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結構
腫瘤組織結構的異型性是指腫瘤實質和間質的關係紊亂,失去相應正常組織的結構和層次。良性腫瘤組織結構與其來源組織相似,較易判斷其起源。例如腸腺瘤的腺體較豐富,腺腔可擴張,腺腔大小不一,但瘤細胞排列整齊。惡性腫瘤的組織結構異型性明顯,細胞排列紊亂,失去正常的層次和結構。例如腸腺癌的腺體大小不一,形態十分不規則,甚至不形成腺腔,排列紊亂,腺上皮細胞排列緊密或呈多層。
腫瘤細胞
良性腫瘤細胞異型性小,與其來源的正常細胞相似,有時單從細胞學上無法同其來源的正常細胞區別,其異型性主要表現在組織學方面。惡性腫瘤的瘤細胞具明顯的異型性,表現為:
1.腫瘤細胞的多形性 表現為瘤細胞大小不一,形態不規則,甚至出現胞體特大的瘤巨細胞。少數分化差的腫瘤細胞較相應組織的正常細胞小,圓形,且大小較一致。
2.核的多形性 細胞核大小不一,形態不規則,甚至出現多核、巨核、畸形核瘤細胞。腫瘤細胞核明顯增大,因而使核/漿比例增大,從正常的1:4~6增至1:1.5~2,甚至1:1。核染色質呈粗大顆粒狀,分布不勻,常靠近核膜分布,使核膜顯得增厚。核仁肥大,數目增多。核分裂像多見,並可出現病理性核分裂,即多極性、不對稱性、頓挫型核分裂(圖5-3)。惡性腫瘤細胞核多形性與染色體呈多倍體或非整倍體有關。以上這些改變均有助於病理診斷。
3.胞質的改變 惡性腫瘤細胞的胞質一般由於分化低而減少,但有時也可以增多。由於胞質核心蛋白體增多,故多呈嗜鹼性染色。有些腫瘤細胞內尚可出現粘液、糖原、脂質、色素等腫瘤分泌、代謝產物,並可作為腫瘤鑑別診斷的依據。
超微結構
腫瘤細胞同正常細胞之間或良、惡性腫瘤細胞間未發現有質的差別,而僅有量的差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同型性 即腫瘤細胞與其來源的正常組織的細胞在超微結構上有相似之處。如鱗狀細胞癌有張力原纖維、橋粒,從而有助於診斷。
2. 低分化性 惡性腫瘤細胞分化程度較低,甚至未分化,如有些橫紋肌肉瘤分化低,光鏡不見橫紋,電鏡下可見原始肌節,從而得以確診。
3. 異型性 瘤細胞特別是惡性腫瘤細胞、胞核、細胞器顯示一定程度的畸形。一般而言,瘤細胞分化越低,細胞器越簡單,包括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器、張力微絲等數量減少,發育不良。如鱗癌細胞之間橋粒減少,使瘤細胞易脫落、浸潤。又如瘤細胞線粒體呈球形,而非桿狀,線粒體嵴呈縱向平行排列,說明其無氧酵解供能的特點。
總的說來,鑑別腫瘤的良、惡性主要靠光學顯微鏡,而電鏡則對鑑別腫瘤的類型和組織來源發揮重要作用。
代謝特點
同正常細胞比,腫瘤細胞的核酸合成代謝明顯增強,分解代謝減弱,有利細胞分裂和增殖。其糖代謝在有氧或無氧條件下,均以糖酵解過程占優勢,該特性可能與線粒體功能障礙有關。腫瘤的蛋白質合成、分解與代謝均增強,合成代謝又超過分解代謝,並可奪取正常組織營養,這是造成惡病質的重要原因之一。腫瘤還可合成腫瘤蛋白,作為腫瘤特異抗原和相關抗原,引起機體免疫反應。有的腫瘤蛋白與胚胎組織有共同抗原性,稱為腫瘤胚胎性抗原,如肝細胞癌能合成胎兒肝細胞所產生的甲種胎兒蛋白(AFP),又如大腸癌可產生癌胚抗原(CEA),臨床上檢測這些抗原有助於診斷相應的腫瘤和判斷療效。腫瘤的酶代謝活性多數無改變,少數情況表現酶活性增高,如前列腺癌患者酸性磷酸酶(ACP)增高,肝癌、骨肉瘤患者鹼性磷酸酶(AKP)活性增高,臨床血清學檢查可作為輔助診斷。在一些細胞分化原始幼稚者,其酶變化特點主要表現為特殊功能酶接近或完全消失,從而導致酶譜的一致性,同胚胎細胞的酶譜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