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聲速來流中,尖頭體頭部通常形成附體激波,在鈍頭體前部常形成脫體激波。
激波依附於物體表面的稱附體激波(圖b),不依附於物體表面的稱脫體激波(圖a),圓錐形物體在超音速運動中產生的附體激波又稱錐形激波(圖c)。將一個尖楔置於超聲速氣流中,當楔面相對於氣流的傾斜角小於上述最大值時,就會產生附著在楔尖上的斜激波。若楔角超過此最大值,則會產生立在物體前面的弓形激波,這種激波通常稱為離體激波;半頂角小,飛行馬赫數大,則產生附體激波。那種不依附於物體的激波稱為離體激波。圖3b 是附體激波。翼型的半頂角確定之後,飛行馬赫數M1要大到一定的值之後才有附體激波存在。飛行馬赫數未達此值以前只存在離體激波。而像圖3a那樣的鈍頭物體,則不論M1多大都只存在離體激波,只是隨M1上升,離體激波至物體的距離有所縮小而已。離體激波中間很大一部分十分接近於正激波,波後壓強升得很高,物體的波阻很大。這正是太空飛行器重返大氣層時所需要的。太空飛行器在外層空間繞地球轉動時速度很高,具有巨大的動能。重返大氣層時要把速度降下來,使動能迅速變為熱能並迅速耗散掉。離體激波比附體激波能消耗更多的動能,鈍頭又正好覆蓋燒蝕層,任其燒蝕以耗散熱能(見燒蝕防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