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宅村

胡宅村

胡宅村位於浙江省義烏市北偏東部。距城區14公里。北隔蘇溪與蔣宅村相望,東鄰新院、花廳村,南靠蘇溪火車站。村區總面積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66畝,山林面積1224畝。清乾隆五十年(1785),屬龍祈鄉七都,民國時期屬蘇溪鄉。1955年為五星高級社,1958年改為胡宅生產隊,1961年成立胡宅大隊,1966年改名永紅大隊,1983年又改為永紅村,隸屬蘇溪鄉(人民公社)。1992年,復為胡宅村,隸屬蘇溪鎮。歷為蘇溪區公所、蘇溪鎮(鄉、人民公社)所在地。有745戶,2229人。並有鎮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等人口4000餘人,常住外來打工人員1600餘人,村區居住總人口達8000人。浙贛鐵路橫貫村東部,杭金公路自北向南穿過村區,交通便捷。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圖)胡宅村胡宅村

胡宅村隸屬浙江省磐安縣胡宅鄉,是胡宅鄉政府所在地,處於金、紹、台三州交匯處,磐安縣東北角,平均海拔550米,磐新公路從中穿過。本村處於玉山台地邊緣,氣候宜人,森林資源豐富,覆蓋率95%以上,平均氣溫22℃。夏季清涼,是較好的避暑勝地;空氣清新,負離子極高,無工業大氣污染,田園風光極美,也是農家休閒的好去處。

(圖)胡宅村胡宅村

胡宅村轄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339戶,人口823人,其中勞動力600人。全村耕地總面積412.7畝,人均耕地0.69畝。全村山林面積1886畝,人均3.14畝。茶園面積535.1畝,人均0.89畝。

村莊市場

(圖)胡宅村胡宅村

胡宅以胡氏最早定居於此而得名。據《義烏縣誌》記載:明中葉從永康遷入。後子孫繁衍,分支居邢宅、後店、鵝毛山腳等地。明末清初,胡宅建有兩座祠堂、兩個廳、一個義祭祠、一座關公殿。村民住地分別稱為上街頭、中街、下街頭、四房頭、六房頭、大門裡、七房頭、大水裡、茂興里、加加塘、陳德堂和前井頭、後井頭等。下街頭歷來是商賈雲集之地。遠近聞名的蘇溪市場設在下市基和上市基,占地6000平方米。逢農曆二、五、八日集市,諸暨浦江東陽及義烏本地農民前來擺攤,興盛時攤位多達500餘個,趕集的常有四五千人,一派熱鬧景象。蔬菜、水果、禽蛋、魚鮮等應有盡有。80年代前,人們習慣稱蘇溪市場為食市。
目前,蘇溪市場裡,小百貨、針棉織品、小五金、山貨農具、日用雜貨等品種繁多,地方名特產--豆腐皮、石榴、三花梨、米篩籮、毛竹等質好、價廉,為市場的搶手貨,每天集市的成交額在10萬元以上。由此吸引了眾多的外地客商來蘇溪設點擺攤,經商致富。村區有各類商店40餘家。占地1萬平方米的蘇溪綜合新市場已於1992年10月投入使用。

經濟發展

(圖)胡宅村胡宅村

1949年後,國家為了修建鐵路,需用大批量的石渣石料,鐵路部門在胡宅村專修了一條1公里長的專用鐵路線至牛頭山,建成日產500噸渣石礦,村民們為支援國家鐵路建設作出了貢獻。以靠種糧為主的村民,為了擺脫貧困二字,先後動用近5萬個勞動日,搬土石方4萬立方米,開墾了溪灘田100畝,開發黃土丘陵80畝,面朝黃土,苦心耕種,生活水平雖有提高,但始終沒有摘掉貧困的帽子。80年代的改革開放政策給村民帶來了希望,村民解放思想,跳出農門奔富門,由過去以農為主的單一經濟轉為農工商並舉,經商熱、服裝加工業率先興起。至1992年,全村有服裝廠、繡花廠、食品加工廠、竹木家具加工廠205家,其中服裝加工廠170家,居首位。外地人在本村辦的服裝廠等30餘家。全村擁有繡花機、扎領機、鎖扣機等60餘台。全村勞力的70%從事服裝加工業,日產男女襯衫5萬餘件,產品遠銷全國幾十個城市,並出口至東歐及獨立國協國家。1992年,全村工業總產值達8000多萬元,上交國家稅利60萬元。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村黨支部、村委會注重為民辦實事。近年來,集體投資和村民捐款23萬元,建起3條總長800餘米的水泥路,家家戶戶安裝了自來水,70%的戶建了新房,其中3~6層的樓房260餘幢,人均住房面積30餘平方米。設在本村的蘇溪中學,有高中生700餘人。村里還辦了國小、幼稚園。中國小教育基本普及,全村學齡兒童入學率為100%,幼兒入托率達100%。村里還成立老年協會,使老年人有一個發揮餘熱、安度晚年的活動場所。村區有舞廳、錄像廳、卡拉OK、遊戲機室、康樂球室和茶室10餘家,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1993年村投資70多萬元,建造胡宅服務公司綜合大樓和停車場。現停車場已交付使用。
根椐經濟發展的需要,蘇溪鎮黨委、鎮人民政府決定在杭金公路以東胡宅村的一片土地上建設工業區。第一期工程已徵用150畝土地,目前道路鋪設、水電設施、基礎工程已拉開序幕。工業區與蘇溪綜合新市場聯成一體。胡宅村在經商辦廠中提高了知名度。1986年起連續兩年被評為義烏市文明村,村黨支部先後被中共義烏市委評為先進黨支部、奔小康先進黨組織。

當地風俗

(圖)胡宅村胡宅村

男青年到姑娘家相親,主人往往會燒一雙雞蛋招待。你只要從燒出的雞蛋,就能看出事情的端倪。如燒出的是帶殼完整的雞蛋(稱為“完蛋”)說明對方不中意,婚事十之八九沒有希望。如燒出的是敲碎的甜雞蛋湯,說明對方有誠意與你攀親,象徵融洽。新娘子接進洞房,公婆要燒一雙甜雞蛋,送到房前,象徵婚姻的甜蜜,美滿。平時親戚朋友串門,主人總要“敲雞蛋”,“燒點心”款待。

雞蛋的個數也很講究,一般客人燒“一雙”,稀客貴客特別敬意的燒”三個“。但絕不能”四個“(傳說古代是給抬轎的腳夫吃的),有鄙夷怠慢之嫌。這與杭嘉湖一帶”四個蛋”敬貴客的禮數恰恰相反。小兒滿月第一次上外婆家,回來時外婆要給他捎幾隻染紅的生雞蛋,預祝他生氣勃勃,健康成長。喬遷新居或砌新灶頭,親戚朋友就要送生雞蛋和面,雞蛋的“個數”一般是十五個,取“七”子八”孫,興旺發達之意。義烏方言“四”“十”與“死”諧音,這二個數字忌諱不取。如果誰送這數的雞蛋,就會與之絕交。做生日,做壽,親友也興送雞蛋(放在精緻的篾籮筐里挑)名為“挑生日”,六十以上的生日,大都用“百數”的雞蛋,祝“長命百歲”。四五十歲的生日,也用超過實際年齡幾十的雞蛋。做生日的人,燒了雞蛋面,挨家挨戶地分送,真是“一人生日,全村同賀”。兒童第一次上學,父母總要燒二個茶葉蛋給他吃,有的還在吃前在書面上滾一滾,以示滾瓜爛熟,讀書用功。

村風村規也與雞蛋相關。村裡有人見義勇為救落水兒童,被救者的家長就燒雞蛋面,送上門去酬謝他。發生糾紛,吵架鬥毆,村里長者調解後,就令錯的一方“殺雞倒伏”。殺了家養的公雞,放幾隻雞蛋,蒸熱後送到對方家裡,賠禮道歉,以化解矛盾,重歸於好。雞蛋還用於民間保健上,幹活碰到皮破血流的外傷,就燒幾個油煎雞蛋吃(菜油蛋),就不會發炎化膿。牙痛,腰痛,吃幾個中草藥煮的雞蛋,也就能平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