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15歲時,胡桂香與戲班藝人羅柏山相識並相愛,還學了許多花鼓戲折子戲和一些全本戲。18歲成親後,兩人便隨戲班出外接戲並演唱,但由於世俗的嚴重偏見,胡桂香此時還不敢上前台正式唱旦戲。
她的代表戲是在《送香茶》里飾張月英和《繆老三推車》里演張二妹。她扮相俊俏,唱腔圓潤,聲音悅耳,表演到位,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因此有首歌謠:“看戲不好白蓮花,心中好像雞子抓”。一次在新府城演出,當地大地主王慶南讓她幫著燒大煙,企圖污辱她,她一氣之下藉口沒有地方演戲離開了。人們都說她是德藝雙馨,所以才有白蓮花之稱。
演戲生涯
1926年春節剛過,胡桂香隨丈夫的戲班到廣水演出,正準備回孝感時,突然天降大雪,廣水火車站不能通車,戲班幾十號人被困在車站,連吃飯都成了問題。早已聞知胡桂香大名的廣水火車站站長對胡桂香說:“只要你胡桂香肯上前台唱戲,這幾十號人的吃飯我包了牎”為了戲班的生存,胡桂香在人們的再三央求下,和丈夫一起,在廣水火車站合演了一出《打懶婆》的花鼓戲小喜劇。胡桂香一上前台,她那柔美的身段、俊俏的扮相、清澈圓潤的唱腔,一下子轟動了廣水和鄰縣的民眾,大家都來爭睹“真旦”的風采。
“一石激起千層浪”,開了“戒”的胡桂香一發而不可收,她接到一批又一批演出單子。當時,別說是還未正名為“楚劇”的黃孝花鼓戲“鄉班”,就連武漢的京劇、漢劇,其旦角也都是男扮女裝的。胡桂香作為真旦上台的新聞不但轟動了應山、孝感,在武漢戲劇界也引起強烈的反響。當時孝感有諺云:“看戲不看白蓮花,心裡好像雞抓抓。”“真旦上了台,好比七姐下凡來。”
1927年春,孝感城鄉人民在中共縣委的領導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農民革命運動,胡桂香夫婦才雙雙回到老家,組織起夫妻班(真旦班),正式以“白蓮花”的藝名,在縣內各集鎮和雲夢、安陸、應山等縣的交界處演出達六七年之久。
1927年到1930年,桂香多次在南鄉毛陳渡演出,其時,四鄉民眾扶老攜幼,有的步行,有的乘船,從遠地趕來看戲的也大有其人。
1931年,桂香在鄭家閣演出四十餘天,當地觀眾特地為她搭起一丈多高的戲台,開了楚劇在農村演出登上高台的先例(過去楚劇是草台,只有漢劇搭高台)。也有從漢口乘火車來看真旦演出的。漢口的老圃、滿春等劇院曾派專人來聘請桂香赴漢演出,由於男旦們的極力反對,故未能成行。
1932年,胡桂香應孝感城內六也茶園(實系演唱漢劇的劇場,地址在天后宮)之邀請,曾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短期演出。這是孝感楚劇藝人第一次在自己的縣城裡公開演唱,受到了楚劇愛好者的熱烈歡迎。
1933年農曆1月12日上午,白沙鋪、毛陳渡、朋興店三處同時派轎子去請桂香唱燈戲。白沙鋪是年前預約了的,另兩處集鎮來的人都強行拉她上轎,一時鬧得不可開交。最後經鄉間父老調解還是去了白沙鋪演出。
1933年5月,年僅34歲的一代名旦白蓮花因病不幸去世。
盤點楚劇名家
楚劇舊稱喔呵腔;黃孝花鼓戲;西路花鼓戲,清代道光年間鄂東流行的喔呵腔與黃陂;孝感一帶的山歌;道情;竹馬;高蹺及民間說唱等融合,形成一個獨立的地方聲腔劇種,1926年改稱楚劇,距今已有一百五十餘年的歷史。楚劇主要流行於武漢;孝感;黃岡;荊州;鹹寧;宜昌;黃石七地市四十餘縣。2006年5月20日,楚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