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級”一次是從物理學中借用過來的概念,原意是說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繞核運轉的電子構成,電子由於具有不同的能量,就按照各自不同的軌道圍繞原子核運轉,即能量不同的電子處於不同的相應等級,這種現象在管理學上同樣存在。 管理學認為,管理活動中組織及其成員同樣具有類似的能級結構。
能級管理理論的核心要義是 社會能級論,社會能級論一般被用以分析嵌入在社會網路之中的組織或者個人的社會地位變動問題。 社會能級論的主要內容包括:巨觀社會網路是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在其中的每個組織或者個人,或高或低,都必定有一個屬於其自身的網路位置,而決定一個組織或者個人在社會網路之中位置高低的根本因素,就是組織或者個人的總資源存量的多寡;一個組織或者個人的總資源的存量越多,其社會能量就越大,其社會影響力就越強,在社會網路中的位置也就越高;將總資源存量相近的組織或者個人,劃分為一個能級,能級越高,離網頂就越近;在一個社會能級內,存在著能量上限與能量下限,如果一個組織或者個人的社會能量超過上限,其社會能級將發生躍遷,進入到位置更高的社會能級;反之,如果其社會能量低於下限,它將降低到一個較低的社會能級。
基於社會能級論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由於組織諸利益相關者對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導致幾乎所有的組織都有無限拓展的衝動和欲望,畢竟一個拓展了邊界的組織會為其利益相關者帶來更多切實的利益和效用;而且,一旦組織因拓展邊界而增加的總資源存量或曰社會能量突破其所居社會能級的上限,它就會躍遷到一個更高的社會能級內,從而其社會影響力進一步增大。但在特定社會場域中,組織邊界卻是不可能無限擴張的。一般而言,當邊界擴張能夠引致組織總資源增加時,組織便會趨於擴張;而一旦當組織所擁有的總資源無力支撐其進一步擴張邊界時,組織擴張的進程就會在某一節點上停下來,假若以此停滯點為分界線,組織在社會場域中的邊界即形成於此。作為嵌套於巨觀社會網路之中的組織網路,組織網路的形狀與社會網路相類似,也是金字塔型的並在社會網路的某一能級內占據著一個屬於它的特定位置。組織網路中所蘊含的總資源來自於組織的每一個利益相關者,是組織諸利益相關者所能提供的各類資源的有機加總。組織諸利益相關者所能提供的各類資源的多寡優劣,主要取決於組織諸利益相關者各自的社會能量以及諸利益相關者彼此之間的聯繫強度。組織網路從來就不是固定的和一成不變的,而是流動的和易變的,那么又是什麼因素引致了它持續的變動不居呢?答案就在於組織的社會能級始終是動態變化著的。在組織生成與發展周期中,假設所處社會場域中的制度體系比較健全,資源交易市場環境比較友好,資源交易市場體系比較完備、公平、自由、健全,資源交易市場體制比較通達無礙,則一個組織的社會能級大抵會如此升降:在其創設初始階段,其總資源逐漸集聚,在其能級到達未來的最頂點之前,總的趨勢是能級不斷躍遷;終有一天組織達至了它自己的最高能級,儘管在社會網路中與其他組織相比這個能級可能算不上有多高,但卻是這個組織最為輝煌的時刻,當然也會有部分組織經過組織變革到達了最頂級組織所居的能級,不過對於大多數組織而言,它們必定會在遠離最頂級組織的能級上停留下來。在達至它自己的最高能級之後,一部分組織可能會一直穩居在這個能級上,而其餘的組織卻不能在此能級上永遠停留。隨著組織能級的變動不居,組織的網路也會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比如當組織的社會能級躍遷後,其網路規模和密度將會變化,其網路價值也必然會隨之升值,從而組織網路中可供動員的總資源也必然會隨之增加;而當組織的社會能級降低後,情形則是相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