每隔5-6行留出80cm的走道,假植深度以齊茭墩泥為度,並保持1-2cm的淺水層。為了促使假植苗早髮根萌芽,防止受凍,秧田可採用地膜覆蓋,能使茭白提早生長發育,從而提早成熟和提高產量。當假植苗成活後,每667m2秧田可施入碳酸氫銨3-4kg,促進幼苗生長。春季對根莖密集、分櫱擁擠的茭墩,當苗高10cm左右時應將細弱分櫱除去,同時向根際壓1塊泥,使櫱芽向四周散開,以改善營養狀況和株間通風透光。在移栽定植前1周,除去生長勢過旺、趨向"雄化"的幼苗,以減少雄茭的發生。由匍匐莖上萌芽的"游茭"不能作種茭用。
栽培要點
1. 茭田選擇、翻耕和施基肥茭田應選擇光線好、土地平整、土層深厚、有水源的保水保肥力強的田塊,以有涼水經過的水田,或近水庫可利用庫區深層水灌溉的地塊最好。
翻耕茭田,每667m2施入腐熟農家肥3000kg或濃人糞尿2500kg,如前作是水稻田,還要增加基肥的用量,並耙平,然後灌水2-3cm,做到田平、泥爛、肥足。
2.適時定植(指春季種植) 4月至5月上旬,當茭苗高20cm左右、水田土溫10℃以上時即可移苗定植。如果選用老茭墩育苗的,此時將老茭墩連根挖起,用快刀順著分櫱著生的方向,按3-5個健全分櫱為1墩進行縱劈分墩,分墩要求帶老莖,劈時儘量少傷及分櫱和新根,並做到隨挖、隨分、隨栽。如茭苗過高,可剪去葉尖,使苗高保持在25-30em,防止栽後倒伏。定植密度一般為行距70-80em,墩距65cm,並分大小行,大行為走道。每667m2定植1200墩左右,保證6000株基本分櫱苗。定植深度以所帶的老莖薹管沒土為度,以晴天下午栽種為好。
3.水位管理 茭白水位管理以"淺一深一淺"為原則。定植後的生長前期(分櫱之前),保持3-5cm的淺水位,有利於提高地溫,促進髮根和分櫱;到6月份分櫱後期,將水位加深到12-15cm,以抑制無效分櫱的發生,由於7-8月溫度高,深水位還具有降溫的效果,但要定期進行換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爛根;進入孕茭期,水位應加深到15~18cm,但不能超過"茭白眼"的位置(最高水位不宜超過假莖的2/3),防止薹管伸長;孕茭後期,應降低水位至3-5cm,以利採收;採收後茭田應保持淺水層或濕潤狀態過冬,不能幹旱。
在每次追肥時,要等肥料吸入壤中後再灌水,如遇暴雨天氣,應注意及時排水,防止因水位過高而造成薹管伸長。
4.分期追肥(1)提苗肥:茭苗定植7-10天成活後,667m2施人糞尿500kg或碳酸氫銨15-20kg催苗,如茭白田基肥足夠,可減少施肥量。(2)分櫱肥:在分櫱初期(與第1次肥隔10天左右),667m2施人糞尿1000kg或碳酸氫銨20-30kg,促進有效分櫱和植株的生長;如沒有施提苗肥,應適當提前追施分櫱肥。(3)調節肥:在分櫱盛期的6-7月問,應視植株的長勢情況進行追肥,一般667m2施碳酸氫銨10-15kg,如植株生長強健可不施。(4)催茭肥:當新茭有10%-20%的分櫱苗假莖已變扁(開始孕茭),此時應重施催茭肥,促進肉質莖膨大,提高產量,一般667m2施腐熟人糞尿2500~3000kg,或碳酸氫銨30--40kg。催茭肥要適時施入,過早施,植株尚未孕茭,易引起徒長,從而推遲孕茭;過遲施,趕不上孕茭期對肥料的需要,則影響產量。
5.中耕耘田,摘除黃葉茭白定植成活後應及時耘田除草,為了保護好分櫱苗,耘田時要由近及遠,以防傷害分櫱苗。耘田以無雜草、泥不過實、田土平整為佳。在6月下旬茭白分櫱後期,株叢擁擠,應及時摘除植株基部的老葉、黃葉,以促進通風透光,促進孕茭,隔7-10天摘黃葉1次,共2-3次。將剝下的黃葉隨時踏入田泥中,可作肥料。
6.防治病蟲害 高山茭白的主要蟲害有長綠飛虱、大螟、二化螟、薊馬、蚜蟲等。長綠飛虱群集於葉片上危害,造成葉片枯黃而減產;大螟、二化螟以幼蟲在結茭期危害茭肉;薊馬、蚜蟲群集危害幼葉,造成葉尖枯黃捲縮。防治措施:在定植成活後至採收前7-10天,每隔12天噴藥1次進行預防,長綠飛虱、薊馬可用40%樂果1000倍液、25%撲虱靈2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1000-1500倍液;大螟、二化螟用5%銳勁特1000倍液、Bt系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500倍液、80%敵敵畏乳油1000倍液、18%殺蟲雙800倍液;兼用20%三唑磷800-1000倍液、25%亞胺硫磷600-800倍液或20%好年冬1000倍液,交替噴霧。
高山茭白的主要病害有茭白鏽病、胡麻斑病、紋枯病,危害葉片和肉質莖,使葉片和肉質莖枯黃乾死,特別是高溫季節發病嚴重,影響產量。防治措施:茭白鏽病在發病初期,用20%粉銹寧1500倍液、97%敵銹鈉500倍液、70%代森錳鋅700倍液或40%福星8000倍液噴霧,每7~10天噴1次,共2-3次。各種藥劑應交替使用。胡麻斑病可用50%撲海因1000倍液或50%多菌靈500倍液防治。紋枯病用5%井崗黴素300倍液防治。在茭白進入孕茭期後,禁止使用殺菌劑,以免殺死黑粉菌,造成茭白不孕茭,因此防病必須在植株生長前期(分櫱之前)進行。
採收
山區茭白一般在7月上旬開始孕茭,8月中旬至9月上旬採收,比平原地區秋茭提早20~30天採收。不同的氣候條件,特別是氣溫的高低,會影響茭白的孕茭時間和採收期。採收時削去薹管,切去葉片,留葉鞘40em,帶葉鞘的茭白浸在清水中可貯存3~5天(若採用冷庫貯藏,可保鮮60-70天)。一般從開始孕茭到採收約需14-18天。採收過早,肉質莖尚未充分膨大,產量低;採收過遲,則茭肉變青,質量下降,且易形成灰茭。在進入採收期後,應每隔3-4天採收1次。一般667m2產殼茭1600kg左右。
營養價值
1. 利尿止渴、解酒毒:
茭白甘寒,性滑而利,既能利尿祛水,輔助治療四肢浮腫、小便不利等症,又能清暑解煩而止渴,夏季食用尤為適宜,可清熱通便,除煩解酒,還能解除酒毒,治酒醉不醒。
2. 補虛健體:
茭白含較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等,能補充人體的營養物質,具有健壯機體的作用。
3. 茭白能退黃疸,對於黃疸型肝炎有益。用於催乳:茭白30克,通草10克,燉豬腳吃。
4. 茭白味甘、微寒;具有祛熱、生津、止渴、利尿、除濕、通利的功效;主治暑濕腹痛、中焦痼熱、煩渴、二便不利以及酒毒、乳少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