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交界性腫瘤

卵巢交界性腫瘤

卵巢交界性腫瘤惡性程度較低。WHO對卵巢交界性腫瘤的定義為:在生長方式和細胞學特徵方面介於明顯良性和明顯惡性的同類腫瘤之間,無損毀性間質浸潤,且與同樣臨床分期的卵巢癌相比,大多是預後好得多的卵巢腫瘤。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卵巢交界性腫瘤占卵巢惡性腫瘤的10%~15%。易發生於生育年齡的婦女,多為早期其雙側的發生率為38%。

病因

卵巢交界性腫瘤的病因尚不明了。伴交界性腫瘤的腹膜假黏液瘤以往認為原發於卵巢,現在提出最可能的來源是闌尾。

發病機制

(圖)卵巢交界性腫瘤卵巢交界性腫瘤

主要病理類型為漿液性和黏液性,也有子宮內膜樣透明細胞等分類,但均非常少見

1.漿液性交界性腫瘤的組織學診斷 一般採用Katzenstein等提出的標準:①上皮細胞復層和(或)呈出芽狀簇集;②細胞異型性;③核分裂;④無間質浸潤。Russell認為在無真正間質浸潤的前提下這四點中必須達到兩點以上才能診斷。在此基礎上,許多學者又不斷進行補充。間質浸潤有時不容易判斷和識別。一部分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有腹膜種植在診斷時應以原發腫瘤的形態為準近年有人報導了有微灶性浸潤的漿液性交界性腫瘤,Bell和Scully將微浸潤定義為:典型形態的漿液性交界性腫瘤間質中存在灶性或多灶性,呈現為單個細胞、不規則小巢狀、乳頭狀或篩孔狀細胞巢,細胞呈現不典型性,但對周圍間質不構成破壞性並不伴有間質反應病灶範圍直徑小於3mm或面積小於10mm2。絕大多數研究認為微浸潤不影響預後仍劃入交界性腫瘤的範圍。Scudly又提出,當這種灶性腫瘤細胞在間質中呈現紊亂的生長方式,並在細胞學上具備惡性特徵、對周圍間質構成一定程度的破壞或引起間質反應時應診斷為“微浸潤癌”,尤其合併卵巢外病變時,對患者具有威脅

2.黏液性交界性腫瘤的組織學診斷 Piura等關於黏液性交界性腫瘤的診斷標準為:有上皮增生,無間質浸潤,並具有以下三項中的兩項:①絨毛樣腺狀增生;②有絲分裂象或細胞不典型;③細胞不超過4層。

(圖)卵巢交界性腫瘤卵巢交界性腫瘤

近年Rutgers和Seully把黏液性交界性腫瘤分為宮頸內模型和腸型。Scully提出卵巢交界性宮頸內膜樣黏液性腫瘤其結構類似於交界性漿液性腫瘤,惟乳頭含有豐富的間質並有細胞出芽,可能種植於腹膜及轉移至淋巴結但不伴發腹膜假黏液瘤。其腹膜播散為散布的結節其組成為黏液腺和纖維間質。預後好於腸型。Riopel等提出腸型黏液性腫瘤的診斷標準:①黏液上皮呈復層及簇狀,但無間質浸潤;②伴微浸潤者常表現為腺體擁擠,呈融合性生長或背靠背,缺乏纖維間質,或呈篩狀結構,可伴壞死,核分裂象<5/10HPF浸潤範圍<5mm。伴腹膜假黏液瘤的多為腸型。Riopel對腸型交界性黏液性腫瘤的間質浸潤由<3mm已放寬至<5mm,因兩者的預後無顯著性差異。

3.腹膜種植 傳統的觀點將卵巢外病灶均視為“種植”,這種分類方法有缺陷。Bell提出非浸潤性種植中上皮成分稀少,被四周反應性纖維細胞圍繞,使上皮與間質細胞常常融合、難以查見;浸潤性種植則上皮成分較多,顯示高度複雜增生或微乳頭結構及小細胞巢無規律地分布於間質中。Sliva對腹膜種植的診斷標準如下:①在間質內尋找單個或成群上皮細胞,若達到一定數量則稱“浸潤性種植”;②腹膜表面或頂端無纖維組織反應,而上皮細胞穿透下方組織亦稱“浸潤性種植”;③若種植部位廣泛纖維化,僅少數單個細胞位於間質內,則稱“種植伴早期浸潤”。不管腹膜病灶為多中心原發還是種植,前者發生率約88%,10年存活率為95%~98%;而後者占12%,10年存活率僅33%極類似浸潤癌。因此近年主張不管卵巢上病灶是什麼,存在腹膜浸潤性種植者即視為癌。

Seidman統計4129例交界性漿液性腫瘤經7.4年(中位數)隨訪,非浸潤性腹膜種植者存活率達95%,而浸潤性腹膜種植者為66%,浸潤性腹膜種植是目前判斷預後最可靠的指標因此希望醫生在手術時對腹腔應慎重地進行多點活檢來尋找病變,漿液性交界性腫瘤中發生浸潤種植是惟一的致死原因,只有這類患者需要化療。

黏液性交界性腫瘤中腸型腹膜播散多為瀰漫分布的黏液池,內中漂浮黏液上皮。伴交界性腫瘤的腹膜假黏液瘤以往認為原發於卵巢,現在提出最可能的來源是闌尾。對腹膜假黏液瘤的治療仍不滿意,伴有腹膜假黏液瘤的交界性黏液瘤其生物學行為不善預後不好。間質浸潤>5mm是惟一的不良預後指標

臨床表現

卵巢交界性腫瘤存在淋巴結轉移,淋巴結轉移的受累淋巴結多屬盆腔主動脈旁淋巴結。不論腫瘤是否伴發種植,其受累淋巴結的病變類似。Seidman統計43例交界性漿液性腫瘤伴淋巴結轉移者,經6.5年(中位數)隨訪,存活率達98%目前尚無依據表明懷孕會加劇卵巢交界性腫瘤的臨床進展

併發症:

周圍組織粘連Scully提出卵巢交界性腫瘤存在淋巴結轉移發生率為1%~16%,與臨床分期無關

診斷

(圖)診斷診斷

於1973年列入WHO卵巢腫瘤分類中,多年來對其診斷標準一直有爭議近年來發生了一些變化,並逐漸趨於統一,以組織病理學診斷標準為診斷標準。 WHO(1999)卵巢交界性腫瘤的基本診斷標準為:①交界性腫瘤細胞核異常及有絲分裂象介於該類型明顯良性與肯定惡性之間;②有些不典型復層上皮細胞團脫離原來的部位;③缺乏明顯的間質浸潤。

必須強調,可疑交界性時應每1~2cm做一切片。轉移或復發時,腫瘤仍保持原發交界性組織形態。表1列舉了組織形態學的分界,以往有所列情況即不能診斷交界性,而為侵襲性。

鑑別診斷:

應與卵巢上皮性腫瘤中的交界性漿液性腫瘤相鑑別。

檢查

實驗室檢查:

陰道超聲婦科檢查腫瘤標誌物如血清CA125、CA19-9的檢查。

其它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學檢查

治療

(圖)卵巢交界性腫瘤卵巢交界性腫瘤

卵巢交界性腫瘤的治療主要為手術治療除特殊病例外現多不主張加用輔助治療。與過去有較大不同的是,引入了微灶性浸潤和非浸潤性種植等概念,為交界性腫瘤的治療提供了依據。

1.卵巢交界性腫瘤的保守性手術 保守性手術通常指患側附屬檔案切除,適用於年輕、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手術應滿足以下條件:①患者年輕、渴望生育;②確定為Ⅰ期,對側卵巢和輸卵管正常;③術後有條件長期隨訪。年輕患者如一側卵巢有腫瘤時,一般開腹後留取腹水或腹腔沖洗液,然後先做一側附屬檔案切除,剖視有可疑時送冷凍切片如病理報告為交界性卵巢腫瘤,應作對側卵巢剖視並送病理檢查,同時應仔細探查盆腔及上腹部,如均無惡性證據,可不再作其他手術。切除標本應每1~2cm做一切片檢查,明確是否有侵襲。術後石蠟切片病理檢查如為癌可根據情況進行卵巢癌再分期手術和(或)加用化療。

Buttini等回顧分析了142例Ⅰ期卵巢上皮性交界性腫瘤患者的資料,只有1例在293個月後死於腫瘤;29例行保守手術,只有1例對側卵巢復發復發率3.5%。提示早期病變可根據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願望行保守手術,而不需要輔助治療。較晚期患者應行腫瘤細胞減滅術但淋巴結是否切除值得質疑,因為它與生存期無關。

Kennedy等探討了有卵巢外病變或晚期患者行保守手術的可能性。76例交界性漿液性腫瘤患者,39/76例有卵巢外病變,28/74例為Ⅱ或Ⅲ期患者,其中66例隨訪了8~264個月(平均99個月)僅有1/66(1.5%)病情進展,死於廣泛播散的漿液癌,2/18(11.1%)例行保守手術者復髮長期隨訪顯示卵巢外病變並不意味著腹膜種植,對年輕患者行保守手術是可行的。

有作者又研究了交界性腫瘤患者行子宮+雙附屬檔案切除附屬檔案切除和單純囊腫切除術後的復發率分別為5.7%15.1%和36.3%。但復發後可再次行保守手術仍可獲得妊娠和長期存活。因此認為保守手術的復發風險雖然顯著升高,但不影響最終生存即使是晚期患者,行保守手術後也有機會獲得自然妊娠。對年輕的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行保守手術,但術後需嚴密隨訪。

交界性腫瘤手術的值得注意的兩個問題:

(1)對側卵巢楔形活檢:漿液性交界性腫瘤雙側發生率為43%許多作者建議對健側卵巢行楔形活檢;但也有人反對,認為術後易出現卵巢周圍粘連而導致不孕。雖然目前微創技術和抗粘連製劑的套用能減少粘連的發生,但有報導肉眼外觀正常的卵巢鏡下分析也無病灶,因此對對側卵巢活檢的價值提出疑問尚無統一意見。

(2)關於冰凍病理診斷:冰凍病理的可靠性各家作者報導不一尤其對黏液性交界性腫瘤。一般認為鑑別良、惡性較可靠,但鑑別交界性與惡性或交界性與良性則不是非常準確。Houck回顧分析了140例交界性腫瘤的病理,冷凍切片與石蠟切片的符合率為60%,冰凍病理將良性誤診為惡性者為10.7%,而將惡性誤診為良性者達29.3%。冰凍病理的陽性預測值為89.3。Kayikcioglu分析了33例患者冷凍切片與最終的符合率為72.7%,9%的誤診者為漿液性,36.6%為黏液性。冰凍病理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6.95%和57.14%。冰凍病理的局限性提示,術中根據冰凍病理結果決定手術範圍具有相當的風險性。術前與患者和術中及時與家屬溝通是十分明智的。

既往主張在完成生育功能後切除保留的卵巢,現在認為可以繼續保留。腹腔鏡處理交界性腫瘤尚不成熟,因此術前考慮到交界性腫瘤者不主張行腹腔鏡手術,避免種植

2.卵巢交界性腫瘤的其他手術 臨床Ⅰ期成人如不再需要生育時可作全子宮、雙附屬檔案大網膜闌尾切除術。由於常常在同一腫瘤中同時存在良性交界性和惡性成分,如術中冷凍切片病理檢查不能確定交界性或惡性,則一般應進行淋巴結清掃:Ⅱ、Ⅲ、Ⅳ期者可行腫瘤細胞減滅術。Buttini等認為較晚期患者應行腫瘤細胞減滅術,但淋巴結是否切除值得質疑,因為它與生存期無關。臨床治療達到完全緩解的患者,現多主張不進行二次探查術。

3.輔助治療 超過Ⅰ期的患者是否需作輔助化療,各家意見還不十分一致。Genadry認為無需輔助治療,因為卵巢外的交界癌是多處原發,而不是轉移。sutton等報導32例Ⅲ期交界性卵巢癌,手術後40.6%無殘存59.4%仍有殘存,經過化療效果較好。

有文獻報導,輔助治療不僅不能改變交界性腫瘤患者的預後,過度化療還可引起併發症,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尚無任何前瞻性隨機研究支持化療有益但也有報導交界性腫瘤對化療並非完全不敏感術後輔助治療仍有一定的近期療效。特別是術後有殘留病灶者化療可使腫瘤鬆動、病灶縮小,待條件許可時再次手術,可達到將腫瘤完全切除的目的。

因此,關於交界性腫瘤的術後輔助治療,提出以下幾點:

(1)應明確交界性腫瘤輔助治療的目的是縮小病灶,有腫瘤殘留者可給予化療,為再次減瘤手術成功創造條件,但不能期待利用輔助治療改善預後。

(2)FIGOⅠ期及其他期別術後無腫瘤殘留者,不必接受輔助治療,但應嚴密隨訪。

(3)沒有腹膜浸潤的患者不需要輔助治療漿液性交界性腫瘤中只有發生浸潤種植者需要化療。

(4)交界性腫瘤的腫瘤細胞增殖速度較上皮性癌緩慢,化療應有別於卵巢上皮癌,宜選用較溫和的方案如PC方案較為理想,療程不宜過於集中。

(5)建議開展腫瘤細胞DNA含量、倍體水平及有關癌基因的檢測,明確轉移灶的病理類型,使治療有的放矢。

飲食禁忌
1、保證熱量和蛋白質供給應充足:
多吃一些牛奶、雞蛋、瘦豬肉、牛肉、兔肉、魚肉、禽肉、豆製品等。
如患者厭食清淡葷腥,可選吃乳酪、雞蛋餅、鹹鴨蛋等。平時還應多吃蜂蜜(蜂蜜食品),以及米、面等穀類食品。
2、多吃增強免疫力的食品:
黑木耳、香菇、銀耳、蘑菇等,以及動物肝、魚肝油、胡蘿蔔、萵筍葉等富含維生素A和胡蘿蔔素的食物。
3、多吃新鮮水果蔬菜:
油菜、菠菜、番茄、洋蔥、鮮棗、蘆筍、山楂、小白菜、獼猴桃、海帶等。
噁心嚴重,可以進食菜汁,也可以吃些清爽的涼拌菜和水果。
4、合理安排三餐時間:
早、晚餐應分別安排在清晨6時前、晚上7時後,延長用藥和進食時間間隔,減少藥物反應。
5、多飲水,促進毒素排泄。
每天不少於2000毫升,以減輕藥物對消化道黏膜的刺激。
6、忌食辛辣食蕊及調味品。
7、不宜煙燻、烘烤、醃臘食物。
8、忌食發物,如豬頭肉、狗肉、公雞、老鵝、母豬肉、蕎麥麵等。

預後預防

(圖)卵巢交界性腫瘤卵巢交界性腫瘤

預後:

預後報導不一非浸潤性種植者的淋巴結受累一般不影響預後,偶有轉化為明顯癌者則影響預後卵巢交界性腫瘤的5年生存率Ⅰ期高達96%,其他各期平均約92%無殘留病灶患者影響預後的獨立因素有:DNA倍體,形態測定FIGO分期,組織學類型和分級年齡,特別是DNA倍體和形態測定可作為指導預後的指標。交界性腫瘤非整倍體者的生存率僅15%。而手術方式和化療不是獨立的影響因素對腹膜假黏液瘤的治療仍不滿意,伴有腹膜假黏液瘤的交界性黏液瘤其生物學行為不善,預後不好。間質浸潤>5mm是惟一的不良預後指標。單純行卵巢腫瘤切除術後的復發率為12%~15%。而浸潤性種植者有較高的復發率

預防:

卵巢交界性腫瘤應像卵巢癌一樣進行隨訪陰道超聲、婦科檢查及血清CA125是患者術後隨訪的常規項目,其中陰道超聲檢查是發現復發最有效的手段。CA125在很多漿液性交界性腫瘤中升高,Gotlieb回顧分析了91例患者75%的漿液性交界性腫瘤患者術前CA125升高平均為156U/ml;而黏液性僅30%升高,平均為28U/ml。Ⅰa期患者僅有35%升高,平均67U/ml;有卵巢外播散者則89%升高,平均259U/ml。Engelen報導黏液性交界性腫瘤57%有術前CA19-9升高,並建議黏液性腫瘤隨訪用CA19-9。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