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劑c

胱胺酸蛋白酶抑制劑c,是一款藥物,主要調節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

基本信息

腎臟疾病、肝臟疾病、糖尿病、腫瘤

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CystatinC又名胱抑素C)是目前發現的對組織蛋白酶B抑制作用最強的物質,其生物學功能主要是調節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因其分子量小,能自由通過腎小球濾過膜,幾乎完全被腎小管重吸收且不被分泌,能很好的替代肌酐而成為一種新的反映GFR的理想標誌物。隨著科學家對胱抑素C的深入研究,發現其不僅在腎臟疾病方面有臨床價值,而且還揭示了它與肝臟疾病、糖尿病、腫瘤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

1961年Clausen於腦脊液中發現一種物質,因它與哺乳動物胱蛋白A和胱蛋白B的結構及活性相似,當時被稱為胱蛋白C。1985年cystatinC首次被報導可作為評估GFR的指標,稱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C。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調節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1]。

CystatinC是一種非糖基化的鹼性蛋白質,由120個胺基酸組成,相對分子質量是13.36×103,等電點為9.3,特點為位於羧基端附近有2個二硫鍵。人的cystatinC基因片段位於20號染色體上,其基因序列在大多數組織中能穩定表達。cystatin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超家族2中的一員。半胱氨酸蛋白酶包括木瓜蛋白酶家族中的組織蛋白酶(主要存在於溶酶體中)和Ca2+激活蛋白酶家族中的Ca2+激活蛋白(主要存在於細胞質內)。它們在細胞內肽類和蛋白質代謝特別是膠原代謝中起重要作用。

Cys-C的測定方法很多,包括單向免疫擴散法、酶免疫測定法、時間分辨螢光免疫法、放射免疫法、乳膠顆粒增強免疫比濁法等。

Cys-C與腎移植:腎臟移植目前已成為治療終末期腎病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腎臟移植手術後移植腎的功能監測成為臨床工作之重點。2002年4月在德國馬爾堡召開的國際專家會議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Cys-C不受身高、性別、年齡、肌肉量的影響。研究結果說明:健康人與非腎移植感染患者的Cys-C濃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故認為Cys-C也不受感染因素影響。該研究還發現,Cys-C在腎移植後診斷急性排斥反應時明顯優於血清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即Cys-C比Scr提前(2.7±1.8)d升高;與排斥前比較,Cys-C升高148.9%,遠高於Scr的43.9%。LeBricon等也曾報導,Cys-C在排斥時比Scr升高得更早、更明顯。腎移植術後Scr緩慢下降,1周左右轉陰(低於判斷值122umol/L)而Cys-C術後3d內迅速下降,尤以第1天為著,可達69.2%,第2天91%的患者即轉為陰性(低於判斷值1.79mg/L),也有報導腎移植術後Cys-C可立即下降(29?3±1.7)%。Cys-C的這一優勢在診斷加速性排斥反應時得以發揮優勢效果,而Scr雖有升高,但處於術後下降的背景中,不易觀察;而Cys-C可立即由陰性轉為陽性,變化明顯。

其他信息

Cys-C與肝臟疾病:Cys-C與肝炎、肝硬化、肝癌:Cys-C與肝臟疾病的關係少有報導。慢性肝病在發展成為肝硬化或肝癌的過程中,細胞外基質蛋白量的改變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徵。腫瘤的生長和轉移需要對周圍基底膜和組織成分的降解。因此,細胞外基質合成與降解的失衡是肝硬化、肝纖維化,甚至肝癌發生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基質金屬蛋白酶/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物(MMPs和TIMPs)是肝病中細胞外基質合成與降解的失衡原因之一。除MMP系統外,其它蛋白酶解系統也參與肝纖維化的形成,例如組織蛋白酶活性升高。國內有相關報導,Cys-C在肝臟疾病患者中顯著升高,且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均有不同幅度的升高變化,推斷Cys-C與肝病的嚴重程度相關。

Cys-C與糖尿病腎損害:糖尿病腎損害的主要病理改變為腎小球基底膜受損,而作為全部腎功能單位濾過率的總和,GFR是評價腎功能受損的一項好的指標,國內外很多研究都說明Cys-C在評價腎損害比Scr要更為靈敏、特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